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刘旭鹏
通讯作者:艾智慧(华中师范大学);刘晓(华中师范大学);石彦彪(四川大学)
通讯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四川大学
论文
DOI
:
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5.125245
为解决臭氧(
O
3
)室温催化分解
VOCs
过程中
O
3
利用率不足和电子传递受限的问题,本文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具有双功能位点的硼掺杂介晶
CeO
2
(
B/meso-CeO
2
)催化剂用于强化反应物吸附和电子穿梭。在室温条件下,
B/meso-CeO
2
催化臭氧氧化
C
6
H
6
的转化率为
96.4%
,
CO
2
选择性为
46.5%
,
O
3
与
C
6
H
6
的最佳理论摩尔比为
6:1
,显著高于仅含氧空位的
meso-CeO
2
。实验表征和理论计算表明,
B
原子植入介晶
meso-CeO
2
能够显著提高其
Lewis
酸度,进而促进
C
6
H
6
和
O
3
的化学吸附。同时,
B
原子能够诱导电子从键合
Ce
原子流向吸附
O
3
分子,从而促进
O
3
分解和活性单原子氧(
O*
)生成,实现
C
6
H
6
的高效催化氧化。该研究工作从实验上证实了表面原子工程调节
meso-CeO
2
的
Lewis
酸度有助于通过室温高效催化臭氧氧化去除芳香族挥发性有机物,实现空气净化。
加油站和石油化工行业过量排放的芳香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s
)不仅会直接损害人体血液系统,进一步还会与氮氧化物(
NO
x
)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或二次有机气溶胶,造成严重大气污染。催化臭氧氧化法具有较高氧化电位(
2.07 eV
)和高反应活性
*O
(
2.42 eV
)生成,可以在不消耗外部热源情况下有效去除低浓度
VOCs
,被认为是高效环保的
VOCs
净化技术。然而,大多数催化剂存在电子传递动力学缓慢和流动方向无规则性,阻碍了其有效分解
O
3
产生
O*
。如果能够在催化剂表面制造强
Lewis
酸位点(金属阳离子或原子团簇),则有望促进
O
3
分解产生
O*
,并降低催化剂表面吸附
VOCs
的活化屏障。硼(
B
)因其缺电子
2p
轨道而被认为是强
Lewis
酸性位点。鉴于
B
元素的电负性明显低于
O
,
B
元素掺杂有望重构催化剂表面原子配位构型来促进电荷转移。然而,催化剂表面掺杂
B
与其表面电荷迁移和
O
3
活化的构效关系尚不明确。
(1)
通过一步水热法将
B
原子均匀植入介晶
CeO
2
晶格
,
B/meso-CeO
2
在
25
℃下氧化
C
6
H
6
效率为
96.4%
,
CO
2
选择性为
46.5%
。
(2) B/meso-CeO
2
的
O
3
与
C
6
H
6
理论摩尔比为
6:1
,显著低于
B/meso-CeO
2
参照样和文献报道结果。
(3) B
原子植入能够显著增强
meso-CeO
2
的
Lewis
酸性,促进
C
6
H
6
和
O
3
在
meso-CeO
2
表面化学吸附。同时,
B
原子作为电子穿梭诱导电子流向
O
3
以产生
O*
。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具有不同硼(
B
)含量的纳米结构
B/meso-CeO
2
(图
1
)。
XRD
、
TEM
和
TOF-SIMS
结果表明,
B
成功地引入到
meso-CeO
2
晶格中,没有破坏其固有介晶结构。
XPS
和理论计算表明掺入的
B
倾向于与相邻三个
Ce
原子配位取代
meso-CeO
2
的表面氧原子,形成稳定的三角形
Ce-B
构型,且
B
在
meso-CeO
2
中空间分布从表面到体相逐渐减少。
图
1 B/meso-CeO
2
的合成过程与形貌表征。
NH
3
-TPD
和
Py-IR
证明
(图
2
)
L/B
酸比例从
5.56
(meso-CeO2)增加到
14.68
(
B
2.5
/meso-CeO
2
),表明
B
掺入可以增强
meso-CeO
2
表面
Lewis
酸度。
KPFM
和理论计算证明
B
2.5
/meso-CeO
2
具有更高功函数或更低费米能级,可以最大程度容纳外部电子以促进亲核反应物的吸附和活化。
图
2
硼对
meso-CeO
2
酸性位点和电子性质的影响。
在长期反应期间(
1000 min
,图
3
),
B
2.5
/
meso-CeO
2
几乎达到
100%
转化率和稳定的
C
6
H
6
去除效果。原位红外表明
B
植入导致的
meso-CeO
2
表面
Lewis
酸度增加和电荷调节有助于
C
6
H
6
的深度氧化。同时,
B
2.5
/meso-CeO
2
表面同时出现了
ROS
和
C
6
H
6
的特征峰,说明
C
6
H
6
通过
L-H
机制完成催化臭氧氧化过程。
图
3 B/meso-CeO
2
催化臭氧氧化苯的活性评价和反应路径。
C
6
H
6
-TPD
和理论计算证实了我们之前的推测(图
4
):与氧缺陷相比,增强催化剂表面
Lewis
酸度可以促进富电子污染物(
C
6
H
6
)吸附,有利于后续的催化氧化反应。原位红外结果表明,缺电子
B
原子可以促进
O
3
的吸附并高效分解为
O*
,实现
C
6
H
6
的深度氧化。这种可持续的
O*
产生过程解释了
meso-CeO
2
和
B/meso-CeO
2
的催化臭氧氧化
C
6
H
6
催化活性差异。
图
4 B/meso-CeO
2
催化反应过程中的活性氧物种分析。
理论计算结果验证了
B
原子植入不仅可以吸引催化剂自由电子来重新分配其表面电荷,还可以作为“电子穿梭体”来促进电荷转移,用于后续
O
3
激活和
O*
生成。基于以上结果,我们提出了催化臭氧氧化工艺去除
C
6
H
6
的可能反应机理(图
5
)。在
B/meso-CeO
2
表面引入缺电子
B
原子取代原始晶格氧,通过增加
Lewis
酸位点数目来增强
O
3
和
C
6
H
6
的化学吸附。同时,反应物吸附到催化剂表面会诱导电子构型重新排列,植入的
B
原子以“电子穿梭体”形式促进电子在
B 2p
轨道和
O
3
的
O 2p
轨道之间传递。得益于引入的双功能
B
位点,
B/meso-CeO
2
可以可持续地将
O
3
分解为
*O
,在催化臭氧化过程展现了卓越的
C
6
H
6
深度去除能力。
图
5
