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为专业投资者提供市场最新动态、部委政策、行业研究、事件型主题投资策略,捕捉热点机会。我们的读者包括各大机构大佬、买卖方分析师、公私募基金经理、各路游资等专业投资者!
近日,印度边防人员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过边界线进入中方境内,阻挠中国边防部队在洞朗地区的正常活动,导致双方发生军事对峙。对此,中方要求印度汲取历史教训,但身兼国防部长的印度财政部长阿伦·贾伊特利6月30日表示,印度已非1962年的印度。
1962年对于印度,特别是印度武装力量而言,半个世纪以来都是一个令人难以释怀的年份。这一点并非不可理解——印度从来没有忘记过那场让这个自视甚高的国家及其开国总理颜面扫地的战争。55年过去了,印度的确早已不是1962年的那个印度。但问题在于,中国也不是1962年时的中国了。如果一定要在1962年和2017年之间就中印两国进行一下比较的话,人们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首先,在军事力量对比上,中国的综合能力远远领先于印度。在军事技术研发水平、装备自主化程度、军工生产能力等方面,当前中国领先于印度的程度明显大于1962年时期。毕竟,当时的中国,尚未建立完备的军工体系,而这一体系,直到现在印度也没有建立完成。以常规战争能力而言,现在的印度没有理由为过去55年他们的成就感到骄傲。
仅就前线而言,自1962年以来,印度不断加强在中印边境地区的战场建设和兵力投入。在部分具有战略意义的地段,早已形成了十比一甚至更大的人员和火力优势。
▲汽车在中印边境乃堆拉山口的盘山公路上行驶。(香港《南华早报》)
不过,印度似乎并没有汲取1962年边境战争的教训,仍然执行着看似咄咄逼人的前进政策,大量兵力兵器集中在前沿和浅纵深;而在战略纵深和战役纵深方面,印度和中国并不在一个层级上。中国凭借着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和综合运输能力,可以保证在短时间内缩小印度的前线优势甚至形成反超。就此而言,印度的优势似乎也并不明显。
当然,考虑到中印两国都拥有核武,常规军力以及战争潜力的比较价值到底有多大,是可以讨论的。至于在战场上相对于技术重要性一点都不逊色的军队指挥艺术和官兵战斗能力与意志,这些方面的比较参数如何确定,则很可能是一个无法讨论的问题。
其次,在综合国力对比上,这一点应该没有争论的必要。1962年两国的经济实力相差无几,但2017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大约是印度的五倍。虽然印度近年来发展迅速,但要想追上甚至赶超中国还是一个只能想像的目标。
▲中印边境上的两国卫兵(法新社)
毕竟,四十多年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即使进入保持中速增长的新常态,也不是仅仅在过去三年连续实现7%以上增长的印度所能轻言赶超的。所谓印度超过中国,其实只是最近一段时间的增速而已。诚如印度方面所言,现在印度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更不是1962年的中国了。
在国际与地区环境方面,印度的确有理由感到振奋。自冷战结束以来,印度始终是最受欢迎的新兴大国,其国际地位虽然还无法达到联合国安理会五常的水准,但至少在受欢迎程度上不亚于中国。印度在国际社会受到西方的追捧,和俄罗斯也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可谓左右逢源。
▲资料图片:印度总理莫迪与普京在2015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上会面。
然而,必须看到,在外交环境方面,发生变化的其实不是印度而是中国。当前中国对周边和全球事务施加影响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显然远大于1962年时期。
今天中国外交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恪守着不轻易展示力量的传统,但2016年印度参加核供应国集团受挫,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中国作为当前国际体系的主要成员,所拥有的国际话语权,远远不是迄今还在努力争取实现联合国改革目标的印度所能比拟的。
综合以上,所谓印度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云云,与其说体现出印度方面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实力增强而不断提升的自信心,还不如说反映出印度在面对中国时难以释怀的复杂情绪。
印度表现出强硬姿态所恃的并不是自身的实力(印度实力的确增长很快,但与中国的差距依然巨大而短期内难以缩小),而是来自于其对中国外交优先目标的推测。印度认为中国目前的主要目标是为“一带一路”倡议营造有利的外交环境,而不是处理和印度复杂的边境争端。逻辑上,印度的推断并非没有道理,但印度也应该思考另外的逻辑也可能同样成立。
▲印度士兵在印度-巴基斯坦边境上巡逻。
比如,对于中国来说,推进“一带一路”和维护领土主权与边境安全是互相矛盾的目标吗?中国有必要为了争取印度而纵容印度吗?中国有必要为了避免受到某些国家的批评与指责就坐视自己的安全利益遭受挑战甚至容忍国土被蚕食吗?通过满足印度的要求来保持与印度的友好关系进而寻求当印度崛起之后与中国继续合作,在中国看来是一个值得争取的外交目标吗?
