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和“独立”二词,
不时又会一起被摆上桌面,
这不是什么新鲜事。
你以为能实现的只有《欢乐颂》里的“五美”?
其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对姐妹。
她们生长在小城,
从未参加任何艺考培训,
却相隔十年,
前后分别都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
姐姐徐小婷是敢想敢做的行动派。
18岁独自赴重庆参加艺考,
从中戏毕业后开始当导演、写书,
运营粉丝数十万的微信公众号,
包括个人微信公众号徐小婷、SHOOTING,
创投号:“嗅号外”等,
还开了两家餐厅、一家公司,
在媒体圈混得风生水起,
成为一名“多栖”媒体人。
妹妹徐小娴则是慢热型学霸。
仅一个多月的艺考准备,
却拿到了中戏、北电、上戏3所学校5张通知书。
进入中戏后,
更是连续每年摘得国家奖学金、学院一等奖学金,
并以专业第一的成绩,
免试保送中央戏剧学院研究生。
荧屏背后的生活,
总是会让我们路人忍不住驻脚观望。
艺考的苦,训练的累,
没有强大的独立与自控能力,很难坚持下来。
反观近年来不断有更多的成功女性,
“开班授课”教你如何独立。
她们说:“长得漂亮是优势,活得漂亮是本事。”
她们说:“明明靠脸可以吃饭,却偏要拼才华。”
她们说:“女性一定要有追求,还要经济独立。”
她们说:“买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算投资。”
而徐小婷和徐小娴两姐妹,
写得一部《我喜欢这样独立的自己》(阅读原文链接),
用文字记录下独立女性的成长之路,
回忆参加艺考的经验和诀窍、
眼中的中戏、
和明星同学的相处,
以及影视制作行业的个中幕后故事等。
她们在新媒体时代优雅从容地生存,
发自内心地喜欢独立的自己。
她们告诉你,独立和依赖,
并不矛盾,可以同时存在。
她们有同样的轨迹,却过着不一样的人生。
真巧,我也喜欢这样独立的你。
因为,
青春与梦想同行,独立总会散发光芒。
书中带温度的文字,
一如徐小婷,总是挂着自信又甜美的女王式笑容,
像朋友一般,与你分享独立女人的斑斓世界。
徐婷,中央戏剧学院2006届毕业生
2017年,徐婷大学毕业的第十一年,比她小十岁的妹妹徐小娴也即将本科毕业。
徐婷大学毕业后就接到了剧本,然后到了电视台做导演,已经很幸运。但是徐娴比她还要幸运,妹妹被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现在的妹妹也在写剧本,还可以留在学校里面跟着行业内顶尖人物继续深造。
妹妹的幸运除了高智商之外,有很多原因是能得到名师指路。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行走路上,有个过路人给你提醒一下,很多本来可能错过的风景可能就留意到了。
徐婷经常跟我的朋友们提起她的妹妹,是我认识的人里面,唯一一个靠读书还能靠奖学金赚钱的人。
她和妹妹一起写了这本书《我喜欢这样独立的自己》(当当、京东等网站及实体书店有售),她们都是17岁离开成长的小城市到北京读书,然后认识各种各样的朋友,开始对生活,成长,职业,梦想有自己的发现和观念。
因为独立的思考,她们都没有受限制我们普通的背景,为了打开自己的格局,她们找到了很多方法也遇到很多贵人。她们经常说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但是应该怎么样做好准备?
姐妹做了很多准备也并没有看到暂时有什么用?但是没关系,只要做好了准备,你走过的路,见过的花,认识的世界都会在最适宜的时机发生擦碰,然后让你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
这两年徐婷在微博(@徐小婷shooting)等地方做很多新女性价值观的输出,也看到越来越多独立女性的崛起,她常常认为女性最好的时代要来了,不要辜负自己,也不要辜负时代,才能在你生命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不遗憾不后悔也从不放弃自己。
徐娴,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2017届本科毕业生
转眼间徐娴(微博@徐小娴娴)也要毕业了,她对母校有着浓烈的不舍,一腔热血想为母校做些什么,幸运的是她还可以在这里继续学习三年,还可以继续在这个个性张扬又包容欢乐的常青藤校园里面怀着感恩之心像一个孩子一样在良师益友的陪伴下成长。
创作这本书的出发点是出于姐妹俩和每一位中戏人一样对母校浓烈的感情,希望能记录我们姐妹俩前后十年考上中央戏剧学院的故事,希望能在这本书里面记录下我们所经历过的喜怒哀乐,那一个个感动好玩有趣的瞬间,在很多年以后翻阅起这本书的时候还能让把模糊的记忆变得清晰生动起来,可以和故事里的同窗好友们一起回忆我们曾经在戏剧学院度过的美好欢乐的时光,她的微信公众号“中戏学霸徐小娴”将给我们继续分享她的故事。
求真创造至美,是每一个中戏人一生奋斗目标,感谢我们的母校——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快乐!下一段旅程要更美好。
《我喜欢这样独立的自己》新书签售分享活动预告
活动时间:7月6日 下午3:00-5:00
活动地点:北京老书虫书店(北京市朝阳区南三里屯路4号楼)
推荐阅读:
知识窗┇参加毕业典礼,学位服该怎样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