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镜像娱乐
镜像娱乐,洞见文娱产业另一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  中方发布新西兰副总理兼外长访华消息 ·  2 天前  
政事堂2019  ·  为什么是任正非、王传福?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镜像娱乐

乘风破浪的A站

镜像娱乐  · 公众号  ·  · 2020-06-20 21:51

正文


©镜像娱乐原创
文丨庞李洁
编辑丨李芊雪


不知不觉,A站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

6月16日,A站十三周年庆活动进入最后的高潮,当晚的直播庆典不仅以“回忆杀”一击中的,赚足了老ACer(A站用户)的眼泪,还为粉丝在1万以下的新人UP主铺就了成长的新路径。



直播现场,@Anna小鲍锯木头、@琼曼倪、@绛紫长酱紫的绛紫、@菲林君、@亚历山大流浪狗、@雪薇不是球六名UP主经历了47天的激烈竞争后,在当晚的直播庆典完成出道首秀,正式集结。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此次庆典的一大重头戏,“出道616”活动前后吸引到近百万Acer、近2000名UP主参与,投稿视频累计播放量超2000万次,整体帮助UP主涨粉40多万。最终出道的UP主们也将获得由A站提供的千万级全网流量曝光及丰厚的独家签约机会。

至此,随着这场为期一个多月、横跨线上线下的周年庆典进入尾声,A站完成重新建基后再归来的发展方向已基本明确。这场庆祝A站13岁的庆典,从头到尾都透露出一个信号:迈上新台阶的A站,向二次元用户和UP主们敞开怀抱。




用户、UP主回流

A站“而今迈步从头越”

A站十三周年庆活动,战线拉得很长。

5月1日,A站官方发布了“出道616”的活动,将以用户PICK的“偶像养成”模式送UP主出道,最终产生六名UP主与A站签约。之后,A站又推出一系列活动,既为十三周年庆预热,也为UP主出道造势。



5月10日,A站发起经典活动“三行情书”,活动期间共收到5000多封用户的“情书”。Acer们的响应速度和积极的内容创作情绪,直观反映出A站用户黏性之高。这也是A站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强互动、强关联的社区氛围。

随后,A站官方将这些“情书”制成歌词,定制成一首猴山专属小情歌《三行情书》,回应Acer们的创作热情。



紧接着,5月20日,A站又在站内文章区发起了“生日贺图征集”活动,一时间,站内Acer画手纷纷以AC娘、TD娘、猴子等A站经典形象作画,为A站庆生。



@zzt-xilou为A站创作的生日贺图


6月初,专为头部up主打造的《熋榜2.0嘉年华》上线,一夜之间,出现头部UP主“神仙打架”硬核场面。

随着站内热度逐渐发酵,A站的活动还逐步走向站外,甚至向线下延展。不仅与新东方联合推出二次元“黑话”翻译大赛,还与怪兽充电跨界合作,在线下投放AC娘形象定制充电宝等。

到了周年庆当天,A站的“十年穿越计划”将Acer们拉回成长的起点。活动页面上,A站主页的一次次变化、UP主过去与现在的对比照等,上演了一波“回忆杀”。



对很多Acer来说,A站见证了他们的青春和成长。

A站成立于2007年,不仅是国内最早的专业化ACG论坛,更是二次元文化的先驱者。诞生于红利时代的A站在成立之初便占据了国内ACG市场绝大的份额,最早的一批UP主曾见证过A站的辉煌:“当时能够拥有一个A站的账号,都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后来,由于时代性局限和战略决策上的失误,A站的发展一度陷入瓶颈,有人选择离开,但也有人选择留下。而这次用户沉淀,为A站保住了一批粘性更强,质量更高,也更硬核的二次元人群。“危机”在Acer们之间串起一条线,成为A站与用户、UP主之间一种特殊的情感羁绊。



