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招商引资内参
原:招商引资内参(ID:zsyznc)。招商引资首席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绝对现场  ·  名医到院区 | ... ·  2 天前  
共同体Community  ·  深圳市第三儿童医院,开业时间定了! ·  2 天前  
共同体Community  ·  深圳市第三儿童医院,开业时间定了! ·  2 天前  
闽南日报  ·  延时门诊!漳州市医院最新通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招商引资内参

副省级城市深度调研报告:如何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招商引资内参  · 公众号  ·  · 2024-03-03 16:24

正文

招商引资内参导言

如何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是当前很多地方思考的重要话题。我们注意到,近日中共长春市委围绕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对固发展长春区域创新中心地位开展了深度调研,形成了一份详实的调研报告,极具参考价值,招商引资内参(微信号 zsyznc )选择该报告供参考。

【招商引资内参正文】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关于巩固发展长春区域创新中心地位的调研

中共长春市委

2023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为新时代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长春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城市,科教资源相对富集,拥有高等院校 49 所、独立科研机构 83 家、各类高层次人才超过 35 万人、在校大学生近 60 万人。当前,长春正在巩固发展区域创新中心地位,推动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但客观分析,长春的创新资源整合不够,域内科技成果本地转化不足,科技对产业创新支撑引领作用还不够突出,科教资源优势还没有很好地转化为发展优势。

2023 年,我们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过程中,组织全市上下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将科教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问题作为重点研讨案例,在深学细悟中找不足、找方向、找动力,寻求破题之策。其间,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带着如何发挥好科教资源优势的问题,深入 17 个县(市)区、开发区, 40 余户企业, 8 个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专题调研,组织召开相关座谈研讨会。在深入学习调研和座谈研讨过程中,同志们深受触动,形成共识:解放思想时不我待、创新发展刻不容缓,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注重扬优势、补短板、激活力,把创新作为培育老工业基地内生发展动力的主要生成点,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在全市打一场创新突破攻坚战,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路。

01 完善体制机制,奏响政产学研协同的创新“交响乐”

调研组来到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园。“产业园是政府和研究所共同酝酿和推动的成果”,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园负责人介绍道。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被誉为新中国“光学事业的摇篮”,在光电领域拥有众多前沿技术成果,近年来立足市场需求,加快推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支持院所成果落地,吉林省政府、长春市政府、长春新区联合光机所共建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总建筑面积 15 万平方米,先后孵化企业 140 余家,孵化出的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东北首家独角兽企业,长春光华微电子设备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是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长春市还为光机所“量身定制”了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园,迅速培育壮大了长光辰芯、长光辰英、长光大器等企业。如今,光电信息产业园一期全部投入使用、二期即将完工、三期正在加快建设,“长光系”成果批量落位,推动长春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国又一“光谷”。

光电信息产业园的成功建设,使我们更加深切地领悟到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重要指示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事实上,每家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有独特的资源和优势,也都有深化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强烈愿望。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治莹说:“吉大与长春使命共担、发展共享,双方的深入合作既是长春依托高校实现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吉大立足长春、融入长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现实需要。”

调研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发展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下决心从体制机制入手,全面建立与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加紧密的对接合作机制。 2023 8 月,长春市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成立,成员单位包括长春市委市政府和吉林大学、光机所等 12 家在长高校和科研院所。委员会主席由各单位负责同志轮流担任,目的就是让创新主体有责、有名、有实,真正实现“政产学研协同、地校院企携手”。首任轮值主席姜治莹表示,要筑牢人才“蓄水池”、建强创新“策源地”、打造转化“生态圈”,汇聚资源力量,实现发展共赢。

新的体制机制成为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强磁场”、“加速器”。长春市区两级党委政府与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同题共答、同向发力,高质量、快节奏打造合作的平台载体。吉林大学与长春新区共建吉兴产业园,总占地面积超过 30 万平方米, 2024 4 月将实现一期开园,主要承接吉林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及校友投资项目的产业化,“商用车液力缓速器”、“低成本高性能镍电极制备”等 8 个项目将首批落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与长春新区共建长智光谷产业园,已经进驻的长春长光博翔无人机有限公司研发的“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突破了诸多无人机飞行动作极限,可在零下 40 ℃、高海拔环境下正常工作。长春理工大学与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建芯光产业园,在签约仅一个月后就正式开园,以“芯”为特色、以“光”为优势,已引入企业 49 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 8 家。入驻该园的珩辉光电测量技术(吉林)有限公司总经理常帅表示,芯光产业园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的政策支持、专业的保障能力,这些都是吸引企业落位的重要砝码。

