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京检在线
“京检在线”立足彰显法律监督职能,致力于传递法治精神、推进检务公开、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增强社会交流互动,向公众提供最权威、最及时、最准确的首都检察资讯和最全面、最优质的法律服务信息等内容。欢迎您的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京检在线

敲黑板 | 加强北京检察机关宏观业务质效分析,这次会议划出重点

京检在线  · 公众号  ·  · 2025-02-14 12: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编者按

近日,北京市检察院召开检委会会议暨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宏观业务质效分析会,专题审议《2024年度北京市检察机关宏观业务质效分析研判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加强北京检察机关宏观业务质效分析作出部署。“京检在线”带您速览会议重点。

会议强调,加强宏观业务质效分析是北京检察机关一体抓实“三个管理”、推进检察管理转型升级的创新实践



加强宏观业务质效分析是准确把握最高检“一取消三不再”要求,推进检察管理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报告》全面反映过去一年全市检察业务发展总体质效情况,既有基础趋稳、持续向好的态势分析,又有目标引领、理性清醒的问题导向,客观呈现北京检察机关紧扣最高检部署要求,更加注重从宏观上研判把握检察业务质效情况,着力推进检察业务管理从简单数据管理向宏观质效管理转型的创新实践。

《报告》为我们从宏观层面准确把握北京检察业务质效状况提供了客观依据。《报告》以详实的数据论证了2024年北京检察业务质效整体向好的判断,既从全市层面对各项业务办案质效进行宏观分析,也对各分院及辖区各院办案质效进行分别“画像”,做到了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特别是对分析发现的一些影响办案质效的实际问题进行管理提示,有针对性地研提对策建议,为我们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有机统一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报告》分析提出的问题,既有基础性问题,也有导向性、倾向性和技术性问题。对其中属于执法司法理念、标准不一等影响检察办案质效的问题,应当紧紧依靠党委领导,以更强的精神主动、历史主动和检察自觉积极沟通协调、推动解决。北京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样态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检察履职由案到治,在推动办案溯源的问题治理方面加大制度机制供给,注重将办案的经验法则上升为社会治理的善治规则,这是检察工作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意。

有效运用宏观业务质效分析成果,加强检察办案的宏观指导。要以半年和一年为期,对分析确定的工作目标、提出的思路举措是否落实进行评估问效,没有落实的进行原因分析,切实增强“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功效。

会议要求,正确把握北京检察业务高质量发展基础趋稳、态势向好的基本面,持续推动检察“履职效能”与“制度赋能”相统一



从“四大检察”履职结构审视,推动北京检察业务高质量发展仍然具有一定先发优势。检察业务发展是否体现了高质量发展要求,一个重要考量就是要看“四大检察”业务发展是否全面、协调、充分,检察履职是否存在顾此失彼问题,这也是北京检察机关创设“四大检察结构比”的根本所在。检察业务管理“三个结构比”,是北京检察机关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一项创新成果,也是一项带有标志性、基础性和牵引力较强的工作,最高检将“三个结构比”的管理创新誉为“北京经验”,写入《关于全面深化检察改革、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意见》,全市检察机关要在一体抓实“三个管理”中深化研究分析和科学运用,推动先发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

善于总结和把握法律监督新业态、检察履职新样态、检察业务新质态等趋势性特征。着力塑造法律监督新业态、检察履职新样态、检察业务新质态,是我们落实“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要求,在探索和把握新时代检察工作及其发展规律方面取得新进步的标志性阶段性成果。 法律监督新业态, 反映我们深入贯彻“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治原则,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检察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以“三个结构比”为牵引,更好落实“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的法治要求,带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 检察履职新样态, 反映我们主动应对各类案件法律关系日趋复杂、矛盾问题关联性不断增强带来的挑战,遵循检察“职权统一”与“职责分工”相结合的行权规律,强化检察履职的贯通性、联动性、协同性,内向推动“四大检察”一体履职综合履职,外向带动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履职协同履职,呈现出检察履职向更高形态演进的重要特征。 检察业务新质态, 反映我们注重以新质生产力理论指导创新性配置检察发展要素,特别是依托数据关联叠加倍增赋能的效应,牵引带动检察业务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特征。《报告》分析显示,2024年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对监督线索发现和监督案件办理的贡献率保持在合理区间,数字赋能推动法律监督由零散、人力监督向系统、智能监督转变,对此既要善于总结,更要深入实践。

全面、系统、客观、辨证审视检察宏观业务数据变化情况,善于发现、把握和解决变化背后影响业务质效的深层次问题。重点关注北京检察机关积极落实最高检关于“一取消三不再”的重大决策,检察业务发展在一体抓实“三个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数据变化不是上升了就一定好,下降了就一定不好,关键是要重视分析和研判数据变化的背后是不是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工作。实践表明,影响北京检察业务规模的主要变量是监督办案,影响监督案件规模的主要变量,在于法律监督的政治自觉与能力强弱,这也是我们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来,推进北京检察事业发展进步的主攻方向。要聚焦数据变动异常问题,加强分析研判,强化跟踪管理。

准确把握数智检察对驱动法律监督提质增效具有重要引擎和关键变量作用,着力塑造检察新质生产力。高度重视北京自建数据模型的可持续供给和应用。善于应用上架最高检推广平台的外省市区模型。正确认识和处理数据模型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尽可能缩短大模型的构建周期,尽早生成更多更强的检察新质生产力。

会议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影响办案质效的突出问题持续改进工作



宏观业务质效分析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自觉对标最高检的标准要求,及时发现、及时研究、及时解决影响检察办案质效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断改进“三个管理”。

刑事检察办案要指导各院聚焦各区功能定位和犯罪结构变化,关注重点案件类型、重点办案领域治罪与治理的质效问题。

民事检察要在统筹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上下功夫、做文章。

行政检察要结合今年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报告的计划安排,强化对行政裁判案件的核心监督职能。

公益诉讼检察要注重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公益诉讼检察履职结构调整向好,但一些领域的履职较为薄弱,要把握好对重点案件的督办指导,做到既严格依法办案,又遵循办案规律。

增强“高质效案件既是办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意识,对标“三个善于”要求,落实“三个管理”部署,以高质效管理保障高质效办案。切实提高办案效率,把大家愿意、习惯的工作节奏,调整到组织要求的工作节奏上来。坚持以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的目标导向,注重选育能够有效提升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的案例,挖掘培育更多更好的首案首例。持续关注业务数据填报质量这个“老生常谈”问题,倒查司法管理责任是否落实。持续优化“三个管理”的具体制度机制供给,为一体落实司法办案责任和司法管理责任提供基础支撑。

会议指出,目前已建的法律监督数据模型,鲜有针对检察办案自我监督的应用场景,年内“四大检察”都要针对重要检察业务、重点办案领域、重点案件类型建模,争取全部实现从0到1的突破,切实把检察权力的行使关进制度笼子。


(供稿:市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办公室)

(总第3747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