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方周末
在这里,读懂中国!infzm.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  ·  一座城与344万人的双向奋斗 ·  昨天  
江南晚报  ·  春节长假,无锡究竟来了多少人…… ·  2 天前  
昆明警方发布  ·  假期余额不足?昆明公安免费赠送“大礼包”! ·  2 天前  
昆明警方发布  ·  假期余额不足?昆明公安免费赠送“大礼包”! ·  2 天前  
沈阳网  ·  王菲被曝家庭遭遇重大变故! ·  4 天前  
沈阳网  ·  王菲被曝家庭遭遇重大变故!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方周末

人类预期寿命还能大幅增长吗?

南方周末  · 公众号  · 社会  · 2024-11-22 23:07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全球及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的最新数据,分析了人类寿命增长的趋势和潜力。虽然全球人均预期寿命在不断增加,但增长速度已经放缓,并且受到大规模战争和传染病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预期寿命想要继续增加的阻力在变大,想要在本世纪让绝大多数人都活到100岁不太可能。因此,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当下基于同时代人口健康数据所预估的预期寿命是更准确的参照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全球和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的最新数据

全球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出生的人预期寿命已达73.3岁,预计2054年将增至77.4岁。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6岁,接近“健康中国2030”规划提出的79岁的目标。

关键观点2: 人类寿命增长的趋势和潜力

虽然人类寿命在不断增长,但增长速度已经放缓,并且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科学家研究发现,预期寿命想要继续增加的阻力在变大,想要让绝大多数人活到100岁的可能性较低。

关键观点3: 预期寿命的重要性和影响

预期寿命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实际的影响,如退休规划、养老问题、人寿保险定价等。同时,全球人口老龄化导致百岁老人数量增加,但大多数人应该清醒地意识到长寿的人实属凤毛麟角。


正文

当地时间2022年5月27日,委内瑞拉塔奇拉州,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正式认证为在世最长寿的男人Juan Vicente Pérez Mora当日参加他113岁的生日。(视觉中国/图)


全文共 2655 字,阅读大约需要 7 分钟
  • 预期寿命继续增加的阻力在变大,要想在本世纪让绝大多数人都活到100岁更是不太可能。


本文 首发于 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 南方周末记者 王江涛

责任编辑| 朱力远


人的实际寿命可能差距很大,但通过预期寿命这个平均指标,能大致反映出当年出生的人未来可能会活到多少岁。由于预测是基于当下的死亡率数据,所以这个指标虽然说的是未来的寿命,却实实在在透露了一个社会中,人们目前总体的健康水平。


而根据联合国最新发布的《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分析,在全球层面,2024年出生的人预期寿命已达73.3岁,并且到2054年,这个数字预计还会达到77.4岁。不过,因为世界各地不同的医疗卫生条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预期寿命的变化轨迹也存在明显区别。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发布的2023年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6岁。明显高于全球整体的预期寿命水平,距离“健康中国2030”规划提出的79岁的目标仅差0.4岁。


不足半岁的寿命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一个社会整体增长半岁也绝非易事。这需要公共卫生和医学水平的进步,同时,还要尽可能避免大规模战争和传染病的影响。而从全球范围内的纵向对比看,人类自20世纪初以来在预期寿命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正是得益于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快速发展。


科学家估算,在20世纪之前的两千年里,预期寿命都增长缓慢,每一两个世纪平均才增长1岁,但进入20世纪后,差不多每十年就会增长3岁,出现年均0.3岁的大幅增长。由此,人类预期寿命从20世纪中叶的四五十岁,快速增长到21世纪初接近70岁的水平。


古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预期寿命在20世纪罕见地快速增长,这种现象到了世纪之交,越来越在科学界引发追问,人类预期寿命还能继续大幅增长吗?当时一种观点认为,鉴于一些年龄相关的疾病死亡率很难大幅下降,估计人类出生时总的预期寿命再怎么长也很难超过85岁。


但另一种观点认为,这类预期寿命有限的论调,并未充分考虑延年益寿方面的医学进步等因素,如果充分考虑这种可能性,那么在一些预期寿命更长的发达国家,将来多数人都有可能活过100岁。不过,由于这类预测未来的论点,大都缺乏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相关争论持续至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