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家在
家在深圳(原房网论坛)唯一官方账号,致力于打造真实的业主生活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为你读诗  ·  春天的静坐冥想:舒缓身心,回归宁静 ·  昨天  
BioArt  ·  NAR | ... ·  3 天前  
BioArt  ·  Nat ... ·  4 天前  
生物学霸  ·  院士候选人,加盟交通大学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家在

寒门再难出贵子:有感于家乡今年高考成绩!!

家在  · 公众号  ·  · 2017-07-02 12:13

正文

当不断接收到深圳各种高考好成绩(深圳今年成绩远超广州),也打听到家乡所在县几千考生,今年无一考生考上全国前十大学(全市二万多考生只有30个能上全国前十),记得我2004年那届有20多个上前十大学,山区与大城市教育差距越来越大。


高考,原来山区子弟改变自己命运的最直接通道,己慢慢关闭。寒门难出贵子,教育不公平是社会最大不公平,政府管理者应重视此问题!


家在网友——@牧羊人358


热评

家在网友


@佳儿2008111:

没办法,深圳的孩子父母付出多啊,光那些培训费都够房子首付了,当然会好些啊。


@staff:

大城市的孩子基因好还用功,现在看亲戚家的孩子,山区的,都很不用功成绩差,父母又打工无心培养,跟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大。


@Inactive:

农村已经空心化了。


我小时候亲戚在学校教化学,现在厉害的老师都出来了,留在那里的都是关系户之类准备混日子的。


学校风气也很差,老师泡女学生之类。简直不可想象。


@Inactive:

深圳那么多临聘教师,都是在其他地方的主力教师,用什么人去填补这些空缺,可想而知。


@艾瑞娃:

理解楼主的想法,中国从发展中国家走向发达国家。社会分层基本结束,教育资源相对集中,中下层孩子可有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少,上升空间越来越小。BBC 拍过一个片《7up》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tianbaoma:

我们小时候家里穷,大家都普遍穷,几个村都有一个中心小学。老师也很积极负责。


现在家里个个条件都不差了,结果中心小学日益衰败,有钱的人家都把孩子送到县里读书了,有些没办法,只好租个房子,在城里陪伴孩子上学,或者做点小生意。


以前辉煌的中心小学,变的萧条破旧,而且只能在这里读到小学4年级,5年级就被迫要去别的镇或县里去上了,我就想不明白,为什么条件变好了,办学条件越来越差了??


@蓝光光光:

这不光是社会教育不公平,有原因,但不是主要。更多的是家庭教育的原因。你没看到大城市父母和孩子,有多拼,而相对小城市远比大城市安逸,无压力!


@傻傻的歌谣:

现在大城市的孩子的成绩以及他们的成功,其实是他们全家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努力得来的,比如对孩子的教育是他们父母前面的努力换来父母素质的提高以及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房子多套那是爷爷辈到孩子这一辈所有努力得来的


农村的孩子有啥呢?农村孩子的父母爷爷辈对孩子能有啥贡献呢?


除了让孩子吃饭长大外,在培养教育方面以及财富积累方面可以说大部分都是没法和城里的孩子比。


所以,城里的孩子是现在父母甚至爷爷辈的肩膀上继续成长的,起点高多了!


@帅得一塌糊涂:

我是觉得寒门难出贵子是有道理的,难处不是不出总有例外,但我们不能总拿例外说事。


其实现在的情况大家其实心知肚明,教育资源根本就无法分配公平,一线二线城市永远比三四线五线城市教育资源多,贫困山区永远缺老师,有钱有权的人家孩子都在上名校。


为啥?经济好,投入多,资源就多,自然倾斜。


家境好的孩子夏令营培训班名师私教一个接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假期忙农活帮补家用,哪个视野更开阔,起点更高?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假,但就能说富二代一定为富不仁?


话不好听,但事实如此,就是身边,谁赚了钱不想着买学位房,报培训班,生怕孩子落后于他人,而经济条件不好的完全没办法,反观整个社会亦是如此。



这里有个勤劳的小妹砸(小名圈妹)

每天跟你磕叨深圳业主圈的新鲜事~


更多热评请戳【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