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日报有风来
云世界再美,也要有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钱江晚报  ·  山姆又又又出事!网友:不想再去了 ·  4 天前  
FM93交通之声  ·  爆雷!一夜之间,人去楼空 ·  4 天前  
钱江晚报  ·  遗憾出局!孙颖莎/王艺迪负日本组合 ·  1 周前  
浙江日报有风来  ·  当体育刮起“最炫民族风” ·  1 周前  
FM93交通之声  ·  “死亡数据仍在上升”!警方介入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日报有风来

推理的奇迹:《清明上河图》还有姊妹卷吗?它藏在哪里?

浙江日报有风来  · 公众号  · 浙江  · 2017-06-07 18:08

正文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它的珍贵和名气已无人不晓,长卷绘尽北宋市井、民俗,也是一张谜团重重,三天三夜都说不完道不尽的神作,号称中国的《蒙娜丽莎》。


你或许不知道的是,这张传世名作,曾跟另一张画存放在一起,同出自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之手,并称姊妹卷。这就是《西湖争标图》,绘的是北宋宫俗之一的龙舟夺标赛,它的摹本是一张元代无名氏的画作。它与《清明上河图》同在故宫博物院,却一直不为人所知。你或许也不知道,《清明上河图》最初是张白描画。


这是环环相扣的逻辑推理,也是一次精心的考证。推理的对象不是案发现场,而是一张张宋元时期的古画,推理者不是侦探,而是浙大故宫学研究中心主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余辉。


这里没有高科技的身影,全凭逻辑学的思维方法,根据文献考据的成果,在一些零星散乱、碎片化或看似孤立的图像中找出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外在的变化规律。


这一最新的研究成果近期也已发表在《故宫博物院院刊》上。5月31日的浙博讲堂上,余辉讲述了这次长达十多个月的考证始末。


推理的过程是怎样的?《清明上河图》的姊妹卷到底长啥样呢?论坛后,记者也联系上了余辉,试图解开这长达十多个月之久,在一堆古画中的神奇探秘始末。



缘起:一段跋文,《清明上河图》卷还有姊妹卷

故事还要从《清明上河图》卷尾的一段跋文说起,写的是:“……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大定丙午清明后一日。燕山张著跋。”这是1186年,金代文人张著题写的。


《清明上河图》卷尾跋文


这段跋文说明了张择端绘制的《西湖争标图》(以下简称《西》卷)《清明上河图》(以下简称《清》卷)同为姊妹卷,曾放在一个匣子内收藏;两卷的艺术水平相当,均被定为“神品”。


《西》画的会是什么场景呢?余辉表示,据罗哲文先生研究,“西湖”为北宋开封皇家御园金明池的别称;“争标”为北宋皇家每年三月举办的龙舟夺标赛,是日,皇家御园金明池向百姓开放,其规模至徽宗朝尤盛。此外,两卷均为四字图名,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如名词“西湖”与“清明”相对,谓语动词“争”与“上”相对,名词宾语“标”与“河”相对。


在余辉看来,这是张择端留下两件绘画的唯一记录。两卷画的都是三月初的重大节日,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对应关系,作为一套绘画呈献宋徽宗的。同样,徽宗赐给外戚向氏,也是一并出手,保持其完整性。至于为何分开,是在元内府被盗所致。


《清》卷今藏于故宫博物院,《西》卷却散失了,那么,在一些传世的宋元这类题材的绘画里,有没有一张是《西》卷的临摹本呢,让我们能从中一睹这件“神品”可能的面目呢?


探索便开始了。


余辉想,既然这两件作品是一对姊妹卷,前者的图像必定能反射出后者的信息,然后探讨现存最早此类绘画的真实性,如能得到可信的图像,据此往下寻找临摹本就不难了。


依照《清》卷的基本样式可以推导出《西》卷的画面形态:首先,图中的西湖即金明池大多是写实的,建筑布局、景物和人物、舟船的活动与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的记述大体相近;其次,其建筑样式必须有宋代北方的时代特性;第三,《西》卷的构图与《清》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像《清》卷的“城内”、“城外”那样,也会有“池内”、“池外”的布局;第四,画幅的高度肯定一致;第五,绘画手法相同。


《东京梦华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西》卷的内容为何必须与之一致呢?《东京梦华录》是宋人孟元老记述北宋京师开封城的文献,其中也真实地记录了“争标”一景,如果《西》卷是写实的,就应该和文献记载一致。



探索:一次改变,元人《龙舟夺标图》浮出水面

经过研究,余辉发现,现存最早画龙舟竞渡题材的是南宋《金明池争标图》页,但图是册页形式的,所以不可能是张择端的《西》卷,但它内含关于金明池较为准确的图像信息,给查寻工作带来契机。