@ZCloud为A站创作的生日贺图


今年以来,随着A站的战略调整成效初现,加之“剪辑事件”的外力助推,A站运营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从4月初开始,看到了很多新人报道的动态。”

进入的人群并不局限于新的二次元用户,老ACer回流、上古UP主回归也不在少数,A站官方顺势在主页打出“欢迎ACer回家”的口号。



抓住ACer回流的大潮,A站十三周年庆迈出了重新出发的第一步。

一方面,A站着力扶持各成长阶段的UP主,此次“出道616”活动即是面向粉丝在一万以下的UP主群体。再加上此前的“阿普专修学院”,通过给予UP主相关培训课程及优先曝光推荐,加速新人UP主成长。

另一方面,针对头部UP主的“熋榜嘉年华”也是此次周年庆的重点活动之一,以丰厚的现金奖励激励UP主创作,巩固优质UP主的收益空间。



至此,A站的UP主培养体系完整呈现出来。而在经过沉淀期之后,A站选择继续专注于二次元的道路也越来越明晰,平台不仅尝试为UP主创造一个有利的创作环境,也在努力为ACer们创造一个硬核的ACG社区。



从技术升级到“买番鬼才”

A站“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目前来看,留下用户和UP主,已经成了A站眼下的重中之重。而提升用户留存率,关键的支撑点还在于产品体验、社区氛围和内容的丰富程度。

2018年6月,快手完成了对A站的收购,资本、技术等优势随之被注入A站。

“重新梳理A站整体的产品、研发、设计、测试等协同流程之后,现在基本上能够达到每周更新一个客户端。”A站相关产品负责人在采访中说到。

现在的A站,用户可以免费体验4K、1080P60帧高清画质;网页播放器也从Flash升级为H5;视频起播速度从之前的2-3秒缩短为1秒以内,真正实现秒播;UP主后台的数据监测工具逐渐搭建起来;社区动态广场的建立进一步强化A站的强互动属性;个性推荐机制进入调试和优化阶段……产品体验在肉眼可见地变好。



更重要的是,技术升级也为生态优化打下了底层基础。

在运营端,A站猴子们(工作人员)与ACer、UP主之间的关系很亲近,他们会根据用户反馈与播放数据,快速整理信息并将其反馈给UP主,帮助他们及时调整方向。

“保姆式”服务之下,A站已经诞生了首位拥有百万粉丝的UP主@交通事故video,并孵化出@未南、@长安一条柴、@诸葛呈像、@老绅等一批成熟UP主,逐步构建起完善的PUGC生态。再加上直播业务接入A站之后,UP主的变现渠道更多元,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A站对新人UP主格外友好,本次参加出道616的up主@琼曼倪表示,“来a站不久但是成长速度非常快,分区运营对于新人的推荐和上心重视程度也很高。”

在用户端,Acer们也有意识地自发参与平台建设。此前A站用户突增时,老ACer们就曾自发下场,在“欢迎贴”下为新用户解释站内“梗”,帮助新人快速进入A站共通的二次元语境。友好、超粘性的社区氛围始终是A站的一把利刃。

当然,除了PUGC内容生态之外,版权内容也是A站留下用户的重要布局点。

截至目前,A站不仅拥有《佐贺偶像是传奇》《别对映像研出手》《达尔文游戏》《大欺诈师》《冰上的尤里》《瑞克和莫蒂》及动画电影《阿基拉》等内容版权,《富豪刑警》《隐瞒之事》《球咏》等二次元爱好者“四月必追系列”也被A站收入囊中。



《大欺诈师》(左)&《瑞克和莫蒂》(右)


2019年7月至今,A站的版权内容始终保持 “精品化”的策略,平台“买番鬼才”的称号不胫而走。

整体来看,从技术升级到生态优化,再到获封“买番鬼才”,A站的产品体验一步步从“难用”到“可用”,再从“可用”到“好用”转变。而在完成重新建基之后,A站再出发的每一步都将走得更稳。