截至 2024 2 月,长春首批合作共建的 8 个科技产业园区已有 5 家正式运营,目前已启动新的建设计划,比如围绕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正在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谋划建设未来农业科技产业园,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科技力量。我们的方向是,通过共建园区载体,持续深化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努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

02 聚焦瓶颈制约,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春为国家贡献了一大批高水平技术成果,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第一台大型经纬仪等都在这里诞生。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长春创新实力不断提升。但认真对照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重要指示要求,我们在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重大瓶颈问题上还有差距。

为全面摸清创新资源“家底”,长春组建了 4 个科技成果转化专班,面向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扫街”行动,几个月时间遴选出适合本地转化项目达到 226 项。“扫街”行动使我们清醒看到,长春仍有大量科技成果“待字闺中”。深入分析不难发现,目前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有:一是机制问题,一些科研人员虽有创业意愿,但成果权属、利益分配、保障机制等相关制度不够健全,增加了创业的后顾之忧;二是融资问题,初创企业往往受困于“从 0 1 ”的启动资金不足;三是市场问题,科研成果在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上的可行性,仅靠科研人员自身有时很难判断;四是技术问题,一些项目仍有核心环节需要攻克,单凭一己之力很难完成。

“坚持创新思维,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攻坚提出的重要方法。在发展实践中,我们深刻领会这一方法的精神实质,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工作的关键,把满足转化需求作为努力的方向。

围绕破解机制瓶颈,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哪里弱就帮扶哪里,积极探索新型科研组织模式、科技评价制度、扶持奖励政策、服务保障机制,努力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完整闭环。

围绕破解资金瓶颈,依托政府引导基金“长兴基金”设立科创类母基金 100 亿元, 2023 年支持域内科创类项目 20 个、总投资约 13.8 亿元。设立国有资本率先投入的未来种子基金,总规模 10 亿元,容错率 50% ,投早、投小、投科技,培育小企业、小项目长成“参天大树”。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的“自动轮智行底盘”项目,可实现车辆重载下的横行、斜行、直行,技术水平在国内外居领跑地位,但之前苦于资金难题,项目迟迟无法启动。获得未来种子基金支持后,企业发展信心极大增强,并成功落位吉兴产业园辅园(高新创投产业园),有望成为新的独角兽企业。

围绕破解市场瓶颈,长春市与吉林大学共建了吉林大学概念验证中心,邀请专家对实验室成果进行审查评估,深度挖掘其商业价值,找准影响转化的关键症结。“柔性电致变色薄膜”是汽车、建筑等领域低碳发展急需的一项新技术,吉林大学张宇模团队在该领域取得创新成果后,对相关技术项目是否可以转化、如何实现转化一度陷入迷惘。在吉林大学概念验证中心,该技术项目接受了充分的市场化、商业化、专业化验证,被证实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目前正在加速推进。 2023 年,这家中心先后帮助 78 个科技项目进行概念验证,助力科研人员实时把控产品市场及发展趋势,促进基础研究方向与市场的无缝对接,目前有 23 个项目正在加快产业化。

围绕破解技术瓶颈,长春实施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机制,助推需求与成果“双向奔赴”。 2023 4 月发布榜单后,立即引起广泛关注,收到立竿见影效果。富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其车载远程通信终端需要集成数字音频广播功能,但在这一领域一度遇到技术瓶颈,如不解决就会直接影响红旗海外版车型的量产和布局。将此攻关需求上榜之后,通过优中选优,一家科技公司成功揭榜,包括 3 名博士、 6 名硕士在内的项目团队已经完成播放功能验证,正在进行软件控制等功能开发,有望近期破解各项难题。 2023 年,长春立项实施“揭榜挂帅”项目 7 项,有力推动车载软件、轮胎质检、半导体设备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加速突破。

瓶颈问题的有效突破打通了转化的通道。 2023 年,长春科技成果本地转化 2050 项、同比增长 141% ,今年力争转化 3000 项以上,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到振兴发展的实践中。

03 服务国家战略,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长春的发展改革史,是一部创业创新史。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长春为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而且在轨道客车、光电技术、生物制品等领域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新时代新征程,长春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努力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动我国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实现技术自立自强,做强做大民族品牌”重要指示精神,努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全面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汽集团董事长邱现东说:“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在颠覆式转型升级,我们必须紧抓时代发展机遇,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一汽集团着力在电池、电机、电控和智联、智舱、智驾、智算、智能底盘等领域实施技术攻关,已累计突破 494 项关键核心技术。 2024 1 月,一汽集团汽车总销量达到 29.68 万辆,取得了“开门红”。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套高温超导电动悬浮全要素试验系统, 2023 年成功完成首次运行,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吉林一号”在轨卫星已经达到 108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