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十点读书会
十点读书会,遇见一群爱读书的人,做一些有趣的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蓝钻故事  ·  颜值寓意双在线,新年的仪式感这就来了 ·  2 天前  
慈怀读书会  ·  人到中年:随和、随缘、随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十点读书会

为什么你工作十年,工资还和新人一样

十点读书会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1-16 22:01

正文




文 | 樊登

选自新书《罗辑思维:我懂你的知识焦虑》

在招聘的时候,当一个年轻人跑来跟你说:“我想到你们公司来工作。”你也觉得这孩子不错,打算要他的时候,你要问他这样一个问题:“你到咱们公司打算干几年?”


他可能有点愣,会说:“我……我打算干一辈子。”凡是打算干一辈子的,你怎么回答他?


“我们这里不招要干一辈子的人。”想干一辈子的人是想在这里干吗?养老。所以,我们不能够招要干一辈子的人。


你要告诉他:“人生很漫长,咱们互相之间也不是很了解,你刚到我们公司来应聘,所以对我们公司的情况也不太清楚,我希望你对你的人生能够有一个规划。


如果你有一个规划,你觉得最起码能在咱们公司干几年?”让他想想看。


如果他是一个有想法的人,他也许会回答:“四年吧。我觉得无论怎么样,无论发生什么事,我最起码能够干四年。”


第二个问题更重要,你要接着问他:“四年以后,当你离开咱们公司的时候,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个员工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三四年,他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肯定不会是工资和奖金。发的那点工资和奖金早就花光了,所以那点钱对他来讲只能养家糊口,绝对不是他最大的收获。


他最大的收获一定是他自己的成长,他成为一个不一样的人,他拥有了更多的社会资源,他拥有了更多的经验,他拥有了更多的技能,他的价值观得到了提升。


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员工跟我们谈起任何事总是说:“这件事有没有钱?有没有加班费或者补贴?”


我们过来人都知道,那点钱对一个人来讲并不重要,但是我们的员工却总是盯着那么点儿钱,原因是什么?很简单,因为没有人告诉他,他还应该有一个更大的目标。


我有个师弟是麦肯锡的合伙人,他告诉我,麦肯锡的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的时候,一定要问应聘者这样一个问题:“当你离开麦肯锡的时候,你下个目标是哪家公司?”凡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人,才会珍惜眼下的工作,好好地工作。


“四年以后,当你离开这个公司的时候,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就能够把员工点燃。


什么叫作“把员工点燃”?我讲过一本书,叫《干法》。这是一本特别经典的书,日本的稻盛和夫先生写的。稻盛和夫先生是日本唯一一位在世的“经营之圣”,他创办了京瓷、日航、第二电电,全都是世界500强公司。


老先生七十多岁的时候患了胃癌,还出来重整日航,在此做成了世界500强,是特别厉害的一个人。


在《干法》这本书里,稻盛和夫把员工分成三类:


第一类叫自燃型,就是自己划个火柴就能把自己烧着了。自燃型的人,不用任何人管他,他自己就会玩命干。


第二类叫点燃型,你给他做做工作、谈谈心,然后划根火柴烧他一下,就能把他烧着。


第三类叫阻燃型,你拿火焰喷射器喷他,喷完他还是原样,就像陶瓷做的一样。我们生活中就有很多阻燃型的员工。


我有一个朋友,在杂志社当编辑,经常跟我抱怨:“你知道吗?我现在练成了一招。”


我说:“什么招?”


他说:“我编辑任何文章,只用三个组合键,就是Ctrl+V、Ctrl+A、Ctrl+X,多一个我都不用。”


我问他:“你干吗这么挑战自己?”“我要对得起单位给我的那份钱。因为老板给钱太少,所以我只用Ctrl+V、Ctrl+A、Ctrl+X这三个组合键,就把这份工作对付了。”


我问他:“你这样做编出来的文章好吗?”


他说当然不好了,只能算凑合。


我说:“那你的水平这几年是进步还是下降了?”


“下降得厉害,我现在出去找工作都找不着。”


“那你何苦呢?你让自己的水平不断地下降,然后整天Ctrl+V、Ctrl+A、Ctrl+X跟老板这么对付,为什么要让自己的身价不断地贬值呢?”


你们知道他说什么?他说:“我有什么办法?谁让他只给我那么点钱?”


大家明白这个死循环了吗?因为老板只给这么点钱,所以他只能凑合;他这么凑合,所以老板讨厌他,就给他更少的钱,于是他就倒霉了。


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说句实话,到处都是。还有很多人把这叫作“职业”,说:“我这个人是很职业的,给多少钱办多少事。”


这叫职业吗?这是职业杀手的职业:你想要谁的腿,给我8000元;想要谁的命,给我2万元。而我们作为一个打工者,老板只给我们8000元,我们能不能干2万元钱的活?老板给我们2万元,我们能不能干10万元的活?


你的价值不是取决于老板给你多少钱,而是取决于你创造了多少价值、你的能力有没有得到提升。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道理。但是,为什么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人,就像我这个朋友一样,本身是很优秀的人,当年高考成绩也很好,上了很好的学校,现在会是这样的心态呢?


说到底,中国的教育提供的就是一个不合格的产品。全世界的教育流派,不管是蒙台梭利还是萨提亚,核心都是一件事:


塑造一个人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一个人的自尊是来自内在的,尊严感不是来自于别人怎么看自己,不来自跟别人怎么比较,不来自别人怎么对待我,而是自己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孔子就是这样的人,用他的话说就是“行所当行”,就是你对我好,我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照样对你好,因为对你好是我的需求。


当一个人有了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的时候,他才会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因为别人怎么对他,所以他故意要做那些跟别人对着干的事。


而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破坏了孩子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我们的办法就是排名,跟别人比:


你看他们家怎么样,他的成绩多好;他考了211或者985大学,你只考了个二本。总要找一个对比的对象,所以我们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基本上丧失殆尽。


很多人高中毕业的时候都会去烧书,把所有课本、习题、试卷付之一炬,因为他们痛恨学习这件事,他们从学习里面根本找不到本应该有的乐趣。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很多员工,整天在拿老板怎么对自己,来决定自己该怎么做。



罗振宇,人称罗胖,知识社群《罗辑思维》创始人。主讲的知识型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累计播放超过6亿次。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拥有900多万用户,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知识社群。《罗辑思维:我懂你的知识焦虑》12月26日全国上市!



公众号回复关键“领读包”

查看往期31本共读书目合辑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