无论历史的激流是何走向,她的缔造者终究不可能以凡人的标准来衡量
王者之胸中勇气激荡,
他毫无犹疑,
径直快步而上。
通向胜利之途漫漫,
无视荆棘满路
……
上文链接:
1、《十月革命100年:民主的崩溃》
2、《十月革命100年:枭雄的意志》
列宁的非议
不过,尽管列宁回国了,但他的麻烦并没有结束,作为从德国境内回国的革命者,他面临着被逮捕的危险,同时被友党、政府、舆论甚至党内所误解。
4月15日,列宁抵达俄国,他的随行战友季诺维也夫(Grigory Zinoviev)回忆道,“我们都曾坚信,临时政府会逮捕我们……伊里奇比谁都相信这一点。”然而,临时政府的知识分子领袖,自视当时的俄罗斯为“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他们十分担忧舆论特别是苏维埃指责其侵犯自由,因此一直没有对列宁一行采取行动。
4月16日11点,列宁抵达彼得格勒的芬兰车站,他受到了友党领袖、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齐赫泽(Nikolay Chkheidze)的接待,以及装甲兵、水兵和工人的欢迎。据亲历者苏汉诺夫《革命札记》的记录,面对齐赫泽要求列宁停止革命的警告“民主派的主要任务是保卫革命不受侵害,不管这种侵害来自外部还是内部”,列宁则回以“人民应该继续拿起武器,对准剥削者——资产阶级”。
不久,列宁的借道德国回国的讯息被报纸披露,这使他遭到了极为猛烈的抨击。据《革命札记》记载,一时间,“打倒列宁,让他滚回德国”成为了彼得格勒报纸的热门口号,列宁的名字成了市民最熟悉的称呼,像一泼污泥般在军营和工厂中滚来滚去。不久几乎每一份报纸都刊登了列宁回国时担任仪仗队的革命水兵之声明:“我们为曾经欢迎列宁这个狗杂种而感到遗憾,如果我们知道这个混蛋是怎么回来的,那么我们会立即将他轰回德国。”与此同时,大量民众不断在布尔什维克总部克舍辛斯卡娅大厦门前抗议列宁,革命领袖两次试图解释,但都遭到民众的辱骂而被迫作罢。
在布尔什维克党内和党外,列宁的革命主张同样遭到了巨大的抵制和非议。4月17日,列宁在塔夫利达宫发表演说,称将“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工人自己管理企业”、“农民分配地主土地”、“立即实现和平”。由于布尔什维克的领导层普遍试图与孟什维克合作,而孟什维克则主张支持临时政府,反对激进主张,同时反对与德国妥协“卖国”,列宁的主张很快就引起他与党内和友党之间的冲突。
当列宁宣布自己的主张后,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和彼得堡委员会都拒绝接受,而布哈林(Nikolai Bukharin)也认为,党内部分人将列宁的主张视为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对此,布尔什维克高层亦持异议:谢列布里亚科夫(Leonid Serebryakov)表示,“要么我们是傻瓜,或者伊里奇是个疯子;”加米涅夫(Lev Kamenev)认为“列宁错估了形势”,而斯大林也表示,“他(列宁)的提纲只是略图……因此不能令人满意。”(摘自布尔扎洛夫《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3-4月的政治策略》)4月20日,列宁的主张以他个人的名义在《真理报》刊出,但加米涅夫第二天就在《真理报》发表文章,表示不能接受列宁的主张,在彼得堡布尔什维克委员会4月21日的会议上,列宁的主张被以13票反对、2票赞成、1票弃权而否决。
列宁的主张同样引发了支持临时政府的友党的猛烈抨击。当列宁阐述自己主张的时候,社会民主党的早期领袖波格丹诺夫(Alexander Bogdanov)向列宁大声叫道;“这是胡话,这是精神病人的疯言疯语”;孟什维克领袖策列铁里直截了当地反对列宁,称其言论是一种分裂;孟什维克左派高层斯科别列夫(Matvey Skobelev)在会下讨论列宁主张时,称其为“完全不可救药的蠢材”。
就这样,新世界的缔造者在铺天盖地的质疑中,跌跌撞撞地步入了俄罗斯民族滔天巨浪的中心。
列宁的崛起
尽管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高层们对列宁“分裂国家”的主张义愤填膺,但事实上,列宁显然要比这些躲在洋楼之中的理论家更了解俄国大众的感情。
沙皇崩溃之后,俄国大众的生活状况不但未能得到改善,反而急剧恶化了。战争依然在继续,俄国民众依然面临着严峻的生活问题。
革命成功不久,为了缓解首都粮食问题,临时政府开始实行粮食垄断,以较低的固定价格出售粮食,这直接导致粮食供应频繁中断,加剧了民众的恐慌,而工人工资的增加,仅仅恶化了通货膨胀,同样引发普遍的不满。与此同时,临时政府为了强化企业生产,不允许工人擅自取消企业行政管理的行为,这些做法遭到了工人的猛烈抨击;再加上二月革命后,俄国社会秩序坍塌,到处都是暴乱分子,俄罗斯民众的生活毫无安全可言。在这种情况下,民众对临时政府的态度从最开始的狂热支持,逐渐冷却下来,变得越来越反感、仇视。恰如列宁的预判,那些试图支撑这个政府的孟什维克等温和民主派的政治威望也不断下坠。
同样,在短缺的折磨下,随着时间悄然变化的,还有俄国民众对这场战争的态度。二月革命后,俄国社会没有反战的呼声,大家将“反战”视为肮脏的背叛。但与此同时,俄国的人民并不愿意为战争进工厂,前线的士兵不想打仗,后方的士兵则不想上前线。这种“口头高调,行动迟缓”的举动,本质上是一种反战心态的巧妙掩饰,列宁准确洞察到了俄国人民不言自明的虚伪,他也将由此获得回报。
果不其然,列宁的主张在遭到苏维埃各个政党高层猛烈抨击的同时,却受到了苏维埃基层支持者普通工人和士兵的支持,他们越来越反感临时政府,希望尽快解决粮食问题和工厂管理权问题,并渴望和平,列宁的主张如此契合他们的愿望,以至于苏维埃各党特别是布尔什维克的基层逐渐向列宁靠拢。
因此,尽管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布尔什维克高层党委否决了列宁的主张,但多数区级和基层组织都对列宁表达了认同。在随后召开的地方党组织会议中,列宁大获全胜,这直接使列宁主张在不久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顺利通过。这也意味着,列宁控制了布尔什维克党,可以凭借自己的意志驾驭这匹革命的烈马。对此,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领袖波特列索夫(Alexander Potresov)这样评价列宁,“党(民主派各党)内的基层党员们,尊重普列汉诺夫(Georgi Plekhanov ),热爱马尔托夫,但最终选择了跟列宁走。”
5月23日,列宁与同样坚持革命且影响力巨大的托洛茨基(Lev Trotsky)区联派实现合作,这意味着列宁实力的迅速增长。新革命的洪峰已经开始涌现,它将在不久的未来,无情地淹没临时政府的头顶。
(后续章节将在多维历史杂志海外刊行)
现代马基雅维利文章全集:《王陶陶文章全集》
现代马基雅维利语音节目:《王陶陶语音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