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天没更新了,收到很多伙伴的留言。
谢谢大家。
断更是件好事。
至少这次断更是件好事。
它让我有时间有精力停下来,
思考。
王家卫的电影《一代宗师》,把高手的境界之路分成了三个阶段:见自己、见世界、见众生。
首先就是见自己。
你要能看到自己。当前的状态,属性。优势、局限。你看到自己,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儿走。
王兴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
他说:
“多数人为了逃避思考,
愿意做任何事情”。
日更很容易。
可怕的是:盲目的追求日更,而忘了日更的意义。
日更的那段时间,我真的有那么几天,真的就是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
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
今天在上海。
特意住在全季酒店。
季琦的那本《创始人手记》还没读完。
住过来接着读。
每次读一点。
我觉得这很好。
不着急。每次上卫生间的时候,随手翻到一节,仔细阅读。
住在全季酒店,看它的创始人聊他是怎么做全季的。这可能是我阅读过的最贵的一本书了。
今天读到的这一节,叫
“人生的两个视点”。第1个视点很应景。
原文摘抄过来:
我们的眼睛总是在观察别人,在看别的事物。除了照镜子之外,很少能看到自己。现在,请移开镜子,闭上眼睛,向内看,观察自己,看看有何收获。
首先,
画一根X轴,原点就是现在的你。
往左看,副轴方向是你的过去
,但不是到负无穷远,而是你刚刚出生的那一刻,那个尽头是婴儿时期的你。
往右看,是你的将来
,同样也不是正无穷大,而是有限的时间,那个尽头是临死前的你。可能是个羸弱老者,也可能是其他形象。
这就是二维图示所呈现的你的一生,简洁、明了、直接而决断。
经常画这么一个X轴在你的心里,经常往左、往右看看,你可能会感到生命宝贵而短促,或者感到无奈茫然。
这会让我们有敬畏之心、仁爱之心,让我们有所珍惜。
这种审视自我的方法叫
二维视点
。
就这么一小节。
上个卫生间的时间就读完了。
画个X轴。
向左,过去的100天日更。
向右,是未来。
现在,是你独立思考的时间。
坚持有一些难度。
但不是那么难。
习惯的养成有时候是好事儿。
但惯性不一定。
我有一位好朋友。
14年那会儿学视觉认识的。从那以后我俩的关系一直比较好。
16年的时候我和他说,你应该做一个公众号,或者做一个快手。每天取一个工作场景中可以用到的视觉元素。比如汇报工作,或者是产品设计、商业模式梳理。工作中用得到的,取那么一个简单的元素,教大家怎么绘制。
每天一张图。
积累一年。
时间一定可以给你带来回报。
他真的开了公众号。但不习惯一次只画一张简单的小图。每次更新都是很长的一大段,从点、线、面,一直讲到视觉在商业上的应用,对于视觉思维的理解。
他还算是一个勤奋的人。经常给混沌大学还有得到的老师做现场手绘。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做一场线下活动。
到今天已经三年了。
对视觉的理解越来越精进。
事业也一直在增长。
但没有裂变。
他的增长是线性的。
是加法。
而移动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边际成本为0。
有些产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尤其适合裂变。
比如视觉元素在商业场景中的应用。
但他没有这么做。
不是他不能做。
不会做。
而是因为他生活在以往惯性里。
惯性会让你一直生活在过去。
直到有一天,
你能够停下来。
重新审视自己。
季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
画一个X轴。
向左,是你过去一直在做的事。试着把它画出来。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你都在做什么?
向右,沿着那个惯性,继续延伸下去。一切发展顺利的话,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那是你想要的未来吗?
一直继续下去的话,那会离你希望的未来越来越远?还是越来越近?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
请继续。
如果不是。
感谢这次暂停吧。
因为你有机会调整方向。
如果不知道自己未来想干什么。
那就停下来。
阅读一下历史、人物传记。或者是那些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他们在公开场合,尤其是极重要的公开场合的演讲。
不要急功近利,哪怕只读100个字也好。
认真思索那段话的意思。
需要的时候,扩展出去,查阅大量的资料。只为了读懂那一句话的意思。
我自己最近迷上了各种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