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无法忘记,2018年5月的那一天。
我汗流浃背,一步一停,推着一个根本无法抬得动的箱子,走出了广州市中心几乎最高档的写字楼。
与此一起告别的,是百万年薪的工作,和6年不折不扣的青春。
那个箱子之所以那么沉重,是因为那是从我进入那家公司开始,一点一滴的文件,我耗尽心力写的每一篇方案,我竭尽全力分析的每一通数据,我都统统舍不得抛弃。
在楼下等着的先生笑我:“你拿那么多垃圾回去,迟早要丢。”
我一句话都没有说。瞬间把自己关进了车门,静静地,眼泪滴滴答答地掉在手背。
我问自己,你是因为委屈吗?有一点。你是因为兴奋吗?也有一点。
1
说真的,我打心底里感谢这家共处了6年的公司。
这过去六年,我从对资本运作一知半解的“愣头青”,进化成能独立操作一个项目的高管层;
也从一个只会唯唯诺诺执行的小中层,进化成一个能从战略上思考更多去向的老将。
在很多人的眼里,我已经是幸运到极点的那一位——站在金字塔顶层,拿着不菲的工资,几乎人生就可以到此为止盖棺定论,静待养老。
然而,这个世界根本没有所谓的稳定。如果有,那一定是某几个月你沾沾自喜的幻觉。
当大公司病、人浮于事、内部争斗已经让人压抑到几乎窒息时,哪怕是想混混日子养老,也是挺伤身子的。
再说白一点,就是我能够去争,但是我真的不屑。
耍手段、玩政治、踢皮球、推责任这些对世界毫无裨益的事情,我可以去做——酷爱帝王之术的领导,还显得挺稀罕的。
但,这并不值得我把自己宝贵的时间,耗在一堆烂人破事里,一点一滴侵蚀自己的精神气。
吴晓波说,《延禧攻略》最大的参考意义不是什么职场攻略。
而是,它让人看到,18世纪中国宫廷真的很可悲——牛顿已经发明了微积分,西方已经出现了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而中国的宫里,那堆女人还在为丁点大的破事斗得你死我活,乾隆甚至还觉得自己是个十全十美的皇帝。
这句话,时至今日回看,依然是透着丝丝点点的悲凉。没有看过世界的人,困在城里,就会以为那是整片天空。
有好几次,我敲着敲着键盘,突然不自觉地停下来。
就那样,神情呆滞地看着窗外。云卷云舒,阳光灿烂,我无比地渴望窗外那种自由的空气。
“自由”是一种很神奇的状态,它让你告别过去一切违心、奉迎、言不由衷;也让你迎来对未知的彷徨、压力和跃跃欲试。
我想,但凡对现状不满、喜欢向上生长的人,多多少少都有过我这种心态。
然而我这种人,最不招人待见的地方就是:
只有所在的公司成长,我才会一直会充满干劲;
一旦公司是个止步不前的,甚至用内耗来撑起每日工作量的单位,那我就会痛苦不堪。
用直观一点的话说:我是个跑者,我停不下来。我必须每日都遇到成长中的自己。
而更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我有资格自由吗?
我人至中年,有两个孩子,有四个老人,还有一个爱写不写的公众号。当现实和理想一碰撞,往往现实就滚到了角落,抱着膝头,忍痛妥协。
但是,我不喜欢毫无意义的,矫情的悲戚。
哪怕妥协,我也要为目标准备每一步。我得彻底盘点一下,我到底还有什么家当。
2
某一个台风天的午后,我又重新捡起了久违的《穷爸爸富爸爸》。
一句话,刺目地跳进了我的眼帘:
每天,千百万人起床、上班、挣钱、支付账单、然后再去工作。
这个模式,就像一个蹬着小铁笼转圈的小老鼠,蹬得飞快,但是它始终被困在笼子里面。
那一刻,我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
从毕业以来,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的生活状态:上班,总结如何更好地伺候老板,继续上班,继续总结……
离开了上班挣工资的状态,真的就会失去了人生重心。
而这一切更可怕的是:我会失去了选择权。
一个人要有真正的自由,无非是要有两样东西:
一是,突出的技能。能脱离任何组织,都能赖以谋生;
二是,钱。也就是能躺赚的本金。
我数数,自己沉淀那么多年,似乎最突出的,只剩下跟数字打交道的能力了。
以前,总结一版的业务数据,我一天可以预测业务发展的模型;一堆乱七八糟的报表,我看几个小时可以看出这公司有什么猫腻。
所以,我业余研究各种理财的模型也特别带劲。
很多高深的金融模型,书里写的都不是人话,我能自己读懂,还能消化出来画几幅示意图。
当然,在一些金融高手眼里,这都是雕虫小技;
但是对连余额宝和货币基金都分不清的小白来说,已经足以带他们入门。
躺赚这件事,我有两个影响一生的重大决策,值得跟大家分享。
第一个决策,是我在刚毕业不久,就谋划着买一套房。
那房子不大,当时的房价也只有几千。说真的,我也并不是远见卓识到,能看到今天五万十万的天价。
但是我就是隐隐觉得必须买下它。理由有几个:
第一,当时房价虽然没有大幅飙升,但是交易量天天都在上升。这证明大家对商品房升值这件事的预期很强烈;
第二,城市化的进程很迅猛。身边外地来的朋友同事越来越多。大家都聚居在大城市,那房产一定会更值钱。
第三,当时看上的楼盘在大学周围。
大学那些年已经无力福利分房了,很多分不到福利房的年轻老师一定会在周边买房,所以那个地段不但会旺,而且会一直旺下去。
所以我砸锅卖铁吃馒头,借钱借到没朋友,也要耗尽所有all in买下它。
至今,我依然感谢当时自己的果敢,和判断力。
那套小小的房子,是我靠自己不靠别人的一种底气,更给我击退绵绵不绝的人生障碍的资格。
第二个决策,是我早早就放弃了炒股,而选择基金定投。
2007年的时候,A股一波疯狂的拉升。我记得当时,真的是街头卖葱的阿姨,都会跟你讨论股票代码。
牛市的确让人肾上腺素飙升,很多同事都赚了几倍,还有的,据说赚了一台宝马。
那种群情汹涌的状态,不经历一次完全不会明白,真的人人都无法控制的自大,人人都觉得自己是股神。
但是,很快,大家都懂的,530的印花税一加,彻底浇灭了07年那一场泡沫。
很多朋友当时并不死心,天天抄底准备搏反弹,但是我已经看透了,买股票如果不带脑子,其实和赌博无异。
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研究了基金定投。对于我这种没时间盯盘的人来说,定投不用脑子基本也可以安心地睡觉。
一开始还是挺痛苦的,因为越买越跌,基金市值越来越亏,我都有点怀疑人生了。
直到2009年。神奇了,历史高点还没远回到,定投的基金已经盈利,我赶紧达到年化10%止盈率就收手。
这件事让我明白,其实这世界根本没有一夜暴富。
用更科学的方法,细水长流,保证每年增值10%左右,坚持10年我已经可以打败80%的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