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数码
这里有前沿资讯、一手评测、视频搞机、趣玩直播,还有各种新奇玩儿法,我们就是要带你玩遍各种潮酷新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爱否科技  ·  8.93mm,最薄量产旗舰折叠屏机 ... ·  3 天前  
爱否科技  ·  魅族中端机先行,或搭载 6500mAh ... ·  3 天前  
CINNO  ·  韩国Enjet ... ·  3 天前  
CINNO  ·  苹果供应商村田制作所考虑迁厂印度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数码

新Mac评测:处理器升级意料之中亦有惊喜

腾讯数码  · 公众号  · 数码  · 2017-06-08 11:18

正文

对于苹果Mac系列的拥趸来说,本届WWDC可谓大满贯,主要系列都得到了核心升级,全线采用英特尔Kaby Lake处理器,这个升级力度是史无前例的,如果你没有在上一代的时候出手,那么这一波升级就不要犹豫了,可以肯定地说,任何产品线的主力机型坚持两年都不成问题。

本次我们在第一时间拿到了最新发布的12寸MacBook、13寸TouchBar版MacBook Pro以及21.5寸4K屏iMac,我们将在这篇文章里详细评测并体验以上3款产品的主要升级点。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手时间有限,重度评测以及长期表现将在稍后的时间里单独呈现;另外由于3款产品与前代机型外观几乎没有变化,因此这部分也不再赘述。


MacBook Pro,最不意外的升级



这次WWDC对于MacBook Pro的升级毫不意外,毕竟去年10月底发布的那一波“带bar”的新品,在配置上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使用Kaby Lake处理器,按照业界惯例以及苹果以往的做法,处理器升级是一项“标准作业程序”。

其实在上一代评测时,对于全系标配的六代Skylake架构就已经非常满意了,当时我们拿到了两款机型,分别是入门级i5双核2.0GHz处理器的13寸版,以及最高配的2.9GHz四核i7版15寸MacBook Pro,后者并不在默认的售卖序列,而是要单独定制的,代表了那一代MacBook Pro的最强性能。

而这次我们拿到的是13寸带有TouchBar的3.1GHz i5处理器这一版,个人认为属于性价比最高的一个配置。不过有一点要先说好,英特尔Kaby Lake处理器相比前代来说,性能提升大约只有12-19%,而且依旧使用14nm工艺,因此提升幅度有限,在日常工况下甚至不易察觉,这是一个事实。



通过跑分软件GeekBench可以看到,前代得分为3589(单核)和7229(多核),而这一代跑分为4406(单核)和9128(多核),可以看到单纯从处理器跑分方面来说,账面上的数字变化是明显的,但就像我前面说的,由于在日常使用中对前代表现就已经很满意了,所以这个变化不易察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七代酷睿处理器有着更高的主频,最高配置可达3.1GHz,而且通过睿频更可达到4.1GHz,这种延伸能力是上代所不能及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是性能的极致追求者,那么这一代产品肯定能满足你。

虽然处理器的升级不意外,但SSD也加入了升级的行列就有点意外了,因为上一代SSD的存取表现就已经是翻倍了,而这一代依然是“翻倍”,看来翻倍已经成为苹果Mac系列升级的默认标准。



用AJA这款磁盘读写测试工具可以看出,写入和读取数据分别为1225MB/s和2524MB/s,而上一代约为1325MB/s和2000MB/s(两款测试软件不同,数值仅作参考),可以看到读取数字的提升是明显的。



在实际使用场景中,特别是大容量文件的拷贝复制时,这个提速效果是很明显的。我把一个5.5GB的文件夹拷贝了几次,平均用时不到5秒钟,而上一代产品用时接近10秒。此外,我还测试了iMovie的4K视频导出时间,这也是考验SSD读写速度的一种方法,导出一段时长2分钟的容量为9GB的高质量4K视频,用时3:41,而上一代产品处理同样的视频,用时超过5分钟,可见实际工作起来效率的差异是巨大的。同时这也说明在很多场景下,SSD的提速比CPU升级还直观有效。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全系MacBook Pro都可以增配到16GB内存,终于把上一代用户纠结的问题给弥补上了,8个月以前发布时这一点曾经是很多人诟病的地方,所以说有时候不要太心急买第一代产品。

当然我们必须要提及的一点是,随着Kaby Lake处理器的升级,GPU也得到了相应提升,对于两款使用集成处理器640/650的13存MacBook Pro来说,集成显卡的性能确实是增强了,应付一般大型游戏都不成问题,但如果你在这方面有更高的追求,比如Final Cut Pro中的3D字幕渲染,或者GRID 2/Total War这样十分耗费资源的大型游戏,那么毫无疑问要用上15寸机型搭载的Radeon Pro 555/560独显,这一点绝对是物有所值的,同时也是本次升级的重点。

