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秦朔朋友圈
秦朔朋友圈是由中国著名媒体人、财经观察家秦朔牵头创立的一个新媒体与专业服务品牌,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节目、音频节目等。内容聚焦于经济、金融和商业领域,关注重点为全球和中国财经商业热点、企业家精神、创新与发明创造、商业文明探索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经济报道  ·  马斯克宣布:免费!直到崩了 ·  昨天  
掌上平度  ·  利好来了!名单公布 ·  昨天  
掌上平度  ·  利好来了!名单公布 ·  昨天  
央视财经  ·  刚刚,见证历史!又一个第一!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秦朔朋友圈

秦朔:中国企业未来还有哪些创新机会?| 免费领取门票

秦朔朋友圈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10-24 00:00

正文

  • 作者:CM / 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 这是著名媒体人秦朔最喜欢的一句话。


秦朔是一个生来就带有某种使命感的人:领导《南风窗》成为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政经杂志;47岁创立秦朔朋友圈,称“再不创业就老了”;发起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致力于“从四十年的路寻五千年的根”。



秦朔

思想食堂讲师

著名媒体人

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发起人


秦朔在《文明寻思录》中写道:“从数以亿计在大地上奔波迁徙的农民工,到善于把握机会、不屈不挠的企业家,从加工模仿到创新引领,无数人可歌可泣的奋斗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创新、创造和职业精神的星光闪耀,看到了当代中国人自强不息、以人为本、一诺千金、以和为贵、敬天爱人等文明价值之间的相互赋能。”


作为一个资深媒体人和商业文明的研究者,秦朔老师做了大量研究,他认为移动支付、智能硬件、共享单车,这些都是具有中国实践意义,并且影响全球的创新模式。



同时,秦朔也认为,中国企业的创新应该不止于此。中国的经济要真正再上一个新台阶,中国企业在未来务必要抓住这四个创新机会。



0 1

全球性机会


资源配置从单一市场扩展到全球市场: 一种是把中国的优势产业在全球新兴市场铺开。


比如,中国企业的加工制造能力非常强,全世界大品牌的加工和制造几乎都在中国完成,那么如何将这种能力变成一种竞争优势?


由于在中国本土的电商平台上价格战成本很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直接做全球电商。


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性价比优势很明显,所以很多中国制造企业这几年在亚马逊、eBay等全球电商平台上做得风生水起。



另一种是将中国的劣势通过全球配置去补足。


比如,中国资本不仅在全球收购各种各样的品牌和技术,也会去购买那些中国缺乏的资源,比如在非洲买矿、在澳大利亚买农田、在新西兰买牧场、在巴西买森林等。这些走出去购买中国劣势资源的公司这些年来发展得都非常快。


今天的中国企业需要有当年美国企业走向全球时那样崭新的世界观。


当年巴菲特入股可口可乐、宝洁的时候,正好赶上美国前一波资本全球配置、提高资本效率的阶段。


今天的中国企业也必须有这样的全球视野,去做一些全球性的资源配置和扩张。



02

结构性机会


结构性的机会核心是三个词: 产业升级 消费升级 技术升级 。归根到底就是,中国企业要走价值创新、创新驱动和高价值的道路。


格力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制造之智造”。比如空调是用机器制造出来的,但是制造空调需要的设备非常多,所有的部件都要自动化和智能化,所以这个设备系统背后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产业。


政府部门关于制造业与信息化融合的方案里经常会提到“工业互联网”“智能硬件”“云服务”“5G通讯”等概念,就是希望 制造业能够更好地跟信息化结合起来,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



技术升级一方面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消费升级后诞生的新需求。基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消费升级尤其体现在年轻人身上。


如今,80、90、00正在取代50、60、70成为消费主导者。这个总数达5.5亿的年轻人群,他们的消费决策更多是基于自己的喜爱、兴趣与分享,跟上一代基于性价比的消费选择模式截然不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