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要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
记者近日从中国石化获悉,在河北,
用地热替代燃煤供暖,地热发展区域已扩展到容城、博野、辛集、东光、故城等15个市(县)区,河北地热供暖能力达1500万平方米,其中雄安新区的雄县、容城两县达580万平方米。
所谓地热资源就是以水为介质把热带到地表的温泉水。雄安地热资源非常丰富,分布有三个大中型地热田,地下热水资源分布广、埋藏浅、温度高、储量大、水质优、易回灌。仅雄县全县就有约六成面积蕴藏地热资源,地热水储量821亿立方米,地热出水温度最低也有55摄氏度,可替代66.3亿吨标准煤。
如何才能利用好这些地热资源?2009年,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公司与雄县政府签订地热开发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雄县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据介绍,新星公司利用先进的尾水回灌技术,“只取热不取水”,实现100%同城回灌,实现地热能可持续利用,确保了地下环境的平衡与安全。
过去,雄县与中国大部分北方地区一样,每到供暖季便用燃煤取暖,环境污染严重。截至2017年8月,中国石化在雄县的地热供暖能力已达450万平方米,成功将雄县打造为全国首座“无烟城”,一改传统燃煤方式供暖,依靠地热实现供暖全覆盖,并向自然村延伸。
“雄县淘汰燃煤锅炉,实现地热集中供暖,积极推进地热供暖替代农村散煤供暖,每年可替代标准煤12万吨,县城基本实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零排放。”中国石化相关负责人说。
值得一提的是,雄县地热供暖形成了一套技术可复制、经验可推广的“雄县模式”。目前已滚动发展至容城、博野、辛集、东光、故城等15个市(县)区,河北供暖能力达1500万平方米。而
雄安新区将建设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全球样板
。
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地热资源丰富。每年可利用热量折合标准煤3.43亿吨,占京津冀2014年燃煤消耗总量的87%,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8.18亿吨。
为期3天的中国供热展5月24日在北京新国展落幕,来自22个国家及地区的1300家展商参展。记者在展会上了解到,
展会超70%的产品技术将应用在京津冀地区,京津冀地区供暖总体清洁化发展水平逐年上升
。
能源改革在京津冀地区及全国各地推行,
壁挂炉、空气源热泵
等绿色采暖产品在展会上备受关注。展会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展会上来自京津冀地区的观众每年都有20%左右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清洁能源技术正应用在京津冀地区二三线城市和农村中。
记者在展会同期举办的“中国清洁供暖高峰论坛”上了解到,为了治理大气污染,打赢蓝天保卫战,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全面展开煤改清洁能源的推进,供热行业“散煤清零”工作卓有成效。
具体来说,北京2017年至2018年采暖季全市供热面积达8.4亿平方米,较上年增加3000万平方米,平原地区供暖已基本告别燃煤,城六区基本实现集中供热清洁化。2017年,北京合计完成700个村庄“煤改清洁能源”,煤改电村庄515个,改造户数20.72万户;煤改气村庄185个,改造户数9.47万户。预计到2018年,北京农村地区煤改气(电)将全部完成,“十三五”期间清洁供热比重达到95%以上。
截至2017年年底
,
天津
集中供热普及率为93.7%,中心城市住宅集中供热普及率为99.9%,
累计实现清洁取暖46.6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