反应机理探究。
本文构建了表面掺入
B
原子的介晶
CeO
2
催化剂,其独特双功能
B
位点具备增强反应物吸附和电子穿梭作用,可以促进室温下
C
6
H
6
的催化臭氧氧化反应。植入
B
原子可以增强
meso-CeO
2
表面
Lewis
活性,促进
O
3
和
C
6
H
6
的化学吸附。缺电子
B
原子可以有效调节
meso-CeO
2
表面电子分布,从而形成电子穿梭体,诱导更多电子转移到吸附的
O
3
分子,并通过
B 2p-O 2p
轨道耦合促进
O
3
分解为
O*
(
O
3
→
*O + O
2
2-
)。因此,
B/meso-CeO
2
在环境条件下实现了
C
6
H
6
的深度氧化,在
1000 min
反应周期内的转化率为
96.4%
,
CO
2
选择性为
46.5%
,远远高于
meso-CeO
2
和文献报道结果。特别是,
B/meso-CeO
2
的氧化反应中
O
3
和
C
6
H
6
最佳摩尔比(
6/1
)远低于文献报道的结果(
15/1~8.5/1
)。
O
3
的高效利用和电子迁移的增强赋予了
B/meso-CeO
2
优异的反应性和耐久性,突出了其在
VOCs
室温催化臭氧氧化和空气净化方面的巨大潜力
。
Xupeng Liu, Yanbiao Shi*, Linghao Yu, Guangming Zhan, Ziyue Chen, Biao Zhou, Hao Zhang, Hao Li, Xiao Liu*, Lizhi Zhang, Zhihui Ai*, Bifunctional-Boron Incorporated Mesocrystalline CeO
2
for Enhanced Catalytic Ozonation Benzene at Room Temperature,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 and Energy, 2025, 125245, 0926-3373.
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5.125245
.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6337325002280
刘旭鹏,
博士研究生,现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主要从事大气污染控制及催化剂表界面反应机理的研究。
艾智慧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铁环境化学、高级氧化技术和污染控制;主持基金委区域创新联合基金项目及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主持多项结题和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已获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在
Proc. Natl. Acad. Sci. U.S.A.
、
Angew. Chem.
、
Environ. Sci. Technol.
、
Water Res.
、
Adv. Funct. Mater.
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140
余篇,其中
9
篇入选
ESI
高被引论文。截至
2023
年
8
月论文已被引用
14000
余次,
H
因子
62
。
2015
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2018
年进入英国皇家化学会“
Top1%
高被引中国作者”(环境工程类)榜单,
2019
年起连续入选
Elsevier
发布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2019
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刘晓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化学、环境催化、污染控制技术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Nat. Commun.
、
Angew. Chem., Int. Ed.
、
Water Res.
、
Appl. Catal. B-Environ.
、
Chem. Sci.
、
ACS Catal.
等
SCI
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石彦彪,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特聘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入选四川大学双百人才计划
B
类。主要从事环境功能材料开发、污染控制化学、工业废水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研究。以第一
/
共同通讯作者在
Chem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
Advanced Materials
、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等化学、材料及环境领域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包括
5
篇
Nature Index
收录期刊论文,其中
4
篇入选
ESI
高被引用论文,当前
H
指数为
28
。担任
Rare Metals
、
Exploration
和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期刊青年编委。
欢迎关注我们,订阅更多最新消息
“邃瞳科学云”推出专业的自然科学直播服务啦!不仅
直播团队专业,直播画面出色,
而且传播渠道多,宣传效果佳。
“邃瞳科学云"平台正在收集、整理各类学术会议信息,欢迎学会、期刊、会议组织方择优在邃瞳平台上进行线上直播,希望藉此帮助广大科研人员跨越时空的限制,实现自由、畅通地交流互动。欢迎老师同学们提供会议信息(会有礼品赠送),学会、期刊、会议组织方商谈合作,均请联系18612651915(微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