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服务客户的过程当中,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在过去6年里,那些一直持有我们的那些老客户,获得了好几倍的收益。但是也有一些投资人,希望能抓住更好的投资时机,却总是买在高点,卖在低点,几年下来并没有取得更好的收益。
在同样一个市场环境中,投资了同样的一个产品,为什么会有很大的收益差距呢?
那些伴随我们走过6年的投资者,也经历了同样的市场。2013年的市场极度低迷,2015二季度市场极度乐观,到极度恐慌,2018年爆发贸易战,全年市场指数下跌了25%,这些投资者都经历了。
差别就在于过往获得高收益的投资者虽然经历了千股跌停,千股涨停,承受着过程的波动,承受着过程的煎熬,但一直坚定的长期持有,最后终于拿到丰厚的长期收益。
大部分投资者并没有严谨的择时依据,更多是依靠情绪和直觉来做出投资决策。用这样的方式投资,容易错过一个优质基金产品长期带来的回报。
我认为那些长期持有我们产品的投资人,之所以能获得高收益,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一个正确的投资理念和方法。这些投资人在往后的投资中,也更能聚集财富。这里给大家分享两点感触。
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指人们总是倾向于以最近的趋势来无限度的推断未来的趋势,更直白的说法:人在投资中都会过度的关注最近发生的事情,然后认为最近发生的事情在以后也会继续发生,再然后展开“线性联想”引发对短期走势的判断联想,引发了特有的情绪,在情绪影响下开始了变形的操作。
比如说:开年以来科技股等板块涨得不错,有一种情绪的声音会越来越响亮。
“现在股票涨得这么好,以后肯定也会涨。哇,现在这个基金这些板块都没有配置,这样赚不到多少钱呀,不行我得赶紧去买些那些板块的配置产品”。
针对这个现象,普通投资者的操作思路分析是这样:
短期上涨->长期上涨->贪婪->买入
就这样,很多人追涨,进去了……
反过来,回到18年10月份或者12月份。把上面的分析的“涨”字换成“跌”字,近因效应在熊市下跌的普通投资者心中也会出现响亮的情绪声音。
“现在股票一直跌,情况这么差,以后肯定也会跌。我要是现在买进去,那肯定是亏钱的呀,不行,我才不要买,我要赎回,我要退出”。
短期下跌->长期下跌->恐惧->不买甚至是卖出
就这样,便宜的时候很多人反而不敢买……
近因效应,就是这样带来过激的情绪,过于乐观,过于悲观。对于这点,过往实现多倍收益的老客户他们经受住了“近因效应”在过往极端行情中带来的情绪影响,没有去做一些无谓的操作。这对于未来投资其实同样适用,在情绪感知和处理上,坚定陪我们走过6年一直持有的客户对于“近因效应”的影响处理占优。
·心理账户:指人们根据资金来源和用途等因素将资金进行心理上的归类。在“经济账户”中,所有人对于每一块钱的认知是一样的,都可以用货币价值来衡量。但是在“心理账户”中,一元钱与另一元钱却是不同的感知,从而有不同的态度对待。当今市场中,投资者也容易按照自己心理账户的“平衡和快感”来做投资决策。比如,投资者容易对现有现有投资成本“追溯调整”,追溯至自己的成本价,来衡量当前投资。从这点意义上看,老客户赚钱效应产生,老客户的成本价形成的心理账户明显比新客户更有安全垫。从心理账户的影响,不难看出,老客户可能更能接受市场的波动,老客户的赚钱效应已经在不知觉心理层面又进一步占优,更能克服市场波动带来的心理波动。当然,对于未来,大家其实都是一样,想要和“赚钱的老客户”一样,那答案其实很简单,充分认知“近因效应”“心理账户”对每个人的影响,拉长眼光,考虑更长的时间,把握长时间的维度,排除短时间的“阶段性噪音”。2020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