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Weekly周末画报
遇见美好,洞见未来,我们的新闻不会太联播,生活必须很风尚;星座不会差太多,福利必须送到位。iWeekly App官方号,世界公民的行动读本,时刻保持与世界连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明天,来看大火星! ·  5 天前  
人民网  ·  郑钦文,武网首秀开门红!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Weekly周末画报

英国文学最高荣誉颁给这个美国人,只因为他是“自黑高手”?

iWeekly周末画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0-27 08:24

正文


继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今年的布克文学奖也爆出小冷门,美国作家保罗•比蒂(Paul Beatty)凭借《出卖》(The Sellout)夺得大奖,这也是第一位夺得此奖项的美国人。不过,和以往获奖者的画风不同,比蒂格外“耿直”和毒舌,对自己的作品也不例外:“这是一本艰难的书,我知道很难阅读,每个人都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解读。”


▲《出卖》以反思当代美国的种族歧视和种族主义为题材,讲述了一个在虚构社会中发生的“荒唐故事”。


能把幽默玩儿这么溜的,只有他

在《出卖》一书的书背上,印着喜剧演员萨拉•丝沃曼(Sarah Silverman)的题词:“这本书就像是由发疯的天使写就的。” 丝沃曼还称赞比蒂对于幽默非凡的掌控力,“就像是外科医生使用麻醉剂,或者魔术师变戏法那样,你会被吸引了住,忘乎所以,直到两分钟后你才意识到医生已经切除了一个器官,或是你已经配合魔术师完成了‘电锯惊魂’表演。”



保罗•比蒂身上有两个重要的标签,其一为“黑人”,另一个则是“好笑”。他的作品大多以黑人为主角,侧重于美国社会种族主义问题的探讨,但却并不严肃,而是充斥了大量玩笑和吐槽,尽显诙谐。以《出卖》为例,比蒂就在其中铺设了各式各样的“梗”,有的暗含悲剧意味,有的带着历史典故,有的则寓意着美好,甚至还布置了“连环套”,令人捧腹。


在讽刺和嘲讽黑人方面,比蒂也毫不手软,他觉得黑人的确对黑人文化进行了很多探讨,但都不够彻底,“要么不那么愉快,要么不那么诚恳”,总是缺点什么。而在比蒂的作品中,尤其是《出卖》中,可以看到各种“放肆”的自黑——比如将“黑人历史月”描述为“对虚伪的骄傲和补缺营销的一次猛攻”。


《出卖》中的其他“金句”还有:

1. Is it my fault that the only tangible benefit to come out of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is that black people aren’t as afraid of dogs as they used to be?

进行民权运动只是让黑人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怕狗了,这是我的错吗?


2. Being black isn’t method acting. Lee Strasberg could teach you how to be a tree, but he couldn’t teach you how to be a nigger

做一个黑人靠的可不是方法演技。戏剧大师斯特拉斯伯格可以教你怎么扮演成一棵树,但他没法告诉你怎么成为一个黑人。



3. This may be hard to believe, coming from a black man, but I’ve never stolen anything.

这可能很难令人相信,但作为一个黑人,我从没有被偷过任何东西。


4. Every black male secretly thinks he can do one of three things better than anyone else in the world: play basketball, rap, or tell jokes.

私下里,每个黑人男性都会觉得自己在这3件事上做得比其他所有人都好:打篮球、说唱,以及讲笑话。



面对记者的“犀利”提问,比蒂也很“厉害”


脱离了文学世界,日常生活中的比蒂却不是个话唠,而是一个有点害羞的极简主义者。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毒舌功力下降了。在接收采访时,比蒂完全不会“口下留情”,


记者:8年前,奥巴马当选黑人总统似乎是一个重要的转变标志。然而,近年来,警方与非裔美国人的冲突好像越来越多,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你对这样的“二分情况”是什么看法?

比蒂:你说这种暴力冲突很多是否是因为近年来相关的新闻报道也很多?我们不能把媒体带给我们的意识跟现实情况等同。奥巴马是国家总统,不是警察局长。这个暴力冲突是否有真的增多或是减少,取决于你居住的地方。


记者:你的写作中,有多少是自己的真实故事?

比蒂:写作的美好就在于你能变出新的东西,而不是重活一次。我为什么要去复述已经过去的生活。



记着:有批评家认为你一直在重复这种涉及种族问题的故事,你怎么看?

