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报道了施一公、颜宁、林圣彩、葛均波、高福、曹雪涛六位院士在2024年的学术成果和社会活动。他们分别在不同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为学术界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还介绍了他们的论文发表情况、引用次数以及影响范围。
施一公在2024年发表了多篇高质量论文,影响了来自60个国家的科研人员。他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包括在各类社会活动中发表主旨演讲,以及在耶鲁中美峰会、上海公共关系国际论坛等活动中发表演讲。此外,他还完成了他的首部著作《自我突围》。
颜宁为学界贡献了多篇新成果,其团队主动拥抱AI技术,结合冷冻电镜提出「酷寻」策略。颜宁也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并在年终结下重要论断。此外,颜宁的论文得到学术界广泛引用,影响了来自55个国家的科研人员。
林圣彩聚焦于葡萄糖感知机制到辟谷/间歇性饥饿与长寿的机制研究,探讨了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在代谢和抗衰老中的作用。其研究成果揭示了适当节食可以延长寿命的科学依据。
葛均波在2024年发表了大量论文,内容涵盖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他还积极参与学术活动,提出泛血管疾病的概念以及人工智能和元宇宙在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潜力。此外,他还分享了ESC年会全景印象等看法和经验。
高福在后疫情时代延续科研成果的多产,发表了多篇高质量论文。他还关注防疫工作,将科普比作社会疫苗,强调预防信息流行病的重要性。此外,他的研究成果影响了来自88个国家的科研人员。
曹雪涛在担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期间,仍取得了多篇高质量论文,内容涵盖免疫学领域。他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美国《柳叶刀》主编理查德 · 霍顿交流卫健领域的交流合作。此外,他的研究成果影响了来自82个国家的科研人员。
今年,学霸君报道了很多院士的新闻和学术成果,后台也收到了很多读者私信,那就是想看院士的年终盘点。今天,学霸君就再带大家看看施一公、颜宁、林圣彩、葛均波、高福、曹雪涛这 6 位院士的年终盘点,借此记录他们在过去的一年奋力向前为科研圈带来新成果,鼓舞咱们普通科研人在新的一年再接再厉。
施一公
坚信 AI 一定会颠覆社会的施一公,2024 年一共向学术界贡献了 16 篇新成果,发表论文数超过 99% 的同行。
比如今年 12 月,他在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上发表的论文 Structural basis of human γ-secretase inhibition by anticancer clinical compounds,报道了 γ-分泌酶分别结合 5 种进入临床试验的 γ-分泌酶抑制剂的原子分辨率结构,为下一代药物设计和优化提供基础。
图片来源:论论
施一公论文的高质量,得到了学术圈的普遍认可。全年 836 次引用,影响了来自 60 个国家的 3484 位科研人员。其中,奥地利研究者发表在 Nature 的论文就引用了施一公先前的论文。
施一公不但学术了得,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时常出现在各类社会活动中。4 月,他在第十届耶鲁中美峰会上做主旨演讲,强调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10 月,他在上海公共关系国际论坛上做主题演讲,强调顶尖人才培养对于产业创新的关键作用。
作为西湖大学的校长,9 月施一公为西湖大学的同学们开讲了新学年第一课,并以「独立思考,尊重科学」勉励同学。
虽然是旧闻,但也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都已经这么忙了,施一公居然还忙里偷闲地完成了他的首部著作《自我突围》,并已于 2023 年 4 月出版发行。
颜宁
看完施一公,咱们再看看他学生的表现。
2024 年,颜宁为学界贡献了 13 篇新成果,发表论文数超过 99% 的同行。
其中,发表在 Cell Research 上的论文 Structural basis for human Cav3.2 inhibition by selective antagonists,解析了 Cav3.2 及其与 4 种 T 型钙通道选择性拮抗剂形成的复合物的高分辨率结构,为选择性靶向 Cav3.2 的抗癫痫药物和镇痛药物的开发或改造奠定了基础。
图片来源:论论
颜宁团队主动拥抱 AI 技术,结合冷冻电镜(cryo-EM)提出「酷寻」策略(CryoSeek)。
以冷冻电镜作为观察工具,结合 AI 辅助的自动建模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自然界中完全未知的新型生物实体。当地时间 2024 年 12 月 31 日,最新有关「酷寻」的 PNAS 论文上线。
颜宁的论文得到学术界 637 次引用,影响了来自 55 个国家的 2053 位科研人。澳大利亚的研究者发表在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的论文就引用了颜宁的论文。
颜宁的社会活动一直很多,参加的学术会议更多。2024 年末,颜宁撂下一句与科研有关最狠的话,可能是「明年我只参加已经接受了邀请的学术会议,不接受国内任何个人或者单位的邀请做学术报告」。
当然,颜宁也开了后门:如果是学生或博后们的集体邀请,她还是会欣然前往的。
林圣彩
下面这位虽然在数据的绝对数量上并不突出,但拿出来的都是实打实的重磅成果。
2024 年,林圣彩为科学界贡献了 2 篇 Nature 论文,均聚焦于「卡路里限制(CR)」「衰老」「AMPK」「石胆酸」等四个关键词。
图片来源:论论
林圣彩团队长期致力于葡萄糖感知机制到辟谷/间歇性饥饿与长寿的机制研究,探讨了 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在代谢和抗衰老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石胆酸能够模拟 CR 血清的信号,包括激活 AMPK、促进肌肉再生、增强运动能力,研究结果已经在小鼠、线虫和果蝇中延长寿命和改善健康。
通过这些研究,林圣彩证明了「七分饱」不再是老生常谈,而是一种基于科学的正确的健康观。简单来说,适当节食可以延长寿命。
林圣彩团队的系统性研究全年得到 576 次引用,影响了来自 51 个国家的 2827 位研究者。中国科学院几位研究者发表在 Cell 的论文就引用了林圣彩的论文。
葛均波
咱们再来看一位成果暴多的大牛!
