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微信官十日特训营是《微信公众号90招速成指南》的专属学习社群,采用班级打卡方式运营,共享学习笔记,并在 10 天修完 30 门必修课程之后,参与结业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
为了方便每一位同学共享学习心得,我们决定每天从数万多名同学的听课笔记里,精选 5 条,通过插坐学院公众号分享出来。
在整理这些笔记时,我们发现 58 班同学的笔记非常认真,结合自己,有深入思考,而且从微信公众号,延伸到生活、工作各个方面。下面是他们的笔记:
@种花家的兔子的听课笔记
《模块一:运营公众号需要哪些基本功?》
1. 为什么这几年公众号迅速崛起,传统纸媒加速衰落?
公众号崛起,传统纸媒式微,原因在于不同生产者适应新的市场需求的能力不同,即微信公众号对于市场需求应运而生,传统纸媒对市场需求反应迟钝。
1)信息传播速度:公众号快,传统纸媒慢
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信息传播效率要求可以达到按分秒计算。
公众号凭借人手一部、依赖度极高的手机作为载体,以自主性极高的个人作为生产者,较好地实现了信息传播内容的零时差传递。
而传统纸媒,信息生产者较多,有记者、又编辑,还是刊发流程繁复耗时较长,送达受众的时间成本较高,往往出现信息滞后的尴尬。
2)信息可读性:公众号强,传统纸媒弱
面对空前巨大的信息量,能够去粗取精,提供优质、有趣的信息内容是信息媒体脱颖而出的关键。
公众号信息的呈现方式多样,不仅有彩色图片、文字,还有音频、视频,集视觉听觉一体,内容吸引力强。传统纸媒信息传播方式仅有文字和图片,吸引力感染力不足。
3)信息体验度:公众号高,传统纸媒低
在产品使用当中,用户十分注重使用体验。
公众号由独立个人运营,通过设置互动方式,与使用者进行交流,使用者的意识需求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形成公众号以使用者为导向调整产品、使用者从优质信息中受益的双赢局面。
传统纸媒的是单向信息传递方式,互动交流很少,因此与市场渐行渐远以致衰落。
2. 传统媒体的作者转型新媒体时,为什么在初期会很困难?
传统媒体作者转型新媒体时初期困难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一直以来,传统媒体以纸质为载体,作者创造信息速度慢、内容单一;不以市场为主导,竞争力较弱,对受众心理了解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要生存,对作者的要求是信息传播速度快,内容可读性高,深谙受众心理。
因此传统媒体作者在过去培养的能力不能适应新媒体的要求,所以转型困难。
3. 我在体制内,为什么要做公众号?
新媒体的崛起和传统媒体的式微,让我想起一个词语,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进化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小到个人,达到国家,没有核心竞争力,不可能优秀和强大。要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最重要的就是学习。
学习是一个从跟随,到比肩,到超越的过程,但是只要勇敢地开始,就成功了一半。
我是一个体制内的工作者,也听闻了许多同行离开体制开辟新天地的故事,他们敢于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可以选择不一样的人生,就在于他们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前段时间,看了一本犹太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除了佩服作者深远的洞察力感叹、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外,更有一种深深的恐慌感,能力和本领的恐慌。
一直以来,外界对体制内工作的观点是,对个人能力要求没有企业高,如果没有政治追求,可以无虞地安度晚年,旱涝保收。
