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商务范
商务金领装逼手册,日常生活、出差旅行必备良方。
51好读  ›  专栏  ›  商务范

中国故宫VS欧洲王宫,哪个更奢华?

商务范  · 公众号  · 时尚  · 2017-08-27 20:1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 微信第一风尚自媒体 |


范主说: 皇宫vs王宫大PK就看这一篇

(文|凌紫宸,授权商务范发布)


“你知道吗?天庭其实也是按照紫禁城来修的。”


首先,这个问题真的是见仁见智,只要不是差别太大,艺术上的东西其实都比较难以比较,况且有的人就爱小桥流水而不爱雕梁画栋呢?所以,我们不做比较,只谈事实。


先来说下明清宫殿。


去过明清宫殿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大明宫(唐)还是紫禁城,它们都有着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的宫殿都是对称的。为什么要这样子呢,是因为古人对经天纬地这件事很重视,尤其是紫禁城是多个朝代的都城,因此正南和正北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毕竟皇位不正这种事情,是要被杀头的。


故宫中轴线是歪的并不是因为对齐元上都,因为乾清宫都几乎不在这条连线上.....再说要是朱棣知道自己的都城中轴线对其元上都以示崇拜,我怀疑他一定会把元上都拆了的。


所以靠谱一点的解释是风水学上的“分金座度”,通过这个东西,故宫的中轴线矫正了磁偏角,这样虽然故宫中轴线和地理子午圈不在一条线上但是和磁子午圈(真正的子午圈)就在一条线上了。如此皇帝才是真正的九五至尊,包揽宇宙四方,统御八荒九州。


那么按照这个标准,我们来看一看故宫。


这条中轴线还有一个什么好处呢?就是在视觉上会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就算是希腊的神殿和教堂建筑也是如此,他们整体的对称能给人带来一种无形之中的压迫感。那这种建筑形式还有哪个西方的宫殿建筑也采用了呢?凡尔赛宫,当然它不是完全对称,我们后面会提到。


在这种“摊大饼”的建筑形式下,紫禁城的房间共 有 8000 间之多 。当然值得澄清的是,明清是按照房间的四个柱子所围合而成的一个空间称为“间”,所以你会发现在我们观念中只能叫做一间房的建筑,在古代会有很多间, 这个问题就出现在对“间”的定义不同上,所以这样看过去,紫荆城其实只有 2000 间左右的房,与之对比的凡尔赛宫只有 1300 间,从这一点看过去紫禁城小胜。


故宫占地 72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15 万平方米,这样看上去容积率还是很低的。容积率低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把更多的地方挪给景观和交通,按照我个人在故宫游玩的经历来看,故宫除了大了一点之外,住起来应该还是比较舒服的(夏天还是要跑去承德山庄的)。 故宫的御花园以及景山还有里面的那条河都是被生生开辟出来的 。为什么要这么做,就是为了满足风水上“依山傍水”的需要,山是“靠山”的意思,水则是用来“界气”,以山为阴龙,以水为阳龙,阴阳交会可生气庇佑万世。


所以这也是奢华的一个方面,即使本来没有这个地势,紫禁城依旧生生的造了出来,用的 100 万劳工不少也是把时间耗费在了这个上面。


除此之外明清的宫殿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政治上的意义大于装饰意义。


在明朝建朝后不久,明太祖朱元璋便废除了宰相制度。中国的封建王朝权力的集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整个明朝的政治、军权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而明成祖朱棣(di)作为一个以武力篡夺帝位的皇帝,于是其将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事实上南京更适合建都)。


为了标榜本身的正统地位,在紫禁城皇宫的布局设计上, 也处处表达了天子授命于天统治九州万民八荒蛮夷的理念。 这就导致了紫禁城皇宫无论在整体规划上还是单体的设计上都强烈的体现了君权神授这一宗旨,使紫禁城成为天子正统地位的绝对象征。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社会的全集是乡土社会,即使是紫禁城也不过是一个大的乡土社会罢了,在乡土社会中宗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观念,每一个人的关系都是从自身向外延展出去而构成的,越是外围的关系就越是淡薄,越是靠近内层就越是浓厚。 紫禁城也同样体现了这样的观念,群组式布局就是这一观念下的产物。


