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哔哔News
哔哔是一家致力于做人人都能看懂的区块链资讯的行业媒体。哔哔,看见未来的另一种可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哔哔News

矛盾体DeFi比你想象的要性感!

哔哔News  · 公众号  ·  · 2019-07-11 18:00

正文

关注并星标 哔哔News

每天1次“好看”

带你看不一样的区块链资讯!



DeFi能画的饼太大了,DeFi落地于金融业,直接对标百亿乃至千亿级别的传统金融市场。除此之外,DeFi画得饼还是实实在在的,不同于社交、游戏等虚拟概念,DeFi直接落地于金融,这是区块链技术最好结合和最成功落地的领域。

事实上,在区块链萌芽阶段,区块链和金融是不分家的。确切地来说,除了金融领域,人们还找不到区块链技术的用武之地。 此次DeFi概念的提出,只是区块链向金融的再次回归,而这次回归是发生在2017年末和2018年初巨大的市场破灭之后,因此强调DeFi本身便是在强调项目切实的落地能力。

当然,DeFi的此次回归没那么简单,不存在早期的妥协和退让,DeFi在建立起初步的概念界定和生态规模后,显然有了比此前更为大的野心。


- 01 -

DeFi,越来越大的盘子和越发模糊的概念

DeFi的概念真正流行起来还是在今年年初。但Defi并不是什么神秘的概念,很多圈内老人早期从事的项目可能都是和DeFi相挂钩的。

在我们的一次采访中,ZOS创始人高潮就表示,自己在传统金融科技行业干了18年,接触到区块链以后,2014年就开始用区块链技术服务传统金融,还给过银行做联盟链。用他的话说,那时候大家都还不知道DeFi,人们都是说“区块链金融”。事实上,这正是DeFi的萌芽。

直到2016年ETH的上线,去中心化交易平台EtherDelta、基于分布式账本的普惠金融以及以去中心化保险为概念的Etherisc,一批基于ETH诞生的金融业态开始描摹了DeFi的最初模型。


DeFi项目数量变化趋势图 by 达瓴智库

我们可以看到,从2017到2018年,DeFi项目的增长呈现指数级的上升。

2018年是加密货币市场的寒冬之年,但这反而成为滋养DeFi的有利土壤。因为对于投资者而言,对于数字资产的要求不再是“增值”,而是“保值”,因此“借贷”才成了市场的刚需。


在2017年12月上线的指向借贷市场的MarkerDAO可以说是顺势而为。因为占据了先发优势,时至今日,MarkerDAO在ETH上的去中心化借贷领域,依然占据着最高的市场占比。

MarkerDAO锁仓占比 by DeFi Pulse

戏剧性的一幕是,相比于DeFi市场跑得远和快,DeFi相关的概念显得姗姗来迟。 直到2018年8月,Brendan Forster发表了一篇名为《Announcing De.Fi,A Community forDecentralized Finance Platforms》的文章,DeFi才正式作为某类业务形态的概念,也才有了自己的门面。

在这篇文章里,BrendanForster还对DeFi的概念做了初步的评判标准:1、采用区块链技术;2、服务于金融业;3、代码开源;4、有强大的开发者平台。 不过,人们对DeFi还是很模糊,从稳定币、借贷、衍生品到去中心化交易所等,DeFi似乎无所不包。

据区块网DeFi的研报显示,在市值排名前1000的通证中,至少有38%的区块链项目直接服务于金融业。另外,据The Block媒体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基于以太坊区块链网络的DeFi企业数量就有上千个,且这些企业的市值据称已经超过了百亿美金。

随着DeFi的盘子越来越大,DeFi的概念也开始变得模糊,有人认为用“开放金融”表达更为准确,有人则认为“去中心化金融”也行。总之,人们在界定DeFi上还没有达成共识。

公信宝创始人黄敏强曾评论道:“DeFi的定义太广了,约等于区块链。” 同时,他还补充道: “大家不要把DeFi的概念无限大,要不然概念无法科普。 作为行业从业者,需要把概念聚焦。

- 02 -

Defi,惊人的敛财速度和激烈的排位赛

事实上,在圈内任何概念的突然走红都离不开它的财富秘密。DeFi便是凭借一系列数据证明了它强大的财富聚拢能力。

据DeFiTotal数据显示,2017年12月1日,区块链项目DeFi产品总锁仓额为708万美元;2018年12月1日,总锁仓额达到2.1亿美元,锁仓总额的首次翻倍用了几乎一年。

然而到了今年,DeFi聚拢财富的能力简直像是按下了快进键 2019年4月2日,总锁仓额达到4.36亿美元,这次翻倍只用了3个月。 5月11日,总锁仓额达到8.36亿美元,这次翻倍只用了40天。

