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雷峰网
中国智能硬件第一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雷峰网

洞见 | 高通沈劲:前沿科技赛道里的公司如何跑赢创业马拉松?

雷峰网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4-20 13:50

正文

用 10 周时间,让你从 TensorFlow 基础入门,到搭建 CNN、自编码、RNN、GAN 等模型,并最终掌握开发的实战技能。4 月线上开课, www.mooc.ai 现已开放预约。

雷锋网「新智造」按: 本文作者沈劲,Qualcomm 全球副总裁,兼 Qualcomm 风险投资中国部总经理。沈劲在本文表示在前沿科技领域包括人工智能、AR/VR、无人机 / 机器人、和万物互联(IoT) 在经过高速爆发后进入了期望值点的低谷,这也是理性发展的开始,那些大浪淘沙下来的企业则是真正的前沿技术者,成为新时代的开启者。那么,哪些企业穿越创新周期,突围成功了呢?

新智造作为雷锋网旗下频道,关注 智能 时代的创新与创造,目标是为创业者和投资人找到创投的机会。另外,雷锋网正在启动 “新智造成长榜 2017” 评选活动,我们将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行业进行大规模报道、梳理和调研,并联合数十家著名投资机构根据这些创新公司的技术实力、商业能力和成长性进行深度评选,最终从多个领域分别选出一些极具潜力成长性的创新公司。如果你想参与我们的评选,可点击「 阅读原文 」链接,或通过邮箱 [email protected] 联系我们!

沈劲,图来自网络

沈劲(James Shen),Qualcomm 全球副总裁,兼 Qualcomm 风险投资中国部总经理。 他领导了 Qualcomm 向汉翔 (触宝)、网秦、小米科技、机锋网、中科创达、易到用车、脉可寻、百纳 (海豚浏览器)、亿动传媒、活动行、神州鹰、爱乐奇、薄荷网、剑桥 WOWO、硬糖、触控科技、云知声和七鑫易维等公司的风险投资。 沈劲也曾经担任 Qualcomm 和中国电信合资公司的总经理,和高通中国互联网服务部负责人。 在 Qualcomm 一系列任职之前,沈劲先生曾是佳网公司 (NeTrue Communications) 的创始人和 CEO,和 General Photonics 公司的副总裁,从事 VOIP、光通信等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其中佳网公司在 2000 年上市。

沈劲先生在浙江大学获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并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USC) 获得传媒与通信管理硕士学位。

马拉松赛跑进行了 40 分钟,许多选手脸上的微笑转换成了挣扎的表情,路边的加油欢呼声不见了,天突然下起了小雨,终点还是遥遥无期......

此时此刻,此景此情,好似今天许多在"前沿科技"赛道上的创业者的处境。这里说的前沿科技领域包括人工智能、AR/VR、无人机 / 机器人、和万物互联(IoT)。但是,这只是在新技术的 Hype(炒作)之后的期望值低谷,我们在 “新技术期望值曲线” 中能够预见这个低谷的存在。

图 1: “前沿科技” 的期望值曲线

无人机/机器人

首先降温的是无人机/机器人,事实上无人机/机器人正处于期望值的最低谷。2014 年大疆的无人机被《时代》杂志评为当年全球的十大科技,一时国内涌现了几十家无人机公司。到 2016 年年底,绝大多数的无人机公司进入了低谷:产品的质量不尽人意,没有足够的销售量。一些公司倒闭了,如 Lily 和 Zano 等;许多公司纷纷砍项目和裁员。

进入低谷的问题出在哪里?第一:无人机市场从专业视频到消费者自拍的拓展过程比想象的慢,许多的无人机公司都超前了市场,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推出产品,砸钱做广告,和下单备货。第二:产品的用户体验差,让消费者无法容易上手和经常使用;第三:团队缺乏稳扎稳打的运营的能力和心态,大部分团队没有运行消费电子业务的经验。

展望 2017/18 年,无人机的发展更为务实。 一方面小型化仍然是消费级无人机的重要发展趋势,但是小型化的同时必须不能牺牲视频的性能。 我们可以参照单反相机如何延伸到微单相机的成功案例:2010 年微单刚刚面世的时候,消费者(特别是女性)的购买动力主要是微单的轻巧。今天,在性能方面,单反和微单的差距越来越小,微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包括男性和专业人士)的欢迎。

以此类推,小型化的无人机必须在性能上缩小和大型无人机的距离。我们投资的零度科技是小型化无人机的领军企业,今天在追求简单易用的同时,正在提升视频的性能。 无人机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企业级的无人机将会有长足和持续的发展 ,许多公司正在从消费级到企业级转换跑道,我们在美国投资的 3DR 也完成了这样的转换。我们在印度刚刚投资的也正是企业(包括军队)使用的无人机。

无人机是会飞的机器人,那么有头有脚的机器人的现状如何?我发现大量的产品,比如情感陪伴机器人,除了在创业比赛中和购物中心里吸引了一点眼球之外,没有真正的价值。这些创业公司要么关门,要么重起炉灶。他们正在思考,如何重新聚焦在一个真实的使用场景,给予真正的价值。那些非人型的机器人的发展似乎更加有希望。一个例子是扫地机器人,虽然长得不像人,但是确实能代替人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

扫地机器人的关键技术是感知环境、路径规划,是计算机视觉的很好应用。扫地机器人的升级方向是家庭的大数据终端,我特别看好的就是这种既有今天实在的价值,又有上升空间的产品。

在 2017/18 年,中国的扫地机器人将挑战全球老大 iRobot。 另外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品类是服务机器人,比如酒店的服务机器人和高尔夫球童机器人。计算机视觉,语音交互,SLAM,LADAR 等技术在以上服务机器人领域将有广泛使用。

AR/VR

AR/VR 也在降温,有太多的同质化、没有技术的创业公司了,比如一堆的 VR 头盔(HMD)产品的公司。我鼓励在核心技术上进行突破尝试的创业。在中国,我们 2015 年投了眼球跟踪公司七鑫易维;在 2016 年投资了 VR 人机交互公司 Ximmerse;在美国,2015 年我们投资了 Magic Leap。更早的时候,我们在种子轮和 A 轮投资了 Blippar。 这些被投企业有一个共同点:都在突破 AR/VR 的一个或者几个关键技术。 我们正在完成一项新的投资,该创业者的技术在根本上提高 AR/VR 显示解析度。我判断,在 AR/VR 的小型化、显示和互动等方面的用户体验明显提升之前,我们不会看到精彩而丰富的内容,市场也只能缓慢地增长。

在 2017/18 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