2024 年,葛均波总计发表论文 61 篇,超过 99% 的同行。
葛院士今年的第一篇论文,是 1 月 8 日在 The Innovation 在线发表的 GTF2 H4 regulates partial EndMT via NF-κB activation through NCOA3 phosphorylation in ischemic diseases,研究首次在体内外阐明转录因子 GTF2 H4 能够促进缺血缺氧诱导的部分内皮间质化,改善缺血后血运重建和组织修复,揭示了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病理机制,为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新视角。
图片来源:论论
葛均波的成果全年被引用 1435 次,影响了来自 56 个国家的 2799 位研究者。
发表这么多论文,可一点也不耽误葛均波院士参加学术活动。
6 月,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4)和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 2024)上,葛均波院士作为大会主席,提出了泛血管疾病的概念,以及人工智能和元宇宙在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潜力。
9 月,葛均波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伦敦会议现场分享了对 ESC 全景印象等看法和经验,并强调了 ESC 年会学术水平的提升和对行业的影响,以及新的治疗手段应用的依据。
葛均波院士这是一心都扑在工作上啊。
高福
疫情期间出境率超高的高福院士,在后疫情时代延续了科研成果的多产。
2024 年,高福为学术界贡献了 21 篇新成果,发表论文数超过 99% 的同行,其科研成果全年共得到 1382 次引用。
他在《柳叶刀》子刊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 上的论文报道了迄今为止国内最大规模的新冠后遗症(Long COVID)调查报告,深度剖析了新冠后遗症的症状,以及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
图片来源:论论
作为具有全球视野的防疫先驱,高福的研究成果影响了来自 88 个国家的 6481 位研究人员。其中,葡萄牙的研究者发表在《柳叶刀》的论文就引用了高福的研究成果。
除了学术工作,高福还热衷于科普工作。他将科普比作社会疫苗,认为通过科普可以预防「信息流行病」。所谓信息流行病,高福院士提出的一个描述在特定情况下,尤其是公共卫生事件如疫情爆发期间,信息过载且真假难辨的现象。
同时,高福还提出「信息病毒」的概念,强调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要警惕信息病毒,这些病毒和谣言不同,它们在谣言中夹杂着一些真实的信息,导致难以识别。
曹雪涛
头衔众多的曹雪涛院士在 2022 年担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但这丝毫没耽误他的学术研究。
2024 年,曹雪涛为学术界贡献了 17 篇新成果,发表论文数超过 99% 的同行,得到了同行 1828 次引用。
其中,发表在 Cancer Cell 的论文 Inhibiting intracellular CD28 in cancer cells enhances antitumor immunity and overcomes anti-PD-1 resistance via targeting PD-L1,发现抑制癌细胞细胞内 CD28 可增强抗肿瘤免疫,这可能是一种改善乳腺癌免疫治疗的潜在途径。
图片来源:论论
这一年,曹雪涛的成果影响了来自 82 个国家的 8821 位科研人员。其中,美国研究者发表在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的论文便引用了曹雪涛的论文。
今年 6 月,曹雪涛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的身份会见了英国《柳叶刀》主编理查德 · 霍顿(Richard Horton),双方就中国与期刊在卫健领域的交流合作交换意见。
作为我国免疫学的巨擘和科研领航者,曹雪涛在 11 月的 Cell Symposia:Hallmarks of cancer 免疫肿瘤学分论坛做特邀报告,探讨了癌症免疫逃逸和免疫治疗中的相关机制。
结尾
大牛为啥这么牛的原因很多,每个大牛可能都有点不同。但仅就盘点来看,大牛不光学术牛,社会活动也同样没少参加,个顶个都是时间管理大师。作为后辈,新的一年,咱还是得多学着点儿~
注:排名不分先后,因统计口径不同,学者们的论文篇数和被引次数与其他报道有出入。
参考资料:
1. 论论 App 相关信息
2. https://tv.cctv.cn/2024/09/27/VIDEFfzlHua0RaHn5 GvjOYqP240927.shtml
3.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29701168
4. https://weibo.com/p/1005051656918431/home
5.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732149
6.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29701199
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1716250824807606945&wfr = spider&for = pc
8. http://www.nhc.gov.cn/gjhzs/s3586/202406/e930d8284a9d4fa0aa3fd5820e0469d0.shtml
9. https://news.qq.com/rain/a/20241112A06O8Y00?suid =&media_id =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 PCR、细胞实验、蛋白研究、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添加实验菌企微,回复【】中的序号,即可领取对应的资料包哦~【2402】国内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总(60 页)【2403】2024 最新最全影响因子(20000+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