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盛典,雅人深致
——记蒙曼女士《国学盛典——唐诗中的人文精神》讲座
文/李佩玉 图/毛渔兵 雷雅洁
2018年4月26日,谷雨节气第二候,《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国诗词大会》评委蒙曼女士沐着蜀地的春风春雨莅临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锦江校区,为全校师生带来了讲座《国学盛典—唐诗中的人文精神》。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在同学生们悠扬的吟唱中,蒙曼老师开始了讲座。
为何读诗?
蒙曼老师从《论语》中“《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讲起,举了许多生动的例子阐释了诗歌“可以触发感想,观察风俗,跨越时间与空间交流,讽喻世事”的特点。以及可以达到“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的目的。最起码,也能获取知识“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元气淋漓之唐诗
对自身的高度自信——李白,他是“侠与诗人”。从“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豪放洒脱,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襟怀抱负,再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豁达不羁,无怪乎“诗仙”美名。
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杜甫,他是“儒与诗人”。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壮志到“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关照,再到“车辚辚,马萧萧”的悲悯。当得起“诗圣”大名。
对山河的由衷热爱——王维,他是“佛与诗人”。从“大漠孤烟直”的大气,到“人闲桂花落”的微妙,再到“漠漠水田飞白鹭”的朴素。无愧为“诗佛”的境界。
情义深厚之唐诗
四时之美——李白的《子夜吴歌·春》巧妙化用“乐府诗”中美女秦罗敷的故事,“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在蒙曼老师阐释下,竟有如此的青春倔强之美;
人伦之美——
元稹
为怀念原配妻子而写的《遣悲怀三首》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原来深藏中国古代女子远嫁夫家的“游子之悲”;
价值之美——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中“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更是委婉表达作者忠于国家廉洁正直的清白节操。
为此而读诗
时光匆匆,不觉间讲座接近尾声,在“学生提问环节”,有学生问到“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较”问题;有同学问到“诗词评论《人间词话》”的问题;也有问到“芳草意象”演变的问题;更有学生问到“《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对大众的意义是什么?古诗中的人文精神在今天究竟该怎么继承?”的犀利问题。虽然同学们的问题有的还有些稚气,但是更多的提问得到了大家雷鸣般的掌声。
蒙曼女士对这些问题一一作答,尤其是对后一个问题,郑重作答:《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最大的功能是:唤醒!唤醒个人和民族的回忆,唤醒我们思考自己的来处……只有知道自己的来处,才能知晓我们的去路!顿时,赢得了全场的共鸣。
同学们的提问意犹未尽,蒙曼老师也不禁发出“蜀中多才子” 的感叹!
接下来,蒙曼老师为学校的国学积极分子颁奖;为学校题写了“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赠言;并接受了初中部朱海燕校长代表学校赠送的“嘉祥熊猫”小礼物。
最后,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朗朗诵读声中,讲座活动落下了帷幕。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学校致力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最佳证明,我们相信,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未来的道路会更高更远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