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中不得包含低俗、庸俗、媚俗的情节或镜头,严禁丑闻劣迹者发声出镜。
网络视听电子商务直播节目和广告节目用语要文明、规范,不得夸大其辞,不得欺诈和误导消费者。
《麻章公安提醒:双十一将至,请警惕以下网购诈骗!》一文
各大电商平台的优惠促销活动已经启动
消费者已提前感受到了各大平台的花式营销
除了套路满满的花式营销
还有各种骗局陷阱防不胜防
今天
小编为您整理了一份“双11购物指南”
为您的“双11”保驾护航
今年的“双11”促销规则与去年相比更为复杂。据媒体报道,不仅有预售、定金、购物券、零点秒杀、满减红包、津贴、跨店满减等传统营销手法,还衍生出全民开瞄铺、做任务领红包、盖楼大挑战、拉人赢红包、邀好友砍价、赢心愿大奖等各种新玩法。
以前“双11”抢货只需熬夜拼手速,现在则需要拼脑力。
原本还想利用不同电商平台进行比价,但现在计算太绕,就像奥数一样费脑,实在是无力计算,完全只能凭感觉。更有消费者直呼“被套路”:“一顿操作猛如虎,分到红包两毛五”。
在专家看来
现在的打折促销让消费者感觉优惠而消费
但事实上消费者可能并未得到多少实惠
其实
消费者的需要很简单
那就是省时、省力、省钱、省心
如果平台和商家非常诚信地做到了这一点
消费者对“双11”还是会捧场的
“双11”期间
更要小心的是骗子的陷阱
平时收快递的时候
你会不会收到“货到付款”的快递呢
谨慎
这可能是一场骗局
骗局一:
伪装快递员收取费用
骗子在和消费者无任何接触的情况下,直接打电话通知你有快递,放在快递站,然后索取到付费用。
得逞原因:消费者不验货,直接签收,亲戚、朋友不知情,付款代收。
骗局二:
伪装商家免费送礼
骗子冒用商家名义,称只需支付所谓“运费”就可以免费将礼品送货上门。
得逞原因:利用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不验货就付款或由亲属代收。
骗局三:
谎称免费领取试用品
骗子通过朋友圈发布可以免费领取试用品的消息,或者打着免费商品的旗号用劣质低价商品骗取高额快递费。
得逞原因:消费者主动申领,诈骗者不明示费用,消费者收到快递后误以为自己支付的是运费。
南京市民封女士平常比较喜欢网购。几天前,她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双十一”刷单兼职的消息。操作简单,报酬丰厚,于是立即加了对方微信。按照双方约定的规则,刷一笔支付完成后可以立即返现。很快,封女士支付完成第一笔900元的订单,但对方告知她支付宝系统出问题,并且她的“借呗额度未用完无法返现”,需要她加客服QQ申请退款。
封女士点开客服发来的链接后,发现是一个付款页面,需要她再付款1.4万余元,才能继续下一步操作,但这笔钱会第一时间退还给她。因为急于要回自己的钱,封女士便输入了支付密码。封女士后来发现被骗,向警方报警。
张女士微信上接到一个“双11”红包,点击链接后,被要求提供姓名、手机号码、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以便“领取福利”。
张女士按照要求操作后,并未看到红包,但手机突然死机。恢复正常后,张女士接到银行卡交易短信提醒,发现银行卡里2万元不翼而飞,随后赶紧报警求助。
近日,林小姐手机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11·11提前购、剁手价、包邮”等字眼映入眼帘。林小姐想都没想便点了短信里的链接。手机界面跳转后,卡在空白页就不动了。林小姐以为手机出了故障,就关机重启。
手机开机后,接连几条银行短信轰炸,让她顿时傻了眼。
就在她关机期间,银行卡里被转走3笔钱,共计3000元。
原来,林小姐点击的是木马链接,病毒迅速侵入手机,盗获其绑定在购物平台的银行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