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是一只初中物理老师。每天清晨
5:00起床,会发一篇儿考试提分方法,或优秀家长的孩子教育总结
,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关注后,在左下角“考试提分”里)
只欢迎为孩子走心、积极向上的家长关注;对孩子不走心,怨天尤人的朋友,就不要关注了!
我是柴森, 我在北京西城,我爱大北京!
我开的是辅导班,在课堂上经常讲的非常直接,“孩子们,我教你的这些题不值钱,因为你很快就忘了。但我教你的思考方法,这些题型背后的技巧,以及怎样归纳题型技巧,这些才最值钱。这些才是值回你票钱的地方。”
。。。。
很多家长朋友,问我孩子以后怎么择业?
这问题太大。我无法直接给您一个结果,只能分享一下思路,即,我自己当初怎样择业的?
本科专业“通信工程”,我是小县城出身,自己什么也不懂,父母也不懂,就觉得这个名很好听,很高大上。就选这个了。。。
其实非常不理性。。。
研究生学“自动化与多媒体应用”(也是光纤通信、光缆检测、单片机、软件编程之类),是因为自己傻不拉几,听说这个好考。但好歹是北邮,其实也巨不好考。。。
研究生毕业后,干的是中学的物理培训。。。
这时,我已经长大了,这个是做了非常深思熟虑之后的准备,才转行的。。。。
我讲讲自己怎样选择行业的过程。。。
研二时,有一次学校开大会,散会后,一堆同学往宿舍走,边走边瞎扯,有个同学,告诉我说,他在某辅导机构当小升初老师,一小时
100
元,每晚上都去,我心算还可以,立刻算出实习工资不低啊,比我们“通信”行业还高。
当晚我就开始网上查各种资料,主要查收入。。。。
请原谅我写的这样真实,一个还没毕业的年轻人,当时是没什么教育理想的,就是哪个挣钱就做哪个,哪个能养活自己就做哪个。。。
我
2007
年上研一时,开始投资股票,
2008
年自学的股票中的行业研究。。。。当时是
2010
年。。。
研究生时间较多,
我是拿证券行业中,“行研”的标准,来研究教培行业的。。。。
当时网上所有的关于教育培训的行业的资料,我不敢说全看了,至少是看了
80%
。。。。
(
1
)看罗永浩的演讲,他说:名师收入,一年
40~50
万。我反复多方面查资料验证,发现:属实!第一年做不到,但努力的话,第二三年就可以。
(
2
)新东方的财报(我投资过股票,自学过“财报报表”,所以新东方的财报,我当时就看的懂,英语也还可以,实在不会了,就查有道词典。。。)
(
3
)教培老师,是每周
1~5
没太多事,就周六日上个课;
(
4
)新东方的盈利模式,发展初期的营销模式,等等。。。。
(
5
)新东方名师的博客(那时微博还没火),看他们的培训经历,老师成长经历,做讲座经历,了解他们的工作模式。。。。
足足查了
5
个月,只多不少,这才下定决心转行的。。。
当时每天都想这些,想的我都脑仁疼。。。。
促进我转行,做老师的核心有两个:
(
1
)收入很高
40~50
万,不比我以前的通信行业差;
(
2
)周一到周五,几乎不上班,就周六日上课。亲,这个太吸引我了。
我妈是做生意的,她就每天都不上班。由于遗传,我从小就是这种自由自在的性格。最好谁都别约束我。
(
3
)北京人均收入从
04
年开始,大幅上升,教育培训属于三产——服务业,因此这个行业迅猛崛起!(现服务业——金融、教培、餐饮、房产中介,已占北京
GDP
的
70%
。各国大城市都这样,属于基本经济学常识。)
(
4
)我爸曾当过七年老师,所以,我没觉得当老师是个多难的事儿。。。
所以,毅然决然的,转行了。。。
综合经验:
(
1
)无论是做医生、律师、教师、工程师。。。你最好先从知乎、微博、博客上,查大量他们的收入情况、行业情况,
因为,选择一种职业,就选择了一种生活
;
(
2
)找身边的人,通过你父母的亲朋好友一起吃个饭,多聊天,多请教,更多、更详细的了解行业信息;
直接问人家收入,人家是不会告诉你的
,但是你可以看他所开的车、所住的小区。。。
基本上可以判断这个人的收入。。。只问一个人是没有代表性的,多看多问很多人才行。。。。
(
3
)去该大学的论坛上,看看你所目标选择的专业的学生,就业都是哪些公司。。。。
比如,我原来通信行业的同学,去的公司,都是小米、联想、华为、中兴、北京移动、中国移动(或下属研究院)、微软、北电网络,他们在校论坛里分享,他们去的什么公司,已经月薪多少?等等。。。
(
4
)中国阶层已经较为稳固,现在想暴富逆袭,只能选“动荡”行业,即总是不断变革的行业,即——移动互联网行业。因为只有不断变化,才能出现向上的“阶梯”。
(
5
)懂传统行业,又懂互联网的人,接下来是很多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的春天。看看小米暂时的颓势,和华为的风生水起,就能感觉的到接下来,经济变化的“微弱脉搏”;
(
6
)尽量别碰房地产相关行业。因为城市化率已经
50%
以上。尤其是
3/4/5
线城市的房地产,国家整天要求
3~5
线城市去库存,你就知道,这个行业现在有多难干。
你若参加一个总部在北京的房地产公司,很有可能,经常得外地出差。北京2016年,一共就出了5块地。因此,公司项目十有八九,都在外地。
择业时,你最好明白,与经济大势密切相关的是强周期行业,与经济大势关系不大的是弱周期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