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8年3月26日清晨,研究生陶崇园跳楼自杀,更悲惨的是,
这一幕竟然发生在自己母亲眼前。
更让人痛心的是,陶崇园死亡之后,迎来的竟不是真相的回归,
而是王攀的污蔑及校方息事宁人的态度,他们近乎冷血地殴打寻求真相的同学、并多次公关微博等各大平台。
但我们悍守的正义又怎能被冷血变态所践踏,许多知乎的朋友自发组成举报小组对王攀进行举报,且很多知友都努力作答,
再次把陶崇园命案刷到热点榜第一:
但除却满怀愤怒地讨伐王攀、寻求真相,还陶崇园一个清白之外,除却在热点当道之时头脑发热大呼正义之外,
我们更应深究其背后的缘由。
不然此类事件永远不会终止,此次热点过后,我们会看到下一个陶崇园跳楼,并再一次面临即便赢得胜利、但再也挽回不了一个鲜活生命的悲哀结果。
而我对此事的关注点则聚焦
在陶崇园与导师王攀你来我往的对弈中:
我们看到,在陶崇园研究生期间,王攀把他当做
做家务的佣人和外卖小哥使唤、并撕毁推荐陶崇园去美国读博的协定、甚至逼他下跪、叫自己爸爸:
王攀取消陶崇园推荐资格
而在这种已经近乎凌辱的状况下,陶崇园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忍。
当陶崇园终于再次无法忍受,几欲崩溃而向父母倾诉之时,迎来的回应依旧是:
“再忍忍,吹捧他一下也不会掉块肉”
在得知晓陶崇园的这种状态之后,父母并没有给他一个宣泄的端口,更没有教他如何反抗,而是一昧的让他
“忍
”,甚至让他去
“吹捧”
。
并用一种
近似于亲情压迫
的声音告诉他,
多想想爸爸妈妈:
显而易见,陶崇园自小受到的便是典型的
“忍”式教育
。于是他面对凌辱,
选择的是一忍再忍,在难以忍受之时再忍一下。
而一个人在最痛苦绝望的时候需要的是什么?
是理解和倾诉啊!是一种支持自己去反抗的力量啊!
而陶崇园什么都没有得到,他的父母只是让他
“再忍忍”
,并且只有简单粗暴却近乎压迫的
“我们爱你,请你不要选择死”
,
而不是对反抗的支持乃至一点点理解。
但忍就意味着无法排解,它只是一种压制,它不会使不良因子消散,反而会在身体里几何倍的膨胀,直到身体终于承受不住这种憋闷在心中的
“怨气、无奈、绝望”
时,
它就会无法遏制的爆发
,而爆发的方式只有两种,
一种是两败俱伤,一种是自我毁灭。
但对“忍”的坚守,依旧让陶崇园选择了不危害任何人的自我毁灭。
中国是一个非常擅长忍的民族,可却没有人教我们学会反抗。
二、
忍在中国的另一种典型展现之处,就是
家暴
。
经官方调查,2017年全国
2.7亿个家庭中约有30%的已婚妇女曾遭受过家暴,
而我国女性在经受家暴之后,普遍选择的不是反抗,不是求助,而是
“忍”。
其中
仅9.5%
受害者会选择报警求助,
并且其中一半以上的求助者,认为家暴只是家务事。
“忍”的品质已经深入中国人的骨髓。
我们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但很多时候,“忍”带来的,并不是“风平浪静”,而是更惨烈的爆发。
于是我们看到,2009年9月2日,李静不堪忍受丈夫程喜平的殴打、摧残和性虐待
最终选择服毒自尽。
2015年温州市曹某因无法忍受丈夫王某的虐待,她先是在王某熟睡时用菜刀砍伤王某左侧大腿,王某惊醒后便呼救逃跑,随后曹某持菜刀追赶,在宿舍门口又砍了王某右侧大腿,致其倒地。此时,邻居发现情况并立刻报警。因怕王某被救活,曹某又取来一把水果刀捅向他的腹部,
最终男子丧生,女子被判8年。
14年8月17日,瓯海一女子姚某手持铁棍猛击丈夫方某头部数下将其杀死,
杀死方某
后,姚某拨打了110、120,换上干净衣服后告诉同事她杀了方某。
而两人结婚已有15年左右,育有4个子女。
这样的例子在我国的家暴档案中不胜枚举,就连所谓的
成功人士李阳也不能幸免:
2011年8月30日,李阳在家中对Kim实施家暴,致Kim额头、耳部、腿部等多处严重受伤:
李阳妻子Kim曝光的家暴照
但与万千中国女性同的是,Kim选择的是
坚决反抗,而非一味隐忍
。她在微博发出多张受伤的照片,对李阳进行控诉。最后她成功摆脱了李阳,并夺回自己孩子的抚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