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上文对负债端的剖析可以看出,商业银行负债端一般存款增长放缓、加大批发性融资的占比,而后者资金成本较高。那么,是什么使得银行在同业负债成本高企背景下,仍主动扩大负债规模呢?需从资产端来解释。
1. 资产端:贷款、非标仍是资产扩张的主要对象
从上市银行一季度末总资产增速来看:
(1)全部同比增速为12.07%,较16年年末的13.1%小幅放缓。其中,狭义同业资产压缩,同比-2.5%(主要压缩了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一部分是12-14年非标资产的到期,另一部分是MPA考核下季末压缩回购资金的融出);贷款同比增速提升至12.33%,其中16年个人贷款增速较快;债券投资同比增速降至24.38%(交易、可供出售、持有至到期这三个账户以债券投资为主);应收款项类投资同比增速快速降至5.68%。不过,部分前期放在应收款项类的投资在16年转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购买他行理财、基金、资产管理计划、资产支持证券等,因此,需要客观的看待三个债券投资相关科目的增速。
(2)分银行类型来看,大行总资产同比增速逆势回升,一季度同比从去年的三季度回升至11.4%,主要集中在债券、同业、贷款等;而中小银行增速放缓,股份制银行从16年年末的17.75%降至13.43%,主要压缩的同业资产、应收款项类投资;城农商行从16年年末的20.76%降至14.4%,主要放缓的同业资产。同时,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在信贷投放、债券投资科目增速较为显著(如下图),且股份制银行债券投资科目中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16年年末增速显著,同比从前期20%附近的水平增加至60%附近,主要是资产管理计划、购买他行理财、基金等,去年理财依靠同业理财再度快速发展,叠加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一度低于同业理财利率,中间存在一定的相对确定的套利空间,带动在商业银行表内相关同业资产占比进一步提升(后文会详细剖析广义同业资产)。
(3)但从环比来看,一季度新增资产配置以贷款和应收款项为主;结构上有所分化,一季度股份制银行明显放缓,资产端倾向于贷款,而城农商行资产端倾向于应收款项和贷款类资产。股份制银行受制于一般存款乏力,总负债增速仅0.55%,对应总资产增速0.81%;其中,贷款环比增速4.9%、应收款项2.4%、债券2.3%,而同业资产、现金与存放央行环比下降25.3%、4.9%。表明一季度负债成本较高背景下,尤其是部分股份制银行依靠发行同业存单房贷,资产端也倾向于收益率高的资产/高效能的资产,如能带来存款的贷款、非标等资产,而对同业资产、一般债券兴趣较小。城农商行也类似,压缩了同业资产,但其应收款项科目仍在快速增长,环比增速高达14.64%。大行也很有意思,过去应收款项科目增速整体较低,但今年一季度部分中小银行MPA考核压力较大,而大行考核压力相对较轻,叠加同业类资产收益率回升、风险资本占用地等特点,其逆势扩表,且主要投向贷款和应收款项类投资。
2. 债券投资:地方债为主、同业存单国债为辅,减持信用债
传统的债券投资(交易、可供出售、持有至到期三个账户)来看,上市银行债券投资科目同比增长24.38%,增速小幅下行;不过一季度在地方债发行极少背景下,环比仅3.3%。分银行类型来看,大行、股份制、城农商行的债券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17.4%、52.3%、24.3%,其中股份制银行的债券投资中有一部分将前期计入“应收款项”的购买他行理财、基金、收益权计入,口径变大导致其同比增速显著提高。不过过去两年,中小银行加大债券投资力度,如城商行对地方债、同业存单的配置力度均较强;而农商行一级托管账户总计从15年年终的300个增加至目前的753个,且对政金债、同业存单配置力度较强。而传统大行在2016年对除了地方债的其他债券配置力度较弱,少量增配国债、同业存单,减持信用债。
一季度来看,受制于一般存款增长乏力、资金成本较高、信贷需求旺盛等因素,大行为主的商业银行对债券的配置力度偏弱;但目前收益率上行之后,债券相对吸引力有所上行。2017年来看,考虑年底地方债置换压力减轻,商业银行表内的债券配置相对可以做到更加均衡,但关键仍在于负债端的压力能否减轻,以及资产端各类资产实际收益率的比较。
3. 细抠交叉金融业务和影子信贷全貌
基于上文的分析与梳理,可以发现两个特点:(1)应收款项这一科目过去几年快速发展,在上市银行资产端占比升至7.44%,绝对规模突破12万亿。过去其主要属于债券投资范畴,但近年来,主要是“各类受益权”。(2)从16年开始,部分银行应收款项这一科目放缓,但有的银行是真的环比下降,有的银行是转移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下。进一步,从各家银行报表附注对于“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披露,穿透之后,过去两年商业银行扩表的资金运用主要是通过各类交叉金融业务,即资产管理计划、资金信托计划,投向非标资产(包括信贷类资产、票据、企业债权),其次是同业理财、资产证券化、债券委外、公募债基和货基等,这其中一部分通过嵌套的方式达到提高收益、避税、减少风险资本占用、下沉资质、规避监管等目的。但由于不同银行在编制报表时标准不一,且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并未按照穿透规定严格执行,因此很难通过这两个科目的简单比较了解影子信贷、交叉金融业务以及委外、同业空转的全貌,尤其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仍是以债券为主,而各类交叉金融业务(包含委外)分布于应收款项、可供出售、交易、买入返售等多个科目。因此,需要穿透之后来看。