比蒂:我不得不尝试写一些话题,这很有可能会暴露一些和自己有关的、我不想让别人知道的糟心事儿。这时候,幽默就是我的面具。它让读者不去注意我所写的东西是和我相关的,是我所身处的争议相关。然后,当这个面具用多了,就会出现你刚说的那种情况了。



除了对“外人”犀利,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写作技能,比蒂也曾直言不讳地表达过“讨厌”。在布克颁奖礼上接受采访时,他也非常诚实地吐槽:“我不想表现做作,说什么写作拯救了我的生活或者类似那样地话,但写作确实是给了我一种生活。”


学了心理学,却成了写小说的诗人


“我觉得任何东西,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带着喜剧色彩,起码大多数东西是的。我的口头禅就是‘哦,那真好玩’,虽然很多时候身边的人都不知道我的笑点是什么。”比蒂的观点也适用于他自身,他的个人经历也带着诸多反转。比如他虽然成长在一个黑人家庭,他的母亲却是个“东方迷”,热衷于各种日式、中式物件。所以他的童年接触的最多的不是美国教育,而是各种日本电影。


在《出卖》之前,比蒂共有3部小说作品,以及两部诗集,事实上,正是凭借“新波多黎各诗人咖啡馆赛诗会冠军”的头衔,比蒂才有了出道机会,正式进入写作圈。只不过在诗集出版后,他就抛弃了令其成名的“诗人”身份。“我就只是在看书,那可能是我不想动笔写诗的一小部分原因吧。”比蒂甚至一点也不怀念那一段时光,反而有点小得意,“那时候如果我出现在人们面前,他们都会说‘哦你都不再四处闲逛,以及对我吼叫了。”



至于比蒂的主修专业则是心理学,他拥有波士顿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在进修博士学位时比蒂选择了中途辍学,倒不是因为写作,而是为了黑人问题。“到处都是‘这是种族歧视’的声音,”当他回忆起那段时光,他表示,“但我从来不知道那意味着什么,人们到底是以什么标准在评定种族歧视。”


扩展阅读:来自布克奖的最佳小说书单


1. 《出卖》(The Sellout)

【美】保罗•比蒂(Paul Beatty)


《出卖》以反思当代美国的种族歧视和种族主义为题材,讲述了一个在虚构社会中发生的“荒唐故事”。主人公从小与单身父亲一起生活在洛杉矶南部郊区。父亲是一位颇有争议的心理学家,主人公坚信父亲的研究会解决家中的财政困难,但当父亲被警察射杀后,他才意识到自己有的不过是父亲的下葬账单。之后,被家乡背叛的他力图继承父亲遗志——恢复种族隔离和奴隶制,成为这片土地的最高统治者。


2.《他的血腥计划》(His Bloody Project)

【美】格雷姆•麦克雷•伯内特(Graeme Macrae Burnet )


1869年,苏格兰高地,一位名叫Roderick Macrae的年轻人因犯下三重谋杀罪被捕。他是谁?发生了什么?究竟为何犯下如此残忍的罪行?作者伯内特讲述了一个关于抗拒与真理的故事,创作出一部非常好的惊悚文学作品。


3.《艾琳》(Eileen)

【美】奥特莎•Ottessa Moshfegh


《纽约时报》对它的评价是:一部诱人的小说,里面好句不断,有俏皮的,聪明的,病态的,锋利的……作者能很好把控你的情绪有让你异想天开,你感觉他可以任何事。 《洛杉矶时报》则称它是“让人难忘的美国新声音”。


4.《热牛奶》(Hot Milk)

【英】黛博拉•利维(Deborah Levy )


《热牛奶》被认为秉承了作家利维一向的长处:擅长将短篇小说写得很深刻。“作品中包含了神话、女性主义、性爱、疑神疑鬼等,线索头绪极多,笔法却简洁得令人惊讶。


5.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Do Not Say We Have Nothing)

【加拿大】玛德莲•邓(Madeleine Thien)


华裔女作家邓敏灵的《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之前曾经被认为是本届布克奖的大热门,此前她还获得了加拿大总督文学奖。邓敏灵1974年出生于温哥华,父母是马来西亚人。她曾经在西蒙弗雷泽大学学习现代舞,后来进入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文学。


6.《所有人都是》(All That Man Is)

【加拿大/英国】大卫•邵洛伊(David Szalay)


处于不同的生活阶段九个男人,有了一个同样的选择:离开家。他们当中有人奋斗在布拉格的郊区,有人生活在比利时高速公路旁,有人选择待在便宜的塞浦路斯酒店……开始明白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