DeFi产品锁仓价值分布趋势 by DAppTotal


另外,在5月16日这天,区块链项目DeFi产品总锁仓额首次突破十亿美元。 一方面是DeFi在财富上惊人 表现力,另一方面则是各个DeFi产品拉开了激烈的排位赛。 在这个急速流变的赛道,“上位”和“淘汰”都只是转瞬之间的事。

今年5月1日,在EOS上准备了8个月的DeFi项目 Resource Exchange(REX)正式上线,一个基于EOS的CPU资源租赁市场。REX刚刚推出的时候,市场上不乏一些质疑之声。

在区块律动给出的一份数据中,REX的收益率仅1%,而EOS当前的年通胀率为5%,用户几乎赚不到钱。显然,由于EOS本身过大的“通胀率”,似乎不仅不适合REX,或许压根就不适合DeFi。

尽管如此,这似乎并不妨碍EOS用户持有REX。 根据TokenPocket钱包的统计,目前为止,REX池中的EOS总量已经超过1亿,而目前EOS总发行量为10亿1900多万,REX池中的EOS总量占了EOS总发行量的十分之一,说明10%的EOS都用来买了REX,这个比例是非常大的。

因此,REX最终还是异军突起,5月22日,EOSREX反超Maker一举拿下DeFi领域第一。 截至发稿前,根据dapptotal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EOSREX锁仓6.02亿美元,占比37.43%,排名第一; Maker锁仓4.76亿美元,占比29.58%,排名第二位。

在这场异链的排位赛中,REX仅仅用了20多天就将MakerDAO挤到第二。 当前,REX无论是在锁仓金额还是在用户数量上,都稳稳占据着第一的位置


另外,就ETH内部生态而言,MakerDAO 也不再是用户们借入借出加密资产的唯一选择,当前基于ETH的借贷产品已经有了六种,而且每种产品在功能上都和MarkerDAO做了区分。


ETH借贷产品排名 by DeFi Pulse


例如,Dharma 允许用户申请或提供任何 ERC20 或 ERC721 标准的加密资产的贷款,dYdX 则支持用户进行衍生品和多/空保证金交易,Compound 为 ETH、DAI 和其他加密资产提供货币市场借贷,总之各有各的细分市场。没人能保证MarkerDAO能一直高举王冠。

在借贷市场之外,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排位赛可以用“厮杀”来形容。 在以太坊上,交易额排名前五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几乎占据了相似板块的市场,并没有出现领先优势的项目。


ETH DEX交易额占比 By dapptotal

如果再看到下面这张图,ETH上DEX的处境可能比我们想象得要糟糕很多,在过去24小时以内,排名第一的IDEX也仅拥有2600的日活用户,其余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日活都是以“百”作为单位,排名第7位之后的DEX都只有零星的交易用户了。



ETH DEX 24h 日活用户排名 By DAppTotal

因此,在DeFi赛道,目前还只有借贷的市场能搬到台面,去中心化交易也还没有形成规模级的市场。其余类目,诸如衍生品、锁仓空头等都还是在起步阶段。 毫无疑问,DeFi赛道是一个急速流变的赛场,这里有很多机会,也有很多危险。


- 03 -

DeFi的小步调和大野心,能相匹配吗?

DeFi逐渐流行起来以后,有人开始高呼“DeFi是未来!”DeFi的布道者也给我们画了一个超大超大的饼,千亿美金规模的FinTech市场、数万亿美金规模的传统金融产品,这些市场都等着DeFi来撬动。

在此列举圈内大佬吴忌寒对DeFi的展望,“真正可能的能够推动区块链市场去达到10万亿美金市值的,是通过把整个区块链变成整个全球连通的金融市场。”区块链将构建全球连通的金融市场,而在这个演进的过程中,去中心化金融将起到重要作用。

不过,DeFi到底能吃多大一块蛋糕呢?这个时间还需要多久呢?或许我们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相比于整个数字货币市场3551亿美元的规模,Defi 16.1亿美元的锁仓总额还只占到4‰。

另外,DeFi产品还面临一系列问题,监管、用户体验以及产品类型单一等问题。 只要是其中的某个环节没有处理好,DeFi的繁荣可能又只是一阵轻飘飘的风。 其中,监管问题或许是DeFi在打开现实世界最迫在眉睫的问题。

事实上,在此次Facebook发布稳定币Libra的白皮书出炉以后,这个锚定一篮子资产的稳定币,随即招来各国监管机构的围追堵截。无论是其大本营美国,还是欧洲的监管部门都极力反对Libra的上线计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