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赢了”——美国《时代》周刊11月13日(提前出版)的封面上,用英文及简体中文写的这句话赫然在目。这也是该杂志封面首次以两种文字呈现。
封面专题文章《中国经济是如何做好赢得未来的准备的》,由美国欧亚集团总裁伊恩·布雷默撰写。据环球网报道,他在个人推特上传杂志封面的同时,还以英语加上“#美国第二?”标签。
上述文章称,如今,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已经更为完善,甚至可能比美国的制度更具可持续性,后者自二战结束以来一直在全球制度形式中占主导地位。据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预计,尽管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经济体,但中国这个新兴大国有望在2029年超越美国的经济总量。
伊恩·布雷默认为,这与美国可谓息息相关。美元仍是全球储备货币,这种过分的特权可能还将持续多年。但是,美国的力量支柱——军事同盟、贸易上的领导地位以及推广西方政治价值观的意愿——正在被“侵蚀”。
文章称,中国政府会制定一些法律来专门帮助战略产业发展,在技术变革的速度和规模即将成为全球最重要变量的时代,这种级别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政府对其经济更好的控制将有助于承受某些在世界其他地方会产生更大影响的冲击。
中新社旗下微信公众号“国是直通车”文章指出,这半个月来,多家国际机构转变态度,对中国经济预期转为乐观:
德国欧洲经济研究中心近日调查显示,对中国经济未来12个月的预期指数从9月的8.3升至10月的17.3;
新加坡华侨银行10月23日发布报告上调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0.3个百分点至6.8%;
美国投资银行高盛将中国2018年经济增速预期由6.3%提高至6.5%;
路透社综合36位经济学家的预估,将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上调0.2个百分点至6.8%;
彭博社报道,多家专业机构对10月中国经济的初步评估显示,金融市场参与者对中国经济前景日益乐观。
“以前国际机构评价的主流是中国威胁论和崩溃论,现在的主流变成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表示,“国际组织正在扭转对中国的看法。”
在诸多国际机构的研究报告中,上调预期的重要原因有三点:
花旗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表示,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中国正寻求优化经济结构,寻找新增长动能。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近年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加快,工厂设备改造、生产线升级,积极推动更高水平生产能力的建设,使得中国制造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整体效率提升、竞争力增强。
瑞穗证劵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已成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这些领域的发展诠释了中国经济新动能所在。
一方面,中国的基建投资全球领先,另一方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同样领跑世界,中国在中高端消费、移动生活、共享经济等领域已形成越来越多的新增长点。
前三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比增长10.4%,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5%,比上年同期增加2.8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继续增强。
张立群指出,中国各个产业其实都是围绕着消费升级发展起来的,中国十几亿人口消费需求的持续较快增长,是经济最强大、最持久的动力,也会带动更高水平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带动更高效益的投资需求增长。
王文表示,未来3至5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此外,未来10年中国将有近3亿人从农村到城市,也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中国就业稳定,社会保障逐渐完善,民众也会变得越来越敢于花钱。”
过去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自身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中国仍然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这些发展成就,全世界有目共睹。
海外网报道指出,中国越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机遇和作出的贡献就越大。在十九大报告中,中国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中国的发展进步就是世界的发展进步,中国赢了,就是世界赢了。
对于中国的发展,外界有褒奖也有质疑。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九大后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希望他们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报道中国,“我们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词,我们一贯欢迎客观的介绍和有益的建议。”
未来的中国,仍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