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绍了美国波音公司的“星际客机”飞船在经历了一系列挑战后成功返航的过程,包括因技术问题导致的延期返航、空载返回地球以及与神舟飞船着陆方式的差异等。文章还解释了飞船着陆过程中的技术细节和差异。
由于氦气泄漏和推进器故障等问题,飞船最初计划返航时间推迟,最终选择空载返航。两位宇航员继续留在国际空间站等待新的载人飞船接回。
不同类型的飞船在再入大气层、伞降和着陆的步骤中存在相似之处,但在一些细节上存在差异,如打开降落伞的数量、着陆介质等。
神舟飞船在着陆瞬间出现火光四溅是因为返回舱底部的反推发动机启动,进行最后阶段的缓冲,以降低飞船着陆速度。
不同飞船的着陆方式和过程存在差异,采用了一些独特的技术。这些技术各有优势,无法直接比较哪一款飞船的技术是否先进。
大家关注了近
3
个月的波音“星际客机”飞船总算是返航了。在
6
月
5
日,美国波音公司发射了一艘载人的“星际客机”飞船去执行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将
2
名美国宇航员送上国际空间站。
在这次载人飞行任务中,这
2
名宇航员原本计划在国际空间站上生活、工作几天,在
6
月
14
日就返航的,但是由于“星际客机”飞船存在包括氦气泄漏、推进器故障等问题,导致飞船没法按期返航,返航时间一推再推。
一开始
NASA
、波音公司多次推迟了“星际客机”飞船的返航时间,甚至宣布要无期限延期返航,不过现在美国还是作出了选择,那就是让“星际客机”飞船以不载人的方式返回地球,也就是空载返航。
而这两位宇航员则继续留在国际空间站,等待
SPaceX
公司的载人龙飞船去国际空间站把他们俩接回来。这也就意味着,这两位宇航员原计划在国际空间站生活几天,现在不得不延长了在轨时间,需要到明年
2
月才能返航了。
在北京时间
9
月
7
日
6
时
04
分左右,“星际客机”飞船从国际空间站成功脱离,开始结束了为期近
3
个月的飞行之旅。在从国际空间站撤离后,“星际客机”飞船继续环绕地球飞行了
5
个多小时,随后进行了脱轨操作,进入了地球大气层。在
9
月
7
日
12
时
01
分左右,这艘空载的“星际客机”飞船成功降落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太空港地区。
现在美国方面不得不选择让“星际客机”飞船从国际空间站撤离返回地球,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国际空间站的对接口是有限的,由于“星际客机”飞船的延期返航,已经导致后续的载人龙飞船的发射延期了,为了给即将发射的载人龙飞船腾出对接口,“星际客机”飞船不得不撤离。
按照计划,
NASA
将在不早于
9
月
24
日发射下一艘载人龙飞船,将
2
名分别来自美国和俄罗斯的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星际客机”飞船的问题,不仅仅影响到了载人龙飞船的发射时间,也导致载人龙飞船的乘客减少了。
即将发射的载人龙飞船原本搭载
4
名宇航员的,但是为了接回“星际客机”飞船的
2
名宇航员,不得不减少
2
名乘客,给滞留在国际空间站的
2
名宇航员预留出座位。
神舟飞船着陆瞬间火光四溅
相信不是网友都看到了“星际客机”飞船着陆时的画面,这艘飞船的返回舱在进入大气层后,也是经受了近
2000
℃高温的灼烧,也需要穿过大家所说的黑障区,最后还需要打开降落伞进一步减速,直到安全着陆。
“星际客机”飞船整个返航的步骤和我们的神舟载人飞船、美国的载人龙飞船、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其实是相似的,因为这些飞船在环绕地球飞行的过程中,飞行速度都相当快,再入大气层时气动加热效应都很强烈,外部温度上升是避免不了的事情。
而且,飞船在下降的过程中,速度相当快,依靠飞船本身的阻力是没法实现安全着陆的,所以都需要打开降落伞,借助面积巨大的降落伞减速。
虽然整个着陆的步骤都是相似的,再入大气层、伞降、着陆,但是在一些细节方面,每一款飞船其实都会有一些差异。例如这艘“星际客机”飞船在伞降的过程中,是打开了
3
个面积巨大的降落伞,而我国的神舟载人飞船则是打开
1
个减速伞。再例如,“星际客机”飞船、神舟载人飞船、联盟号飞船都是在陆地着陆,而载人龙飞船则是溅落到大海上。
除此之外,在着陆瞬间,“星际客机”飞船和神舟载人飞船也存在一个很明显的差异,那就是神舟载人飞船在着陆瞬间会火光四溅,现场可以说是烟尘滚滚,而“星际客机”着陆瞬间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我们的技术不如美国?实际的情况并不是我们技不如人,我们的技术也非常先进。
下面这张就是之前神舟十七号飞船返航时,在着陆瞬间的高清画面。从画面中,我们确实是可以看到飞船在着陆瞬间,飞船返回舱底部还冒出了耀眼的火光,随着火光的出现,现场突然就出现了烟尘滚滚。这其实是神舟载人飞船返回舱底部的反推发动机启动产生的。
虽然借助减速伞、降落伞进一步减速,但是飞船返回舱在下降时的速度还是有点快,只能下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