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本集团在未纳入合并的结构化主体中享有的权益[1],”(简称“享有的结构化主体的权益”),根据上市银行年报中的解释,是本集团通过直接持有投资而在第三方机构发起设立的结构化主体中享有权益,涵盖了应收款项、可供出售、交易等各个账户下的交叉金融业务。本集团通过持有该类结构化主体权益获取利息收入、投资收益。本集团对该类结构化主体不具有控制,因此未合并该类结构化主体。并在附注中披露其账面价值(含应计利息)和最大损失敞口。
具体的规模和结构来看:(1)上市银行方面,披露了“本集团在未纳入合并的结构化主体中享有的权益”的上市银行中,17家上市银行(以大行、股份制银行为主)合计规模约在11万亿,且主要在2013年-2016年上半年快速上升。资产配置方面,主要投向是资产管理计划和资金信托计划,合计占比高达70%左右(规模略超过7万亿);购买他行理财产品近年来占比也有所上升,从2015年的15%上升至19.2%,绝对规模在2万亿左右(同业理财规模在16年年末约6万亿);基金约8000亿;资产支持证券占比4.2%,约4000亿。(2)城商农商行方面,我们统计了近百余家城商农商行2009-2016年的“本集团在未纳入合并的结构化主体中享有的权益”科目,其中有71家城商农商行具有可比的时间序列数据。基于这71家城商农商行“享有的结构化主体的权益”来看,预计2016年年末合计规模增至6-7万亿。其中资管计划、资金信托计划占比为54%(约3.5万亿),理财产品占比近30%(约2万亿),资产支持证券8.2%(约5000亿),基金4.6%(约3000亿)。
汇总来看(如图表16、17),样本中的大中型上市银行和71家城农商行来看,交叉金融业务合计规模在17-18万亿,主要是2013年之后发展起来的,并在2014、2015年快速发展。股份制银行发展最早,各部分股份制银行在2016年下半年或17年一季度小幅压缩该科目;城农商行起步较晚,但在部分城商行总资产占比较高,且城商行整体来看,2016年仍在快速推进,预计近期在监管趋严下有所放缓;大行过去一直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但在今年一季度中小型银行MPA考核压力较大出资产背景下,承接了部分应收款项科目下的资产。结构上,资管计划+资金信托计划合计约10.5万亿,主要投向票据、贷款等信贷类资产,属于影子信贷的部分;理财(银行表内持有的同业理财)约4万亿,在15、16年快速发展;基金约1.1万亿,即银行表内购买的基金,在16年快速增加;资产支持证券约9000亿。 这也回答了本章开篇的问题,主动负债几何。
4. 监管从严之下,交叉金融业务何去何从?
上文全貌梳理之后,根据银监会6号文《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1)新开展的同业投资业务不得进行多层嵌套。要根据基础资产性质,准确计量风险,足额计提资本和拨备。严控银行理财嵌套,不得简单将银行理财业务作为各类资管产品的资金募集通道。(2)对于交叉性金融产品,风险责任原则资金来源于谁,谁就要承担管理责任,出了风险就要追究谁的责任。对于资金来源于自身的资产管理计划,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切实承担起风险管控的主体责任。(3)6号文规定审慎开展委外投资业务,严格委外机构审查和名单管理,明确委外投资限额、单一受托人受托资产比例等要求。规范开展债券回购和质押融资,严格控制交易杠杆比率,不得违规放大投资杠杆。
——银监会首次正式在文件中提及禁止同业投资多层嵌套。不过,“多层嵌套”的定义有待明确,几层算多层呢?尤其是现阶段很多银行自营资金投资了各类资管计划,对于存量的资管计划管理人,如何限制其嵌套有待商议。不过,同业业务增量空规模、存量消风险;限制自营投资多层嵌套,可以限制交叉金融风险,尤其是银行绕道进行资产违规出表、隐匿不良资产、信用风险下沉等起到限制性作用。
同业业务的调整不仅仅体现在负债端,在资产端的压力也不小。近期债券委外的赎回只是影响的形式之一。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银监会加强对银行各类业务的底层资产穿透和限制资管产品的嵌套将对新增业务起到较大的约束作用,对存量业务也存在不低的影响。一旦穿透到底层资产,银行计提的资本金提高以及拨备提升的情况下,将实质性的提高银行的业务成本。
虽然部分该项业务起步较晚的银行仍在扩张(包括一些中小银行),但现阶段部分股份制银行在2016年下半年已主动压缩应收款项科目下的投资;叠加监管对于嵌套、空转等严查,预计后续商业银行在交叉金融业务上创新的动力会被抑制。然而,仍存在两个问题有待商榷,一方面,如果这部分资金通过嵌套的方式,最终投向了实体经济,那么,在清理嵌套之后要确保实体经济的融资,否则容易发生再融资不畅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否按照规定,符合资本计提、统一授信及拨备率不良率统计、国家产业政策等,仍可以继续操作?从草根调研来看,目前部分银行倾向于在自查、银监会反馈自查结果之前暂停相关业务,且忙于应付各种检查小组。一些银行的应对方式是,随着这些资产的到期,银行可能会不再续接这些资产,或者主动的出售这些资产。不过抛压对存量非标资产的传导或有限,因为没有流动性,因而对债券市场的传导或更加明显,引发债市资产价格的调整并带来赎回压力。
[1]注:本集团在未纳入合并的结构化主体中享有的权益:为了更好地运用资金,本集团截至2016 年12 月31 日享有权益的未纳入合并范围的结构化主体主要包括由本集团或独立第三方发行和管理的理财产品、基金、资产支持证券、资金信托计划及资产管理计划等。本集团通过持有该类结构化主体权益获取利息收入、投资收益。本集团对该类结构化主体不具有控制,因此未合并该类结构化主体。(非保本理财被称为“发起设立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