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清江往东南走,进入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桥村,眼前突然跳出一座新大桥。
▲高桥大桥 湖北能源清江公司供图“这座桥,我们苦苦盼了38年,现在终于桥通了!”说起大桥通车,村民们的嗓门高了一大截。高桥村位于落雁山半岛西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隔河岩水电站蓄水,长阳县境内形成了绵延70多公里的高峡平湖和126处岛屿及半岛,落雁山半岛就是其中之一。半岛上近万名群众出行只能绕山路或靠渡船过河,交通极为不便。高桥没桥,小康无路。38年来,高桥村群众一直期盼能建一座桥,将落雁山半岛和都镇湾镇连起来。2015年,三峡集团所属湖北能源清江公司对口帮扶高桥村,成立驻村工作队,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队调研后提出,要想带领高桥村民脱贫致富,必须打破交通阻碍。历时一千多个日夜的建设,2023年11月9日,大桥终于通车了,高桥、樟木垒、居溪、三洞水、晓溪等5个村子万余名群众告别“渡船过河”的日子,落雁山半岛从此不再是地理与经济上的“孤岛”。▲高桥大桥通车后,群众出行更方便了 摄影:彭宗卫
通车时,都镇湾镇镇政府拍了一个宣传片《圆梦》。“终于圆梦了!”这部片子,看哭了很多人。今年77岁的农民邓开成,是一位有58年党龄的老党员,家住大桥桥头。从大桥动工那天起,他每天都要到工地上看几遍。老邓说,他受够了没有桥不通路的苦楚。“以前山高路陡,出行全靠渡船,下午4点就停渡,非常不方便。去镇上赶集来回要一整天,渡船至少要花费30元,老百姓生产的东西无法变现。”老邓成指着大桥说,现在桥通了,村里有百余户群众买了汽车,开车到镇上只要10分钟,就是走路到镇上也只要个把小时。五六年来,大桥成了老邓每天的“打卡点”。眼看着大桥建起来,群众给他取了个绰号“桥长”,而且喊出了名。“建大桥是我们这辈人最大的心愿,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老邓说。过去苦于交通不便,高桥村民黄友谊带着一家人在镇上经营宾馆和物流运输。通车后,他很快嗅到发展机遇,带着全家人回村,流转了40多亩土地,种植经济作物栀果——这是当地政府大力扶持的“拳头产业”。在巴掌大的山地里,记者看到黄友谊和28岁的儿子黄博文正在地里扦插育苗。黄友谊如数家珍地介绍他的栀果产业发展计划。▲高桥村支部书记余文超在地里与黄友谊父子交流栀果产业发展规划 摄影:彭宗卫
“现在桥通了,快递能进村。春节前后,我打算请省农科院的专家进村里,教村里群众护花培果。”黄友谊说。黄博文补了一句:“现在要搞科学种田,才有前途!”带头发展栀果产业,黄友谊父子信心十足。水库对面几百米的武落钟离山,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清江画廊的核心景区之一。“大桥通车,不仅激活了村子,也打开了山门。”黄友谊正盘算着把民宿也开起来。“开门迎客是大家当前正忙活的事儿。我们得把村子打扮起来,做好人居环境改善。接下来我们一方面要帮助高桥村巩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一方面要通过培育市场主体带动高桥村产业尽快发展。”清江公司驻高桥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涂泓说。离开高桥村之前,村支部书记余文超拉着记者的手,讲述了村党支部开展“小幸福”行动的故事。原来,高桥大桥通车后,村里仍然有许多老人和行动不便的村民,因为没有交通工具,到集镇办事、看病、购物十分困难。高桥村党支部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决定开展“小幸福”行动,为村里65岁以上及行动不便的村民到集镇办事提供免费接送服务。大桥通车一年,村里环境在变,新故事也在不断发生。越来越多的“小幸福”涌进高桥,给村民带来越来越多的幸福感。编辑:任贤
美编:危晓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