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研究院
【腾讯研究院 ★ Tencent Research Institute】 网聚智慧,连接世界!网罗互联网前沿理念、传递互联网发展声音、汇集互联网研究成果、推动互联网法治进程。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研究院

看不清人性的弱点,「稍后阅读」难免一声叹息

腾讯研究院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3-01 18:07

正文

文| 周政华


研究员专栏




中国人信奉狡兔三窟,鸡蛋不要放在同一篮子里,但这种避险原则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Nate Weiner在2007年创立一款“稍后阅读”应用Read it Later(Pocket的前身)时坚信,"在同一个地方收藏所有内容的价值",在此之前,他曾经做过3D动画导演、网站技术总监,对硅谷的人间冷暖不乏体验。

 

Pocket改变了上千万人的阅读习惯:它允许用户在文章、视频和其他内容中添加书签以便稍后时间阅读。2013年,Weiner入选《时代》周刊的“30岁以下30位改变世界的人”,其入选理由是“他设计了21世纪最佳阅读软件......实现了跨媒介和跨平台的阅读。”

 


《时代》周刊的溢美之词,在三年后看来不免过于乐观。无论是Pocket、还是竞争对手Instapaper都难逃被收购的命运。

 

2月28日,Weiner在推特上宣布,Mozilla已完成对Pocket的收购,对于接下来的日子,Weiner说“感到难以置信的兴奋”。作为火狐浏览器的开发者和运营商,Mozilla自我定位一家非赢利机构,公司座右铭闪烁着国际主义的光辉:Internet for people, not profit。

 

此前,2016年8月Pocket的模仿者也是最大的竞争者Instapaper,被世界最大社交图片分享网站Pinterest收购。行业龙头公司陆续被并购,证明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稍后阅读作为一个细分领域,用户和营收规模的天花板都不高。

 

但是对于收购方来说,稍后阅读的价值在于用户数据:你常看什么网站?什么时候看?喜欢什么类型的文章和视频?会主动分享哪种类型的内容?Mozilla早在一年前就把Pocket植入火狐浏览器中,帮助更快地发现优质内容;毫无疑问,Instapaper的用户数据也可以帮助Pinterest把推荐算法训练得更聪明。

 

相比Pocket、Pinterest,中国的模仿者们甚至连崭露头角的机会都没有。

 

雨滴阅读、读了吗、搜狐随身看——这些稍后阅读APP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因为它们没有提供新的功能。从传统的资讯APP到微信、微博,特别是以有道云笔记为代表的协作文档类工具应用,已经通吃了知识的“保存-归类-分享”细分市场,没有给Pocket、Pinterest的中国版留下太多机会。

 

在一个流媒体时代,人们更习惯在自然的时间线中消费内容,在线、实时、一次性地消费文字、图片、视频,而不再遵循前移动时代的下载、保存、延时性的消费习惯。智能手机、无线网络、特别是应用商各种低廉的流量包月服务,正在鼓励用户抛弃保存收藏的习惯。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今天,页面上、APP里的内容都是以毫秒为单位在更新,网民也难以两次穿越同一条信息流。就像你这一秒在百度搜索框下看到「直播放生动物却意外被吃,网友看后直批智商感人」的新闻标题,如果错过没点,很可能就是“一期一会”。

 

对于具有高度自律、特别是有整理癖的用户来说,稍后阅读的确是款不错的应用,能够让你的文档井井有条。但是对于更多人来说,无疑挑战了智人懒惰的天性,不信看看你微信里的收藏文章有多少是从未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