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的系统性变革注入新动能,正在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为强化“人工智能+教育”的顶层设计与规划发展,确保人工智能在教育行业落地应用行稳致远,海淀区教委发布
《海淀区“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坚持四个基本原则,涵盖九大任务,聚焦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新技术赋能教育变革的新领域,全力推进人工智能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截至目前,海淀区已经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师队伍、学生学业诊断、学生语言学习、学生作业管理、学生体育健康、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落地应用。一起来看——
海淀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升级区级教师研修平台,实现教研课程评价问卷自动生成功能;利用大模型实现资源标签自动添加,实现资源库语音、文字精准检索;在新任教师培训、成长期和骨干教师培训中,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进行分析,基于分析报告进行精准指导和培训。
滑动查看
海淀区还在理工附中、 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中关村三小、海淀区实验小学等4所学校试点开展教师+AI教师的新型“双师课堂”模式探索,以及开展基于AI应用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的AI自习室项目建设;在实验小学和理工附中两所学校部署学习一体机AI自主批改场景探索,利用大模型协助学科教师(特别是语文、英语学科)开展多学科作文评阅批改。
海淀区开发构建海淀区学业诊断平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多维交叉训练分析,改善诊断结果呈现的方式,满足学生、教师、教学管理者差异化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业评价的“诊”“咨”“督”“促”“导”功能。
目前,海淀区学生学业诊断平台正式面向全区各校教学管理干部及初三、高三毕业年级教师,共三千六百余个用户开放。
为贯彻落实新课标对英语学科教学的要求,促进教师和学生语言能力双提升。海淀区全区87所中学采用人工智能语音评测技术开展英语听说模拟练习,各学校共计发布听说模拟练习任务15179次,参与学生达340196人次。
同时,海淀教育积极与科大讯飞探索利用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多轮对话、及时问答响应等能力构建基于大模型的海淀区人工智能语言研学平台,聚焦学生模考练习、课堂互动、自主学习等高频英语学习需求场景,以对话交互方式,构建沉浸式语言学习环境,主要为学生校外(居家)学习使用。
海淀区与云思智学、网易有道、作业帮、科大讯飞等企业开展人工智能作业系统试用,120所学校,近16万师生开展智能作业批改场景应用,利用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学情的全面采集,同时根据学情画像开展自动分层和动态更新,分学科、分层次地为学生推送个性化作业,实现减量提质、以评促教。
为进一步
利用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体育教育发展,海淀区与15家智慧体育产品企业接洽,在清华附中学院路学校开展产品推介和体验现场会,供学校选用。
截至目前,各校自行选用的如满分体育、微芒科技、云思智学等人工智能产品已服务全区36所学校近3万名学生。
十一学校、交大附中二分校、清华附小、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北大附中等15所学校依托中科院心理所、阳光易德、鼎创合智等科研院所及企业力量开展校内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实验,同时借助Focus专注力提升系统、电影心理疏导系统、瑞格心理服务云平台等人工智能应用产品,对试验学校近2万名师生开展常态化心理服务。
此外,海淀区还在构建人工智能教育专属知识库、构建智能安防体系、探索筹建海淀区人工智能应用实验室、AGI应用尝试、建设储备人工智能街区等方面皆开展了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