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大公司与小公司在邀请明星代言方面的不同策略及考量。大公司较少需要明星拉流量,更注重博得好感;小公司则需要借助明星流量增加知名度,更倾向于选择有话题的明星。文章还探讨了明星代言的本质、风险及预测,以及品牌在选择代言人时的考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大公司与小公司在明星代言策略上的不同
大公司更注重博得好感,小公司需要借助明星流量增加知名度。
关键观点2: 明星代言的本质
借用明星关注度、社会评价和自身标签,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好感度及身份标签。
关键观点3: 品牌在选择代言人时的风险考量
品牌需考虑合规与风险,有些风险可以预测但不可完全避免。
关键观点4: 关于京东请杨笠做代言的争议
讨论的重点应是“京东应不应该请杨笠做代言”,而非“杨笠的脱口秀究竟对不对”。品牌在选择代言人时需考虑其客户群体的感受。
正文
1、所谓大公司,就是几乎全社会都知道你,那么你的知名度是足够的,所以它很少需要一个大明星去给自己拉流量。
小公司不是,小公司需要借助明星的流量给自己增加知名度。
2、
大公司邀请明星做代言,更重要的是博得好感,不是带动流量。
3、
小公司邀请明星代言,则同时具有拉流量和博好感的需求。
所以小公司请明星,可以请一些有话题的明星,这样反倒更热闹,会引起话题和讨论热度。
4、请明星代言的本质,是对明星所拥有的关注度、社会评价和自身标签借用和转移,这是快速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好感度以及身份标签的方法。
这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学效应,就是当你和某个品牌、某个人、某个事捆绑在一起的时候,大家会把对一方的感受转移到另一方身上去。
所以明星代言本身也很谨慎,因为他代言的品牌会跟自己绑定。如果这品牌本身有点土,有点low,那他接了这种代言,将来就很难再接到奢侈品或者更高级品牌的代言机会了。
5、大公司,大品牌,注定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它在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所以品牌做任何事情,最优先考虑的是合规,风险。
不仅仅是代言,比如护肤品牌,很多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一些新生品牌在用料和成分上会很激进,国际品牌就很少这么做创新?那是因为国际品牌考虑的第一要素是安全和风险,没有大量的实验和证据,它们不敢使用新成分。
6、
有些风险是很明显的,
比如当年劳斯莱斯请某网红夫妇代言,这个很明显会拉低劳斯莱斯的调性,但这个风险居然没有被筛除。
有些风险是不明显的,但可以预测。
比如明星的塌房问题,这个可以根据过去的言行来判断,虽然不能完全预测,但是可以比较大程度地规避可能的风险。
有些风险是不可预测的,这个也只能及时反应,灵活应对。
但京东请杨笠,这个风险是很明显的,但合作却发生了,这个我是有点不理解的。
7、我并没有说杨笠不好,其实我倒是挺喜欢她的脱口秀,但这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事实却是,有很多男性却关注不喜欢她,这个也是可以确定的。
所以大公司,尤其是以男性客户为主的品牌,这个做法就很难理解。
如果是个小品牌,或者是更女性主义的品牌,请杨笠代言也许还可行。
8、我们要讨论的不是“杨笠的脱口秀究竟对不对”,而是“京东应不应该请杨笠做代言”,不能把两个问题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