这个观点,影响了很多人,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考公者,有那么多不用担心如何提升工作能力的体制人。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久的将来,也许体制内的工作也不再是吃大锅饭,也不再是“金饭碗”。绩效考核、事业单位体质改革,无不透露体制内以个人价值为核心的竞争机制的形成。
所以,我的萌生了通过学习是培养自己的职业核心竞争力,所以选择了新媒体运营这个潜力巨大的行业。
一方面可以把现在的新闻宣传工作做的有特色有亮点,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当我有其他职业追求的时候,可以有选择的权利。
希望自己能坚持学习下去,让这段学习经历带给我前所未有的收获。
@Kevin Love的听课笔记
《模块一:运营公众号需要哪些基本功?》
学生时代时,若身边哪位同学的文章变成了铅字,那必定成为我羡慕的对象,连其作者长相都会因为这件事觉得好看了。
还记得大学毕业后,刚好新教授手握某院刊的编辑大任,于是我写了篇关于母校的短文还是诗歌发在了上面。
虽然受众不一定比如今公众号的范围更广,但看到自己的小文章成了纸媒上的豆腐块,感觉还是不错的,为什么不错?存在“仪式感”吧。
即使是身份证和毕业证书丢了后,托大学好友在湖南省报上发了公示,拿到那份报纸时心中都有奇怪的“喜悦”。
这些感觉都和我一直以来对传统媒体的“崇拜”有关,也正应和了传统媒体高高在上的姿态,这种姿态甚至被我带到了公众号运营中。
自以为是地带着“写字的”优越感,总是草稿中放了若干篇半成品文章,一定要等待着打磨出足够完备完美的那一份,在没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往往错过了实效,文章难有与用户见面的那刻。
事实上,我大错特错了。
公众号出现后,人人皆是文章生产者,也都是消费者。
写文章的人不再有曾经看似很高的门槛,所谓的优越感更是自欺欺人。
在注意力稀缺的情况下,“快准狠”往往更胜一筹,否则就是自娱自乐,信息失去了传播,其价值就不能得到最大的体现。
公众号迅速崛起,崛起的一部分原因是那些一直以来像我这样渴望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被更多人阅读,享受那种“优越感”的梦终可以实现。
不必成为记者或专业编辑,不必投稿并漫长的等待,那么容易地就和真正的媒体人在媒介上“平起平坐”,这种自我实现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
传统纸媒的衰落也在于此,原来高高在上的说教没有人买单了,信息出口不再稀缺,反而像洪流一样涌过,只有更快更好才能在读者心中留下一席之地,转发一下加个关注已经是最大的认可。
洪流冲走的还有传统媒体人曾经的优越感。
所以公众号诞生以来,身边不少传统媒体人转行创业,让自己的文字优势以其他形式体现。
同时,也有不少“圈外人”开了公众号尽情挥洒自己的观点,有的还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看来没有什么天生设定的角色,谁也不必更艳羡谁几分,有欲望,有平台,管他喝彩还是倒彩,先要整出些动响,留下个人印记。
@王倩的听课笔记
《模块一:运营公众号需要哪些基本功?》
第一天的学习很有趣,文字和语音并行,粥老师讲的很落地,首先端正学习态度,再着手制定学习计划,接下来坚决执行完成。
感触最深的点:把握新媒体时代的用户阅读心理。
随机性需求阅读,加大了新媒体抢占用户的难度。
其实,这就是在打一场攻心站,把握住用户阅读心理,你展示的正是他想要的,当然不愿意移开目光,甚至还会积极参与评论,期待与作者产生链接,这时做到跟用户的强互动,直接就增加了黏性。
一篇文章发出去之前做到:
有趣,个性化,发出去之后,让用户看一眼就挪不开目光。
排版美观,布局合理,坚持到完整阅读后,他还会顺手点个赞,甚至参与评论互动,接下来持续关注。
如果这篇文章信息足够详细深挖,新媒体作者就充当了替用户展示逼格的角色,他会选择把这篇文章发到自己朋友圈,潜台词就是:看,我多有品味!这就完成了一轮传播了。
为什么很多传统媒体作者转型新媒体初期会很困难?
