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收到一位同学的问题;
XX
:
老师,在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为什么一定要选股票?
而不是暂时撤部分出来呢。
这个问题很好,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
很多人认为,熊市就要降低仓位,持有现金,这个策略可以转移你的心理恐慌,但不一定能保证你安全。
经历过2018年的人可能还有印象,那时候,无论你设一个多低的价位,股价总有可能达到,几次这么一玩,你就完全丧失判断力。再低的价位你也不敢买,而且在反转最初的安全期,你也容易拿不住筹码,也不敢加仓。
所以,你现在回避的浮亏,等于你未来应得的利润。
我只在一种情况下退出观望(指股票仓位,不是基金定投),就是意识到有未被市场认知的危险,但市场反应不足,比如春节之前的市场,还有2月底的市场。现在显然不是,疫情已经深刻地影响到全球普通人的生活了,只可能反应过度,怎么可能反应不足?
之所以我们还是觉得不安全,因为我本身们就是恐慌的来源。
其实这个问题,我之前回答达很多遍,今天还是再写一遍,因为很重要:
如果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除了真正的底部,任何时候卖出都是合理的,但问题在于“卖了之后怎么办”?
在股票的现货市场买入和卖出是不一样的,买入我可以装死,可以十几年,几年几十年都不卖。没有人管你。所以假如你是一个水平很平均的人,你的买入是一次操作,错误率就是50%。
但卖出的话,除非你永久地退出了这个市场,否则你还是要考虑什么时候再进来。所以卖出实际上至少有两次决策,任何一次错了都会对你有影响,那么你的正确率其实只有25%。
还不止如此,我经常看到有人躲过了暴跌,然后因为思维惯性的原因,在股指探底回升之后并没有及时回补,然后最后被迫在高位补仓;还有就是卖出之后心慌慌了一段时间又心慌慌的买回,因为上一次的卖出投机产生的成功造成了依赖心理,然后又再一次卖出。
所以,正确率还没有四分之一。
其实不光在暴跌中,任何时候,卖出都是比买入更复杂的决策,特别是你的买入非常成功的情况下。
钱亏了可以再赚,交易系统破坏了,这种感觉可能要很久才能回来,这期间的损失是宝贵的时间。
本周开始,市场进入一段时间的筑底阶段,我的投放仍然加倍。因为目前的位置还是很便宜的,只是要持续一段时间,所以接下来,大家可以视自己的资金情况,考虑要不要加倍投。本周继续投500信息,争取利用这段时间把科技股的仓位加到正常水平。
本期买入这两支基金各五成,并加倍4000元。
每周二,“定投需要信仰”的组合策略,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