由于时间关系以及环境所限,我们没能体验大型应用以及游戏的表现,但仅从上面的跑分和体验可以看出,8个月前的MacBook Pro就已经站在了性能之巅,无论专业需求还是娱乐需求都能很好满足,而Kaby Lake处理器的加入以及SSD性能的翻倍,不仅满足了极致用户的性能爆表需求,同时对于日常办公或者专业处理方面,也有效率上的显著提升,而对于一款主打性能并面向专业人群的笔记本来说,MacBook Pro的这次升级完全符合自己的角色定位,对于特定人群来说也有着致命吸引力。

总之这一代MacBook Pro的升级可说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它覆盖了入门级用户到高端专业用户到庞大人群,对于英特尔七代处理器的快速补强让该系列产品具备了叫板同级别任何对手的实力。毋庸置疑的是,虽然这一代产品只是小改款,但在MacBook Pro发展史上,将成为一代经典。


iMac,又一次走在了自己的轨道上



虽然大家很容易把目光聚集在“史上最强”的iMac Pro上面,但擦干口水之后你会发现,还是陪伴了我们多年的iMac更加实际一些。对于很多需要用到台式机场景的地方,一台iMac就足以了,况且这次iMac本身的升级也非常给力。



还是先从处理器说起,这次我们拿到的是21.5寸的顶配版,也就是搭载3.4GHz四核i5处理器的那一版,作为最大升级之处,英特尔Kaby Lake处理器的加入让这一代iMac有了很多底气。还是使用GeekBench跑分,单核与多核得分分别为4779、13845,这个成绩显然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如果和27寸iMac相比肯定要矮一截,但是如果和上一代同级iMac相比,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便在整个台式机/一体机阵营中考虑,也是处于次顶级的水准。

伴随着处理器的升级,核显这个话题也要拿出来说一说。这次iMac除了最低配的起步机型采用640核显以外,其他机型全部配备AMD Radeon Pro系列独显,这对于一款台式机/一体机来说十分重要,无论视频编辑还是大型游戏,对于iMac来说有了Radeon Pro独显那都不叫事,而这也是专业机型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但是存储方面的改进,可能会让一些用户颇有看法。在内存方面,包括27寸高配机型在内,全系都是8GB标配起步,这在如今狠拼配置的年代,略显小气。

其次,iMac的Fusion Drive只用在了21.5寸顶配版往上的机型里面,下面的两款入门机型依然使用的是传统的机械硬盘,这一点也显得保守了。



而这一次苹果大力推广的Fusion Drive的表现如何呢?我们用AJA进行了测试,在写入和读取部分分别得到了276MB/s、303MB/s的成绩,可以看到与使用纯粹SSD机型的产品,差距是比较大的。

所谓Fusion Drive融合存储技术,是由一块传统机械硬盘加上一块SSD组成的,其中机械硬盘负担1-3TB的大空间存储,而几百兆的SSD负责快速读取,显然有互相取长补短之意。

尽管Fusion Drive的得分不如纯粹SSD存储,但是作为台式机/一体机这个品类,需要在大存储空间与价格之间做出平衡,如果单纯使用SSD存储那么成本势必会直线上升,这对于很多入门人群来说就显得不够平易近人了,所以iMac的这一做法在牺牲部分性能的同时,却可以让更多用户更容易接受,这一点没啥可喷的。

另外有一点是在发布会上反复提到,但却很容易被忽视的,那就是这次iMac的升级使其具备了VR平台的支持能力,这在iMac历史上是第一次,对于VR业界的发展也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

如果普通用户想玩VR,那么我拿到的4K屏版21.5寸iMac就没问题了,而如果是VR内容创作的开发者,则需要使用配备Radeon Pro 580显卡的27英寸版。从我现场的体验来看,配合HTC vive头盔,最大感受是延迟很小,几乎没有眩晕,这对于VR体验是十分重要的。

很抱歉的是,由于时间和条件限制,iMac的体验也只能停留在较为浅显的部分,稍后我们将进行更加深度的评测以及专门的VR内容体验。

对于iMac这条产品线来说,它的发展一直有自己的取舍和自己的节奏,具体到这一代,很明显是加强了图形处理部分的能力,从而具备了支持VR娱乐以及开发的能力,从战略角度来说无疑是明智的。

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iMac的速度、显示,更快的接口以及输出能力都是吸引人的地方,而入门版不到9000元的售价也的确显出了iMac有所取舍之处。但是对于大多数购买顶配21.5寸或者入门27寸机型的用户来说,获得的视频/图形处理能力应该是同级产品当中的翘楚。


MacBook,轻薄而不再孱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