故宫和凡尔赛宫的差别最大的地方就在于两者的理念不同,凡尔赛宫更强调个体,而故宫更强调整体,也就是说你欣赏凡尔赛宫是可以割裂的看某一个小教堂,每一个琥珀厅,某一个镜廊的,可是你如果也这么割裂的看故宫就会觉得故宫的任何一座建筑都是如此的普通,因为紫禁城的建筑是要从整体上去欣赏的。


你想要欣赏凡尔赛宫,那你可以把它当做一个艺术品一样去欣赏,看它的纹理细节都可以,因为它既是是细节的处理也是大师级的作品。可是你如果要欣赏故宫,那就要围绕建筑开始走动,这才能真正领略到故宫的建筑风貌,你才能感受到那种穿越时间的威严与霸气。


如果硬要比的话,紫禁城就像是现在的 VR 和 AR,可以给你沉浸式体验,凡尔赛宫则只能给你感官上的刺激,两者的不同就在这里。


故宫的建筑基本上是在平面空间上发展的,并不是说不可以建高的建筑,最高的应县木塔不也有 67 米吗?可是在整体规划上这是不必要的,紫禁城并不是像凡尔赛宫那样用很多的单体建筑来丰富本身的建筑体量,而是在四合院的基础上向前后左右延长,一种君临天下而又十分含蓄内敛的感觉就出来了。

我就问你第一次到这里的时候震撼吗?


震撼吗?


天庭其实也是按照紫禁城来修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


紫禁城要体现的就是这么个意思。


所以紫禁城的美是一种空间序列上的美,凡尔赛宫的美则是一种奢淫之美,两者都没美到一起去,这怎么比?


与凡尔赛宫的穷奢极欲相比,故宫的内部装饰则要显得含蓄内敛许多。在它的大殿内一般都有着一个色彩斑斓、向外突出的藻井。在宝座旁边则有 6 跟大金柱子用几条金色的蟠龙装饰起来,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气质,无形之中体现出了一种至高无上的气魄。

故宫内部


故宫内外部装饰受到了“礼制”的严格限制,包含装饰的文化主题、规格、品位等,常常因伦理规范过多而受到制约。用色 以黄色为最显贵,其下为赤、绿 。为此,,宫的色调非常一致,装饰图案为了体现一种皇权至上的文化心态,只能用龙、凤等。而在制度约束下故宫殿内就很难出现那种凡尔赛洛可可风格的建筑以及装饰。


大音若希,大象无形,大美无言。


关于故宫其他的方面我就不多说了,我就说说雕梁画栋这个东西。


去过紫禁城的朋友都会发现故宫的柱子上是有很多雕花的,石头柱子上面有很多的雕刻,梁枋上则有很多的彩画。故宫里所包含的彩画很多,有旋子彩画、和玺彩画、苏式彩画。

旋子彩画


旋子彩画是盛行在明代宫殿建筑中的一种彩绘。总的来说,旋子彩画的布局十分灵活、变化也十分丰富(我当时画到吐血)、等级也较为分明、它的花心面积也很大。彩画之间也分有等级,旋子彩画的等级比和玺彩画的等级要低,它一般都用在故宫内一些次要的殿堂的梁枋上。


它最大的特点其实和爱奥尼柱式一样,都用了很多带卷涡纹的花瓣,我们将其称之为旋子、旋瓣。


为了达到等级分明的目的,旋子彩画的圆形花纹发展出了由内到外的多层结构,其中心的圆叫做花心,也称为旋子。旋子彩画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它的花心,也叫作旋眼,这同时也是旋子彩画的一个标志。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色彩的对比上,旋瓣倒是一般都差不多。一般来说,花纹较为复杂的,多为王宫大臣的住处。