不客气地说,过了半个世纪,印度的战略思维能力进步似乎有限,印度仍然在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来分析国际局势并制定相应战略和战术。中国固然没有把印度当成主要安全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面对印度的讹诈时,只能在中国所不希望的战争和中国所不愿意的妥协中进行选择。中国的选项也同样可以是战略上的克制和战术上的灵活并行不悖。
在战略上,中国的确没有必要把印度当作自己的主要对手;但在战术上,中国显然也没有理由让印度掌控中印关系的节奏。从中国的利益出发,眼下最关键的问题固然不是寻求边境问题的彻底解决,但也绝不存在任由印度在边境问题上为所欲为的理由。何况,洞朗根本就不是中印争端所涉及的区域。印度这种赤裸裸的侵略行径,危害的不仅是中国的国家安全,也对整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了威胁。
▲资料图片:中国士兵在中印边境拉达地区打出横幅,要求越界的印度士兵撤回边界线印度一侧。
印度的外交和军事讹诈,自然不能得逞。但倘若最终结果只是印度没有得逞,对于中国来说,并不应该感到满意。道理很简单,对于没事找事的人,只有让他们知道“没事找事”的结果是惹上大事儿,才能避免他们将来故技重施。
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那个野蛮霸权应该被终结
印度曾经对小国锡金施行过同样的胁迫政策,锡金社会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次反抗,要求收回国家主权,但遭到印度军队的野蛮镇压。印度于1974年至1975年软禁锡金国王,重新组建完全由它控制的锡金议会,最后操纵该议会通过锡金加入印度的声明。锡金被吞并的命运,一直像噩梦一样笼罩着不丹,后者被迫对印度的欺凌逆来顺受。
不丹和锡金历史上都深受西藏影响,英国殖民者占领印度后逐渐北侵,把控制力扩展到喜马拉雅山南坡。印度独立后沿袭了英国殖民者的野蛮政策,使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几个小国成为其地区霸权主义的牺牲品。
这次中印军队对峙就是印度地区霸权主义的一次释放性表演,印度竟公然使用“帮助不丹保卫领土”的名义越界阻止中国修建道路,而中印军队的对峙地点处在非争议区的中国领土上。印度对外展示的是这样一个姿态:这个地区我说了算,我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不容挑战。
中方修建公路的地点靠近印度西里古里走廊,该走廊最窄处仅二十几公里,是通往该国东北部动荡地区的“鸡脖子”。新德里认为中国在洞朗地区修公路威胁到该通道的安全,并受这一极端思维的驱使闯入中国领土干预筑路工程。
印度地区霸权主义的膨胀在走向临界点,它此次的冒险行径无异于自捅马蜂窝,承担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后果将是它势必付出的代价。
喜马拉雅山南麓国家受印度欺负的事实应当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亚洲国家及世界大国需要关注小国不丹的命运,阻止印度对该国的压迫。中国应该带动国际社会支持不丹恢复外交主权,确保不丹的意志主导该国的国防,印度与不丹的一些现有协议严重违背不丹人民的意愿,属于不平等条约,应当废除。中国还应争取尽早与不丹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也应重新考虑我方对锡金问题的态度。尽管中国在2003年以后承认了锡金被印度吞并的现状,但这不是不能调整的。锡金民间肯定存在对故国的思念,有这种缅怀的人对外界如何看锡金问题必十分敏感,只要中国社会有支持锡金复国的声音,这种声音就会传播到锡金去,点燃锡金社会要求复国的火种。
过去中国有些忌惮印度打达赖牌,现在看来,那张牌早已被国际社会上的反华势力透支使用,印度继续帮达赖怎么折腾,对西藏已经产生不了额外影响。但是中国只要调整对印度敏感问题的态度,影响力将是全新的。这些牌至少应当成为中国打击印度嚣张气焰的同花顺。
中国民间有许多看不惯印度地区霸权主义的人和力量,愿意支持锡金复国和不丹恢复主权的同样不乏有之。随着中印边界问题变热,民间将会涌现这样的积极性,官方只需顺其自然,等待它们成长为强有力的民间外交牌。
只要有一定的条件,不丹、锡金都会出现强大的反印度运动,印度东北部的其他地区也将受到影响,呈现更加动荡的局面。到那时就有印度好看的了,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地缘政治形势亦将改写。
中印关系十分复杂,如果彼此放开手脚搞地缘政治,就会形成“围棋”的局面,各有千秋。但是中国的总实力大大高于印度,优势更多。我们并不想主动与印度开启对抗,但是我们手中必须有能用来敲打警告新德里不可恣意妄为的足够多工具,只有这样印度才可能收敛。
来源:参考消息(ckxxw)、环球时报(hqsb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