我理解的是这样:被动和主动的区别 。
以前,传统媒体利用了信息不对称的因素,垄断式的占领用户。
现在信息越来越透明化,互联网实现了信息传播海啸式覆盖,主动出击抢占用户,吸引用户。
在等待中,传统媒体自带光环的优越感时期已经过去,惊醒后想改变,但长期下来的思维定式已经形成禁锢,初期的转变很痛苦。
跳出舒适区,是传统媒体的出路。
粥老师课程中讲到:
连一本讲经济学的书都开始变得有趣有用了,大量的案例和场景设置,让读者理解起来很受用,那受欢迎是必然的。
新媒体作者就是信息服务员,摸透读者心理,用心服务,别端着。
@鲍年中的听课笔记
《模块一:运营公众号需要哪些基本功?》
1. 为什么这几年公众号迅速崛起,传统纸媒在加速衰落?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传统媒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同时造就了新媒体的崛起。新媒体的排头兵就是微信公众号。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我们的阅读更快
对于信息的需求以及对热点新闻的了解都比之前有了更高的要求,加上移动互联网可以快速传播,使得我们能够快速的获取信息。
有需求,有实现的技术平台,所以公众号就能够迅速崛起。
2)我们的阅读更随机化、碎片化
大部分人已经很久没有坐下来安静了看一个小时以上的书籍。
因为我们的时间几乎被手机给占用了,手机犹如我们的身体一部分。
当然通过手机我们更多的还是可以进行碎片化的阅读,来学习及了解这个世界已经和正在发生的事情。
新媒体锁定了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
3)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有着强烈的社交需要
这也是新媒体能够赋予的。我们可以通过发朋友圈来展现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有着怎样的学识和品质。
一个新认识的人可以通过浏览朋友圈来了解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够更大程度的提高社交的效率。你我都可以向身边的人通过新媒体更好的展现自己,人们对新媒体的粘性越来越强。
4)互动性也让我们更喜欢运用新媒体,我们能够和内容的生产者产生更多的交流,同时自己也可以成为内容的生产者。
每个人即可能是内容的生产者,又是传播者,不同于传统媒体,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界限泾渭分明。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让传播的方式和阅读的习惯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进而导致了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的衰落。
2. 很多传统媒体的作者转型新媒体时,为什么在初期会很困难?
最主要的原因是传统媒体的作者对新媒体的运作方式不够了解,对用户的阅读习惯和需求不能很好的把握。
1)新媒体更多的是讲究内容信息获取更加快速,信息热点更快的传播。传统媒体则没有这样的要求,所以在刚转型的时候,他们会不能适应这样的快节奏的生产内容,抓新闻热点。
2)用户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改变,对内容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不在是那些固定不变的旧知识。
对于信息和知识,更多是能够通过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消化阅读理解,更高效的来阅读。
并且,要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和服务,更加有趣有用。
在满足新媒体形势下,满足用户知道的更快、更多、不一样方面,对于刚从事新媒体工作的人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当然只要传统媒体的作者是一个好的内容生产者,我想也是能够在新媒体中打下属于自己的一片领地。
3. 为什么我要加入这个课程来学习?
首先,我想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能够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喇叭,能够生产出对别人有用的知识和价值。
其次,用输出来倒逼自己不断的输入。在这个过程中来实现自己一步步的成长和进步。
目前我已成为组长,希望接下来能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利用短短的10天,完成一个小小的进步。
@则成思考的听课笔记
《模块二:如何科学搭建公众号框架?》
这部分的内容有些多,后续还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打磨、消化以及运用。
第一,取名字。
名字是个人品牌的一部分,根据老师讲的以及我自己的理解。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要响亮,别人看到一下子就容易记住,很容易传播。
同时结合自己公众号的定位,通过名字就能让用户知道,这个公众号是做什么的,能给TA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和服务。
第二,选头像
对于一般的个人用户来说,想要做好,应该不是太容易,因为这是一个专业的活,是需要花一些钱来购买专业人员的服务,来做好拍摄或者设计等。
如果前期只是想简单的做一下,我想自拍照或者是漫画头像都比较适合,这也是要遵循老师所讲的原则,风格简洁、色泽鲜明、看得清楚。
第三,公众号介绍
还是要简洁,让人容易记住,描述清楚这个公众号要做的事情和功能,这样也能很好的筛选出属于我们定位的粉丝。同时也利于铁粉将公众号推荐给身边的人。
记住2条硬标准:
1)看得懂、易传播
2)帮助用户做决策。
第四,高互动率的自动回复
这是用户关注后,和公众号发生的第一次关系和接触,也决定了TA是否继续关注还是留下来继续和你做朋友。
个人觉得如果不是定位特别严肃的公众号,可以选择有趣、俏皮、自黑的回复,效果应该会比较好。这样显得很轻松,不会给人很大的压力。
最后,设置好高点击率的菜单栏
这个是我的一个硬伤,因为我的公众号就是写一些文章,没有一些活动,或者是卖一些商品,提供付费服务,感觉只要一个菜单就足够了。
就是提供精选内容的目录。让用户更快捷的找到以往的优质内容。当然以后做大了,菜单栏还是非常重要的,让用户更快捷的找到TA想要的内容和东西。
这个模块是基础内容,需要定期来学习并且更新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花时间来学习,并且结合自己的公众号进行改造,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