和玺彩画


和玺彩画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彩画,它一般来说只用于皇家的宫殿、庙坛的主殿等重要的建筑上。在彩画当中的地位好比金字塔的塔尖,是彩画的一种最高级的形式。(有多少人记得被清式垂花门支配的恐惧。)


话是这么说,可其实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差不太多,和玺彩画算是旋子彩画的一个进阶版本。和玺彩画是在皇权的高度集中下才诞生的,它的画面主要由象征着皇权的龙凤构建出来,同时为了更加的炫目,和玺彩画上大量运用了金粉材料。


和玺彩画分为三个部分:枋心、藻头、箍头,它的主要特征其实也就是在这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都用了龙纹作为装饰,并且龙纹的样貌各不相同,龙与龙之间用金铂相连接,远远看去有一种金碧辉煌的效果。


在古代社会,龙是皇帝的象征,凤是皇后的象征,所以龙凤呈祥,虽然凤是雄性,但是凤和凰在一起的时候或者龙凤在一起的时候,凤凰和凤又变成了雌性,这和原始部落的征战有关。也正是因为这种象征,在封建礼制下,只有皇帝的宫殿才能用龙凤作为装饰,其他的地方要是被发现用了龙凤则是要被杀头的。


当然宫殿与宫殿之间的龙也是不同的,有金龙、龙凤、龙草和玺的区别。

苏式彩画


苏式彩画是一种源于民间的彩画,俗称“苏州片”。苏式彩画一般来说都用在宫廷的飞阁流丹之上。它的种类有很多,有金琢黑苏画、金线苏画、黄线苏画、海墁苏画等。由于其看上去十分的漂亮,同时又十分耐看,因此它大量的出现在了紫禁城的建筑之中,而乾隆的花园中的苏式彩画则尤为精美。


相比于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苏式彩画总体的布局则要灵活的多,因为它主要靠画面取胜,因此它能够接纳并使用的题材特别的广泛。十分适用于居住区域的建筑,外形上则与旋子彩画差异不大。


苏式彩画根据画的东西的不同,可以分为“花鸟包袱”、“人物包袱”、“线法套景包袱”等。包袱就是画面外面围着的那一层东西。真要讲究起来,包袱的轮廓也很有讲究,不管是层层叠叠的退晕,还是两侧上各种集锦式的画面,所谓的“硬青软绿”也是从这里出来的。


再来说说那个雕梁(我这里包括了柱子)。


去过故宫的童鞋都应该看到过这东西:


这是什么呢,这是故宫的排水螭龙。平常人家的排水系统顶多出来一个管子,但是紫禁城不一样,就算是一个管子,也要把它排水的头部雕成螭(chi,别读成 li)龙的样子。


有人就问了,为什么一定要雕成螭龙呢?雕成烛龙,应龙,狴犴不也可以吗?这是因为螭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海兽,汉武帝的时候有大臣就对汉武帝说,螭龙是水兽,可以防火,建议把它放在房顶上以辟火灾,所以螭龙的这种特性就流传下来了,自然排水的也要用螭龙。


我本来都不想多做评论,为什么你们就一定想要证明明清宫殿比欧洲强呢?两者各有各的特点比来比去有什么意思?有了比较就有争吵,有了争吵我就要把人拉黑,能不能尊重一下我码的这么多字配的这么多图?


我真的十分不想挑起你们的情绪,所以我的文字也从来都想保持中立,因为我觉得随意站队是一种弱智的作法,可是看来我应该是错了,在这个时代,中立和客观是难以存活下去的。


别撕逼了,好好看文字吧各位,不爽就把我拉黑,求你们了。


行吧,你们硬要看看故宫内文物的价值,我就随便举几个例子。

你觉得我贵吗?