背靠快手

A站“长风破浪会有时”

走过十三年之后,如今A站选择的发展道路已经很难再与任何一个平台对标。

即便是在A站走向快手之后,平台有了充足的资金、过硬的技术,甚至是快手亿级的流量池和推广渠道,A站仍然选择专注于ACG领域,通过硬核的二次元内容输出,为ACer们守住精神家园,初心未改。

值得注意的时,近段时间,A站迎来大量新增用户和一批老用户回流的同时,各平台UP主、内容创作者在不同平台之间重新做选择的现象也越来越频繁。



回归A站的上古UP主@乌拉喵主页


以B站为例,不久前,@巫师财经出走B站的消息在业内引发震动。在此之前,包括@渔人阿烽、@老渔民阿雄等在内的一批赶海UP主也选择离开B站,而@痒局长、@华农兄弟等在B站成名的UP主,则开始多平台更新内容。

从这些动向可以看出,就当下的市场而言,用户和UP主都需要更多样化的选择,用户需要更能满足自身诉求的平台,而UP主、内容创作者则需要更适合自己内容的创作环境。A站重新崛起,给了他们一个新的选择或机会,有利于行业形成良性竞争的发展生态。

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带着“硬核二次元”标签归来的A站值得被重新审视。

一方面,当下的A站,已经成为快手商业版图中的一环。快手为A站建基,A站也将反哺快手。随着A站年轻市场链入,虚拟偶像、衍生周边、直播业务等变现通道打开,于快手而言,A站将成为其在泛文娱板块深耕的一块重要拼图。



另一方面,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二次元用户规模约为3.32亿人,预计2021年将突破4亿人关口。其中,近六成受访者会为观看二次元视频付费。行业蛋糕越做越大,A站作为年轻人聚集的硬核二次元领地,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无需赘言。

从这个角度来看,重新出发的A站,也让未来的行业格局更加值得期待。这个历经十三年风雨的平台,早已成为ACer们的一种情怀,如今以全新的姿态再度回到大众视野,更值得拭目以待。



@奈白不弍为A站创作的生日贺图

↓抗疫专题报道请点击蓝字跳转↓

【抗疫独家专访系列】
影视行业浴火重生是必然丨专访慈文马中骏
在武汉丨专访匪我思存
电影战「疫」启示录丨专访无限自在朱玮杰
线下演出如何自救丨专访中国最大电音节老板
传统综艺人转型记丨专访《最强大脑》制片人
「免费阅读」再进击丨专访连尚文学
MCN在「增重」
脱口秀战疫: 笑果进军直播,单立人知识付费
去哪儿网待退票款12亿,OTA该如何战“疫”?
【抗疫启示录系列】
院线电影与网络电影的对话
保底+分账+宣发,院线电影如何“平稳”转网?
寻找网端出口的电影公司们
《囧妈》为何敢在全网免费播?

短视频平台进军电影已成行业趋势

地摊经济,“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生机

顶奢想继续赚中国的钱,得先适应互联网
美团“战疫”后的新战役
便利店的未来是数字化和智能化
「女王节」率先开启“报复性消费”
迟了十年,IKEA宜家终于拥抱电商
被东京奥运会延期推倒的「多米诺骨牌」
疯狂的「电商直播」
“直播+”开启“云看展”2.0时代
这是一场最伟大的“云”演唱会
线下演出可以复工了,但持续亏损已成必然

《只有爱·戏剧幻城》:戏剧+文旅+双向破壁

音乐付费直播进入品牌化时代
“云演出”进入精细化商业摸索阶段

DOULive:“云”上安放的线下娱乐

TME重新定义线上音乐会
27万人“云蹦迪”,音乐节已“上线”
「宅草莓」不只是“线上音乐节”
“云蹦迪”潮头革命,“直播+”场景迭代
300万人的“在线音乐会”,重新认识快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