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通过参与不同活动所获得的体验和启发,包括面对客户的销售技巧、直播经验对工作的影响、尝试不同的激励方法的实践、自媒体经验带来的商业思维以及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销售技巧的提升
通过参与喊口号、做操等看似尴尬的活动,提高了面对客户的销售技巧,学会了如何在面对客户时保持从容。
关键观点2: 直播经验对工作的影响
作者在直播中面对突发问题,通过不断锻炼提高了应变能力,这种经验对后来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关键观点3: 实践激励方法的体验
作者尝试不同的激励方法,包括OKR模式和KPI考核等,对考核、薪酬有了更多的实际体验和理解。
关键观点4: 自媒体带来的商业思维
通过自媒体实践,作者培养了商业思维,包括了解客户需求、提供对应产品、评估投入产出等,这对本职工作有很大启发。
关键观点5: 个人成长的核心在于体验
作者强调个人成长的核心在于体验,包括公司给的机会自己创造机会去体验更多事情,避免一直重复当下做的事导致麻木。
正文
01
课上,老师分享了一个例子:我们经常会看到店铺外有人一起喊口号、做操。外人觉得尴尬,但他们好像并不觉得有什么。店主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所谓的企业文化建设,另一方面,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些店大多有个共同的特点:都要面对客户。面对客户,人就要「脸皮厚」,否则要么推销时说不出口,没有业绩;要么对方提个问题,你没听清,又不好意思追问,那就会影响对方的体验。比如店员在门口喊口号,虽然会有点尴尬,但大家一起喊,压力就小多了;而坚持一个月两个月,大家也就习惯了。这种习惯,会不自觉迁移到类似的场景中。这样以后面对客户时,对方不耐烦了,你不会那么容易感觉尴尬,反而会继续推销产品。02
在 2024 年,我做了十多场直播。直播时,大家会在评论区提问。这些问题我提前没有准备,有些比较尖锐,比如「你还有时间来做直播?」;有些比较突然,比如「我失业了,该怎么办?」。对于直播的人来说,面对问题,必须回答,否则总觉得过意不去。所以这时候大脑必须高速运转,才能马上想到关键词,继而组织成语言进行答复。后来我发现,这些直播的经验,对后来我的工作有了帮助。我工作的场合需要主持和讲课。以前面对突发情况时,我会手忙脚乱。但今年,我发现自己好像没那么紧张了。比如有次主持闭营仪式,本来有一套固定的流程,但领导突然说想再听听更多学员的感受。当时我马上回想哪些学员跟我分享过心得、哪些学员表达能力比较强、哪些学员有特别的经历,然后便直接走过去,递话筒给学员,邀请他们做分享。事后,甚至有人以为我提前准备过;事实是,这些都是临时的。03
我虽然做人力资源,但主要负责的是招聘和培训,对于薪酬和激励没有太多的涉及——这是一个问题。我想要弥补。一个方法是听课,这样可以系统性地了解逻辑和方法,但肯定不够。我有两个助理,虽然大家都是业余时间合作,但我也尝试了不同的激励方法。比如 OKR 的模式,大家自报计划和目标,然后进行考核;也尝试过传统的 KPI ,我来定目标,再进行考核。以及,设置一些单项奖和临时的激励。因为自己花钱,这些体验让我对考核、薪酬有了更多的体感。04
我说,如果奔着所谓的变现,这其实有点难。但它有个额外的经验价值:以最低的成本了解商业思维。什么是商业思维?一方面了解客户需求,提供对应的产品(或内容);另一方面也要评估自己的投入产出,找到一个折中的平衡点。定位:我的受众是谁?他们需要怎样的内容?
分析:同类自媒体的特点是什么?
产品:我能提供什么差异化的内容?
关系:如何持续维护核心受众?
提质增效:如何提升自己的内容生产效率?
有了这些思考,回到本职工作中,会更容易理解公司的一些决策逻辑。
05
一种是公司给机会,去轮岗,去接触更多更难的事;一种是自己创造机会,去体验,然后再迁移回来。重复只会让自己变得麻木,最后无论工作了多少年,都像工作第二年一样:熟悉了,到头了。
这是曹将公众号第「 1325 」篇原创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