大声告诉我!我!贵!吗!(图片来源:花瓣。)


再来说说凡尔赛宫

如图所示,这是凡尔赛宫的一幅写实画。


先说一下凡尔赛宫的前面的这个花园,凡尔赛宫前的花园叫做凡尔赛宫苑,这个宫苑可以说是欧洲最有名的的宫苑了。凡尔赛宫苑建成于 1709 年,是法王路易十四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与国力的产物,可以说这也是法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


我们来看下它的平面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凡尔赛宫苑也是一个几何对称式的宫苑,这一点与东方的紫禁城不谋而合。它的产生,代表了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即勒·诺特尔式园林的最高艺术成就,当然了建造这个园林的造园师也叫做勒·诺特尔。


这个园林的占地很大,有 1600 公顷,轴线有 3000 米长。整座园林的布置是东西向的,象征着“太阳的轨迹”,目的是为了歌颂太阳王路易十四。园林的最东边的一个平台上有一个由山林水泽女神和河神塑像装饰的矩形大水池:


还有这个


中轴线的正中心布置着以太阳神阿波罗驾战车西行为主题的大型喷水池:


这个喷水池的前方便是宽阔壮观的国王林荫路。与中国相仿的是,中轴线对称的形式意味着中央集权制下的君主政体的绝对权威。


园林我就不多说了,看看凡尔赛宫苑后面的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建造于法王路易十四时期,此时也是法国专治王权最为昌盛的时期。此时的宫廷成为了社会的中心,也是建筑活动的主要对象。为了进一步显示绝对君权的威严气魄,法王路易十四建造了规模巨大的凡尔赛宫。建成后,凡尔赛宫成为了欧洲大陆上最宏大、最庄严、最美丽的皇家宫苑。


凡尔赛原本是一个帝王的狩猎场,路易十三在上面建造过一些建筑,而路易十四就在这个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扩建(差不多算是重修了),原来的凡尔赛狩猎场遗址被留了下来,成为了凡尔赛宫的中心。这就是后来的“大理石院”。


而为了建造这个大理石院以及后续的凡尔赛宫,路易十四下令十年之内,法国的其余地方不允许新建其他的建筑,尤其不允许使用石料。


凡尔赛宫最有名的的建筑应该算是它的镜厅(廊)了。它高 13.1 米(你现在坐的地方高 3.5 米),长 73 米,宽 9.7 米。镜厅由白色大理石贴面,镶浅色大理石板,它的天花是圆筒形的,分划十分的简单,上面有着大面积的装饰绘画,用金色的饰料进行点缀。长廊的西面是 17 个大圆额落地窗以保证室内的光线充足, 而与之相对的东墙上镶嵌着与拱窗相对的 17 面大镜子,每面镜子由 483 块镜片组成,故称镜廊。


它的华美程度足可以与路佛尔宫的阿波罗长廊媲美。

镜厅


这是前几天我学妹去凡尔赛宫拍的镜厅的天花照片


凡尔赛宫的平面很复杂,它的南边是王子和亲王们居住的地方,北端是法国中央政府的各部门的办公处,御园北面的凡尔赛宫小教堂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古典主义建筑;中央部分二层东面则是国王和王后起居的地方,是法国封建统治的中心。


凡尔赛宫的中心部分是宫殿最为奢华的部分 ,它不仅有着被挂满名画的连列厅,也有着富丽堂皇的大楼梯。凡尔赛宫的墙壁上布满了用彩色大理石块镶嵌而成的各种浮雕壁画,上面挂着华丽的吊灯,天花上面则有着十分精美的绘画。


在这里,雕刻品也是凡尔赛宫必不可少的东西,在各种精美的立象与胸像面前,这些王公大臣举行过不少的豪华宴会、舞会等活动。


单单从外观上看过去,凡尔赛宫就给人一种宏伟、壮观的感觉,到了内部你就更能够体会到凡尔赛宫的艺术魅力以及当时法国王室的奢靡程度。18 世纪初,法国自路易十四后期专制王权开始渐渐崩坏,尤其是对外战争导致经济上的萎靡更是给了法国上层社会狠狠的一击。


可是在这时,法国的上层社会却不考虑如何救亡图存,反而转向追求安逸奢靡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渐渐变得十分的糜烂。凡尔赛宫内部的金色涂漆,白色石柱上的镶金绕银无不体现了法国上层社会的荒淫无度。


说了这么多,也看了这么多照片,你应该能够感受得到欧洲的皇室建筑是要比中国看上去更为奢华的,与凡尔赛宫一比,紫禁城就好像成为了一个现代主义建筑,“简洁”的线条,“干净”的重檐,“朴素”的内饰。


所以你们觉得电视剧上欧洲的人比中国更奢华,那是对的。因为事实也确实是如此,如果单从奢华程度上来说的话。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当时的欧洲盛行的是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这两个风格是什么意思呢?


