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EETOP
EETOP电子网(中国电子顶级开发网)是国内最顶级的电子行业工程师社区,涉及:嵌入式、智能硬件、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及制造等。 为您分享论坛精华内容、行业最新资讯、产品及技术 。 网址:www.eetop.cn bbs.eetop.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EETOP  ·  芯片巨头,人均年薪65万元! ·  3 天前  
哎咆科技  ·  鲨鱼侠 ·  4 天前  
ZOL中关村在线  ·  摄像头模组大变样?REDMI K80至尊版设计曝光 ·  4 天前  
ZOL中关村在线  ·  同门师兄弟谁更强?两款热门机型对比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EETOP

量子通信,到底是什么工作原理?

EETOP  · 公众号  · 硬件  · 2019-09-13 11:50

正文

EETOP 专注芯片、微电子,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来源:鲜枣课堂   作者:小枣君
今天,小枣君要和大家聊的是 量子通信


开始计划写这个专题的时候,小枣君的内 心是很纠结的。

鲜枣课堂的目的,就是传递 普通人都能听懂 的知识。 每一个知识点专题,小枣君都会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把它解释给大家学习。
但是 量子通信 这个专题,解析难度真心有点大。。。
它涉及到 量子论 信息论 这样的烧脑理论, 还关联了 密码学 编码学 等一堆看着都要绕着走的复杂学科。
很多概念,光是看名字,都让人瑟瑟发抖——

想要把这些知识都解释清楚,实在是鸭梨山大
可是,量子通信这几年发展非常迅速,频频在各大媒体中亮相,吸引了广泛的关注。


关注之余, 大家对它充满了 好奇和疑问,渴望对它有更深入的了解。
所以,尽管难度很大,我还是决定努力给大家做一个关于量子通信的专题介绍,帮助大家建立对它的基本认知。
好了,废话说了辣么多,我们开始吧。
Part.1  什么是量子?
让我们把穿越时空,回到十九世纪末。
那个时代,是 经典物理学 的巅峰时代。 以牛顿大神为代表的科学家们,在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磁学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

牛爵爷
在世人看来,整个科学体系似乎已经搭建完成,无懈可击。
但是,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科技发展又进入了新的阶段。大量高精尖实验仪器的问世,帮助人们逐渐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
科学家们的研究对象,从低速物体逐渐变成了高速物体,再到音速、超音速、光速;从大型物体到小型物体,再到微观物体。


科学家们发现,很多实验结果都无法用 经典物理学 解释,甚至和传统的理论认知背道而驰。

最为代表的,是「迈克尔逊 - 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
这两个概念非常复杂,限于篇幅,我就不详细解释了。 我们只需要知道,「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后来催生了大名鼎鼎的 相对论 。而「黑体辐射」呢,催生了我们今天的主角 —— 量子论
1900 10 19 日,为了解决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上报告了关于黑体辐射的研究结果,成为量子论诞生和新物理学革命宣告开始的伟大时刻。

在同年的 12 14 (历史上也把这天认为是量子物理的诞生日) ,他发表了《关于正常光谱的能量分布定律》论文,得到一个重要结论: 能量是由确定数目的、彼此相等的、有限的能量包构成。
普朗克的发际线演进过程。。。
没事别去学物理,真的
一个物理量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则这个物理量是 量子化 的,并把最小单位称为 量子
量子化 指其物理量的数值是离散的,而不是连续地任意取值。


例如,光是由光子组成的,光子就是光量子,就是一种量子。
而光子,就不存在半个光子、三分之一个、 0.18 个光子这样的说法。
是不是有点晕?别急,我们总结一下:
  • 量子一词来自拉丁语 quantum ,意为 有多少
  • 量子不是具体的实体粒子。
  • 量子是能表现出某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单元。
  • 量子是能量动量等物理量的最小单位。
  • 量子是不可分割的。
  • ……
不知道有没有明白一些? 我相信不少童鞋就已经落荒而逃了。
没明白也不用气馁,非 物理学 专业的童鞋,确实很难理解量子这个概念。 敢于承认自己不懂,也是很了不起的。
不管怎么样,大家就先记住一点 —— 光子就是一种量子 后面我们会用到这句话。

Part.2 量子知识体系的分类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量子信息的学科分类。
量子信息结合了量子力学和信息科学的知识,属于两者的交叉学科。

而量子信息又分为了 量子计算 量子通信 。大家经常听说的量子计算机,就属于量子计算,和我们今天介绍的量子通信有很大的区别。


量子通信,分为 量子密钥分发 量子隐形传态 它们的性质和原理是完全不同的。
简单来说, 量子密钥分发 只是利用量子的不可克隆性,对信息进行加密,属于解决密钥问题。 量子隐形传态 是利用量子的纠缠态,来传输量子比特。