将《金明池争标图》的方形构图改成长条,即裁去其上下宫墙,再将御用大龙船移到右侧,成为卷首,另一张与之布局相近的画出现了,那就是元人《龙舟夺标图》卷。


张择端(款)《金明池争标图》页 天津博物馆藏


元代佚名《龙舟夺标图》卷(故宫博物院藏)


据余辉介绍,元人的《龙舟夺标图》卷(故宫博物院所藏)没有署名,也没有题跋,画的高潮是10条龙船横跃湖面后,正争先恐后地穿过拱桥桥洞,最先到达目的地的龙船扑向立在水殿前的锦标……,那是一根挂以锦䌽银碗之类标杆,一位头戴长脚幞头的显赫人物正在观看,身后有9位大臣侍立同观。与《东京梦华录》所载一致。


这是巧合吗?在构思路径和画面结构上,《龙舟夺标图》卷与《清》卷有许多对应关系,如《清》卷的高潮是船与桥在即将相撞的那一刻化险为夷了,《龙舟夺标图》卷的高潮也和一座拱桥发生了构思和构图上的关系。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佚名《龙舟夺标图》卷(故宫博物院藏)局部


《清》卷是将城门(辅以土墙)将长卷画面分割成城里和城外两个部分,进城后经过几家店铺,画面在喧闹中结束。《龙舟夺标图》卷的高潮结束后,岸边是一道宫墙和宝津楼也将画面分割成池内和池外两个部分。最让人没想到的是,两卷建筑的斜面角度几乎都是一样的,恰恰都是45度左右,因此两卷视平线的高度也基本一致。


《清》卷与《龙》卷的45度画面分割线


在尺幅衡量上,《龙舟夺标图》卷与《清》卷的尺幅高度几乎一致,前者为25厘米,后者为24.8厘米。作为姊妹卷,高度必须一致,长度未必一致,不会差距太大。但《龙舟夺标图》卷的长度仅有114.6厘米,与长达528厘米的《清》卷极不相称,细查《龙舟夺标图》卷首尾两处的建筑均不完整,所以,很有可能是裁损所致。完整的《龙舟夺标图》远比现存的来得长。


还有一个问题,《清》卷是设色的,而《龙舟夺标图》卷却是白描,不符合姊妹卷的统一画法。据著名美术史论家薄松年先生告知,明代孙鑛《书画跋跋》续卷三载:《清》卷“初落墨相家,寻入天府,为穆庙所爱,饰以丹青。”说的是,该图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查抄宰相严嵩府邸获得的,明穆宗隆庆皇帝喜好此图,命画师添加了颜色,改变了《清》卷原为墨笔的基本面貌。也就是说,《清明上河图》最初也是用白描墨笔绘成的。


在余辉看来,这也是意外的重要收获,但远远还没有结束。


通过比较张择端《清》卷、南宋《金明池争标图》页和元代《龙舟夺标图》卷的构思和构图,可以断定元人《龙舟夺标图》卷只是保留了《西》卷的高潮段。



摹者:或是管理元内府藏图书的画家王振鹏

画找到了,临摹的人会是谁呢?余辉也进行了进一步的考证。


据《清》卷尾杨准的跋文:“我元至正之辛卯,……有以兹图见喻者,且云图初留秘府,后为官匠装池者以似本易去,……准闻语,即倾囊购之”。可知在1351年之前,《清》卷尚未被盗,就藏于元内府,与姊妹卷《西》卷当在一起。此前管理元内府藏图书的机构秘书监的典簿即画家王振鹏。


王振鹏就是临摹者吗,他有机会接触原画吗?答案是肯定的。王振鹏----------他的简历要加在这里。据元代《秘书监志》卷九记载,王振鹏于延祐元年(1314年)入职秘书监,“延祐(1314年-1320年)中得官,稍迁秘书监典簿,得一遍观图书,其识更进,盖仁宗意也。”(《王知州墓志铭》)明代王士祯《池北偶谈》卷十五记录了他奉旨临摹古画的史实,从传为他的一批龙舟题材长卷来看,他一定有条件接触到藏于内府的张择端姊妹卷,特别是《西》卷。宫廷画家利用内府藏画提高创作能力在当时也颇为普遍。


目前所知传为王振鹏表现龙舟竞赛题材的长卷大约有10幅左右,都是大同小异,皆为北宋皇室观看禁军表演龙舟夺标的情景,均为王振鹏款或印,实为元人临摹王振鹏之作,其尺寸较《龙舟夺标图》卷高出5到10厘米左右,与《清》卷高度不符,景物也烦琐一些,是“繁本”,唯独这张《龙舟夺标图》符合“姊妹卷”的条件,可能是张择端《西湖争标图》的临摹本。


经过层层深入的推敲,两张看似毫不相干的故宫博物院馆藏画作联系在了一起,让我们知道了传世神作《清明上河图》还有一个“同胞姊妹”,并看到了它可能的模样,更收获了《清明上河图》曾是白描绘制的事实。也许,更多的发现还在后面。



本期制作|南风知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