巴洛克最初在葡萄牙中意指“不圆的珍珠”,后来在法语中又演变成了“奢华凌乱”之意。所以你再往后面看去,巴洛克风格下的建筑以及服饰都是十分华美的。

德国内拜罗伊特歌剧院,巴洛克式建筑。


而洛可可又更近了一步,达到了奢华的顶峰。在路易十五世的时候,法国的宫廷里就率先出现了洛可可风格,因为这最初是从路易十五世的后宫中传出来的,也就是凡尔赛宫,所以洛可可风格又叫做“贵妇人艺术”。

德国奥古斯都堡早期洛可可风格建筑。


凡尔赛宫王后卧室,洛可可风格的起源地。


它的的总体特征为轻快、华丽、精致、细腻、繁琐、纤弱、柔和,追求轻盈纤细的秀雅美,纤弱娇媚,纷繁琐细,精致典雅,甜腻温柔,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其工艺、结构和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的特点,其装饰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以回旋曲折的贝壳形曲线和精细纤巧的雕刻为主,造型的基调是凸曲线,常用 S 形弯角形式。洛可可式的色彩十分娇艳明快,如嫩绿,粉红,猩红等,线脚多用金色。


所以你其实很难区分洛可可和巴洛克风格,因为洛可可本身就是巴洛克的一个进阶版本,极尽奢华之能事。


那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新航路的开辟啊少年,那时候中国除了郑和七下西洋也就没有别的航海活动了,在欧洲的两个先锋葡萄牙和西班牙都忙着掠夺美洲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时候,中国还在天朝上过的美梦里面呢,结果四百年以后被人打得连妈都不认识。


葡萄牙和西班牙从欧洲之外的地方(主要是美洲)掠夺过来的资源,全都一个子都不剩的流向了欧洲的其余“工业化”国家,所以葡萄牙和西班牙也有了黄金漏斗之称,因为它们根本就留不住自己的财富,而且这同时也造成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上层社会富得流油,下层社会穷的抠脚。


而由这两个国家带起来的巴洛克风格逐渐开始风靡欧洲(主要是大家都开始有钱了),每一个上层社会的人士不弄几套巴洛克风格的府邸那和那帮“贱民”有什么区别?并且随着新航路所带来的资源的进一步聚集,上面所说的洛可可风格也就出现了。


总得来说,欧洲不像中国那般克制,中国的皇帝是把钱花在了一些隐蔽一点的地方,虽然看上去可能不华丽,可是一张由几千年的梨花木制成的桌子就价值连城。欧洲的皇帝则不 care 这些东西,怎么好看怎么来,怎么能让别人知道我有钱怎么来。所以这和文化上的不同也有着一定得差别,中国人讲究见微知著,比如一个看上去很普普通通的叔叔,他要是不说他北京有好几套房你也会把它忽略了不是?


参考文献

1.画栋的艺术——中国明清宫殿建筑彩绘装饰艺术特点 王薪茜

2.北京明清宫殿建筑文化探讨 张建华


ps : 范主写过一篇《谭宗明的别墅有管家,小包总爱极简工业风...从《欢乐颂》家品看人物阶层》,讲了讲《欢乐颂》中的家装风格。在商务范公号的对话框里,回复“ 欢乐颂 ”就可以查看啦。


 (本文经授权商务范发布|来源:知乎公众号账号平台作者,知乎ID:凌紫宸)


『 新浪微博@ 商务范范主


每日逼格养成计划请长按此QR码: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邮箱 bfanr@vip.163.com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