接下来,我们分别介绍一下它们。

Part.3 量子密钥分发
▋ 3.1 密钥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一次正常的 传统加密通信 是怎么实现的:

步骤 1 A 先写好明文。
步骤 2 A 通过加密算法和密钥,对明文进行一定的数学运算,编制成密文。
步骤 3 :密文被传递给 B
步骤 4 B 通过解密算法(加密算法的逆运算)和密钥,进行相应的 逆运算 ,把密文翻译还原成明文。
步骤 5 B 阅读明文。

这种加密通信的关键要素,大家都看出来了,就是 密钥
对于第三方来说,获得密文非常容易——如果你用无线电传输密文,无线电是开放的,对方很容易截获。如果你用有线介质,通讯距离几千公里,也很难保证每一处的安全。
以我们现在使用最多的光纤为例,它就很容易被窃取信息:

光纤 弯曲窃听示意图
(通过弯曲光纤,外泄部分光信号,进行窃听)
所以,传递的信息,必须经过加密,才能保证安全。而加密使用的密钥,非常关键。

当年二战,就是因为美军破解了日军的密钥,结果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击落。英军也是因为借助图灵的帮助,破解了德军的密钥,最终获得战争优势。

关于密钥,最初人们使用的是 密码本 ,后来是 密码机 ,再后来就是 RSA 等加密算法
加密算法出现时,因为人和机器的算力有限,所以破解一个算法很慢,难度很大,时间很长。
现在,有了计算机、超级计算机,算力越来越强大,破解算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
RSA512 算法在 1999 年就被破解; RSA768 2009 年被破解; MD5 SHA-1 两大密算也已告破 ……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密钥是绝对安全的。 再复杂的算法,破解起来只是时间和资源的问题。
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实现真正的绝对安全?
信息论创始人,通信科学的鼻祖,伟大的克劳德 · 香农先生,总结提出了 无条件安全 的条件:
  • 密钥真随机且 只使用一次
  • 与明文等长且按位进行二进制异或操作

这样的方法,理论上是不可破译的,香农对它进行了严格的理论证明。
但它也有缺点,就是 需要大量的密钥 ,而密钥的更新和分配存在漏洞(存在被窃听的可能性)!
所以,不解决密钥分发的问题,就不可能实现无条件安全。这也导致了在香农发布了这一成果之后,根本没有人能够使用这种方式。
而量子密钥分发,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3.2 量子密钥分发的工作原理
注意,前方高能预警! 请务必跟上小枣君的思路!
1984 年, IBM 公司的研究人员 Bennett 和蒙特利尔大学的学者 Brassard 在印度召开的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上提交了一篇论文 《量子密码学 : 公钥分发和拋币》 (Quantum cryptography:Public key distribution and coin tossing)
他们提出了 BB84 协议。该协议把密码以密钥的形式分配给信息的收发双方,因此也称作 量子密钥分发
具体的原理如下:
因为光子有两个偏振方向,而且相互垂直。
所以, 单光子源 每次生成的单个 光子 ,可以是这样:


我们可以简单选取 水平垂直 对角 的测量方式(我们称之为 测量基 ),对单光子源产生的单光子进行测量。

当测量基和光子偏振方向一致,就可以得出结果(要么是 1 ,要么是 0 );

当测量基和光子偏振方向偏 45° ,就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

光子就会变化,偏振方向改变 45° ,那么就是 1 0 的概率各 50%
所以,两种测量基,对不同偏振方向光子的测量结果归纳如下:

好了,原理就是这样。
生成一组二进制密钥的过程如下:
(注意!下面所说的过程,都是为了生成密钥,不是在发送信息报文本身!)
发送方(我们先称为 A ),首先 随机生成 一组二进制比特(所谓的经典比特, 0 1 这种)。
例如:
A 对每 1 个比特,随机选择测量基。
例如:


所以,发送的偏振光子分别是(见下图中虚框):


接收方(我们先称为 B ),收到这些光子之后, 随机选择 测量基进行测量:
例如依次选择以下测量基:


那么,测量结果如下(见虚线框内):


A B 通过传统方式(例如电话或 QQ ,不在乎被窃听),对比双方的测量基。测量基相同的,该数据保留。测量基不同的,该数据抛弃。
保留下来的数据,就是最终的密钥。(下图中, 1001 就是密钥)

如果,存在一个窃取者(我们称为 C )。
如果 C 只窃听 A B 对比测量基,那 C 会得到这样的信息:

不同 不同 相同 相同 不同 不同 相同 相同
这个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C 只能去测量 A B 的光子。
注意! 因为量子的不可克隆性, C 没有办法复制光子。
C 只能去抢在 B 之前进行测量(劫听)。
如果 C 测量,他也要随机选择自己的测量基。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 C 去测量刚才那一组光子,他有一半的概率和 A 选择一样的测量基(光子偏振方向无影响),还有一半的概率,会导致光子改变偏振方向(偏 45° )。
如果光子的偏振方向改变,那么 B 的测量准确率肯定受影响:
没有 C 的情况下, A B 之间采用相同测量基的概率是 50%
所以, A B 之间拿出一小部分测量结果出来对比,有 50% 相同。
C 的情况下, A C 之间采用相同测量基的概率是 50% B C 之间采用相同测量基的概率是 50%
所以, A B 之间拿出一小部分测量结果出来对比,有 25% 相同。
由此, 可以判定一定有人在窃听 。通信停止,当前信息作废。
对于单个比特来说, C 25% 的概率不被发现,但是现实情况绝对不止 1 个比特,肯定是 N 个数量级的比特,所以, C 不被发现的概率就是 25% N 次方。
稍微懂点数学,就知道这个数值的恐怖:
25% 10 次方: 9.5367431640625e-7
25% 20 次方: 9.094947017729282379150390625e-13
……
也就是 C 不被发展的概率极低极低。
能理解了吗?希望你跟上了思路,如果逻辑思维能力 OK ,这个过程应该是不难理解的。
总而言之,量子密钥分发(其实叫量子密钥协商,更为准确),使通讯双方可以生成一串绝对保密的量子密钥,用该密钥给任何二进制信息加密,都会使加密后的二进制信息无法被解密,因此从根本上保证了传输信息过程的安全性。
量子密钥分发的争议
其实,如果稍加思考,就会发现这种密钥分发方式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 ——
这个方式只能发现窃听者,不能保证通信的稳定性!
你想,如果窃听者不停地窃听,怎么办? A B 虽然可以随时察觉被窃听,但是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停止通信啊。如果通信停止了,那通信的目的就达不到了啊。
所以,业内对量子通信的争议,很大一部分就在于此:
如果窃听者消失了,那么任何密码技术都是多余的。
反对者的逻辑是:
如果乌龟躲在乌龟壳里面,它一伸出头,鸟就啄它,那么它只能缩回去,它再伸,鸟再啄,它就永远没机会吃东西,只能饿死。
支持者的逻辑是:
通信的保密性要大于消息的稳定性。如果确认不安全,那宁可不传。
如果我和你说话,我发现有人偷听,那我就不说。但是,正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坐以待毙,我们肯定会派人去抓出窃听者(量子通信里,根据计算,很容易找到窃听点)。
对方不可能明知道会被抓,还坚持窃听,再多的窃听者也不够抓的。
通信密钥分发 方式的量子通信,就是拥有随时发现窃听者的能力,给窃听者以震慑,以此保卫自己的通信安全。
如果真的是对方鱼死网破,全力阻止你通信,那么不仅是量子通信,任何通信模式都是无力抵御的(针对无线通信的信号干扰和压制、针对有线通信进行轰炸和破坏)。
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你的通信被窃听了,而你自己却不知道。
难道不是吗?


Part.4 量子隐形传态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量子通信的另外一种方式 ——“ 量子隐形传态 ”。
如果说,量子密钥分发只是量子力学应用于经典通信的一个小应用(加了把量子锁),那量子隐形传态,就是 真正 的量子通信 了。
解释量子隐形传态之前,我们必须先解释两个重要概念 ——“ 量子比特 量子纠缠 ”。
量子比特
我们目前进行信息存储和通信,使用的是 经典比特
一个 经典比特 在特定时刻只有特定的状态,要么 0 ,要么 1 ,所有的计算都按照经典的物理学规律进行。

量子比特 经典比特 不同。
量子信息扎根于量子物理学,一个 量子比特 qubit )就是 0 1 的叠加态。
相比于一个经典比特只有 0 1 两个值,一个量子比特的值有无限个。直观来看就是把 0 1 当成两个向量,一个量子比特可以是 0 1 这两个向量的所有可能的组合。

表示量子比特的Bloch球
Bloch 球的球面,代表了一个量子比特所有可能的取值。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 一个量子比特只含有零个经典比特的信息。
因为一个经典比特是 0 1 ,即两个向量。而一个量子比特只是一个向量( 0 1 的向量合成)。就好比一个经典比特只能取 0 ,或者只能取 1 ,它的信息量是零个经典比特。
量子纠缠
量子力学中最神秘的就是叠加态,而 量子纠缠 正是多粒子的一种叠加态。
一对具有量子纠缠态的粒子,即使相隔极远,当其中一个状态改变时,另一个状态也会即刻发生相应改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