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懒熊体育
从商业财经角度来解读体育事件,还原一个好故事。体育不单是比赛,背后涉及公司、版权、商业竞争等资本故事。懒熊致力于打造体育商业第一媒体,让用户在这里读懂体育产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36氪财经  ·  2080元一张,售罄!中网有多赚钱? ·  昨天  
懒熊体育  ·  分享图片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懒熊体育

SpaceCycle获阿里1亿元B轮融资,不做快速扩张、主营收靠团课和服饰零售 | 创业熊

懒熊体育  · 公众号  · 体育  · 2018-01-20 21:00

正文

创立于台湾的新型健身房项目SpaceCycle完成阿里领投的1亿元融资,继续保持了2018年开年以来资本市场上健身业态的火热态势。

1月17日,精品高端健身房SpaceCycle宣布完成1亿元B轮融资,由阿里巴巴台湾创业者基金(Alibaba Taiwan Entrepreneurs Fund II)领投。SpaceCycle方面表示,B轮融资金额将投入于新增全中国概念会馆,开发其线上平台,加大教练员的招募及培训。而在随后一天,SpaceCycle京东专营店也正式上线,主要以运动服饰零售为主。



此外,阿里巴巴台湾创业者基金的管理创投-美国中经合集团合伙人刘宏祥将成为SpaceCycle董事会成员。


据了解,阿里巴巴台湾创业者基金投资的项目包括电商、电竞、医疗、教育等领域,SpaceCycle是其投资的第一个体育项目。


刘宏祥向懒熊体育表示,阿里巴巴台湾创业者基金一直非常重视体育方向的投资与发展,SpaceCycle也与阿里平台有过业务上的多次合作例如团购,将健身、音乐及娱乐集为一身的经营模式也是投资的因素之一。


步入2018年,健身行业的融资消息陆续公布。其中包括24小时智能健身品牌Liking Fit宣布完成B、C轮两轮共计3.5亿元融资,成为继乐刻运动、超级猩猩之后的第三家C轮新型健身公司。人马君公布了其去年底完成的千万级Pre-A轮融资,每日瑜伽也宣布其完成6000万元的A轮融资。


SpaceCycle首家店铺于2015年6月在台北开业,2016年9月落户北京三里屯太古里是其正式进军中国大陆市场。一年多过去,SpaceCycle已在北京、上海和台北共有6家会馆,仅2017年就在大陆地区开设了3家新场馆,包括位于北京和上海的两家旗舰店。




SpaceCycle总经理赵艳洁告诉懒熊体育,2018年公司计划在北京、上海开设2-3家店。店面依旧会选择繁华的商业区,面积基本在600-800平方米,装修成本预计仍在1000万元左右。


动感单车工作室是一种近年在美国迅速兴起的新运动业态,SpaceCycle最早把这种新东西引进了台湾。


前索尼音乐台湾及内地创始人、百代唱片原亚太区总裁马修·艾利森(Matthew Allison)在创立SpaceCycle伊始就注入音乐元素,在马修看来,SpaceCycle甚至首先是一个电台,其次才是健身馆。


团操课是SpaceCycle走的主要路线,创建初期就提供三种课程:单车、瑜伽和Barre。三种课程都按照创始人团队的规划,充分将音乐和课程结合。


2017年7月,SpaceCycle添加了新的舞蹈课程Space Moves。“Moves课程在其他几家店也都上线了,但是课程安排的不多。”赵艳洁说。


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SpaceCycle的会员女性占到70%-80%,年龄在28-35岁之间的居多。其一次单车课的价格是258元,但购买多次课程,价格会逐渐降低,如一次性购买10次课程,单价就会降为185元。


赵艳洁表示,大多数会员购买的都是10次课,并且通过SpaceCycle内部的最新数据显示,复购率已达55%,每个月的流水在几十万元左右,开店6-10个月的时间基本开始盈利。


赵艳洁并不认为SpaceCycle是一家高端健身房,更倾向于定位精品课程的健身房。“国贸店的会员中商务人士可能多一些,这家店(三里屯太古里)的会员来自多个领域,他们并不是想象中的有钱人,也许月薪在1-5万之间吧。”赵艳洁表示。


团操课和实体店的运动服饰零售是目前SpaceCycle的主要营收来源,而SpaceCycle售卖的运动服饰基本是小众运动品牌,包括:lululemon,Particle Fever,LORNA JANE,以及设计的SpaceCycle联名款,NIKE,TITIKA,MAIA ACTIVE的合作款式。




而刚刚在京东上线的SpaceCycle专营店也将是今年的营收来源之一。赵艳洁透露,现在SpaceCycle的会员70%穿的都是lululemon的服饰,但实体店的零售毕竟有限,基于此前的用户积累,将线下用户导流到线上平台消费是Space Cycle今年的着力点。


另外一项规划则是将线下团操课程导流到线上来。据悉,SpaceCycle正在与Keep洽谈合作,将SpaceCycle的课程放到Keep平台,测试用户的接受程度以及反馈,但接下来如何具体操作,最后上线到自己的平台怎样进行变现,赵艳洁表示还没有考虑那么多。


以上的业务转变,都离不开用户的粘性,因此用户的社群维护也是SpaceCycle接下来将要重点投入的方面。赵艳洁告诉懒熊体育:“很多时候做的活动,其实不是自己设计的,可能是会员提出的建议,来促使我们做出来,所以会员这块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SpaceCycle来说,音乐是其灵魂。马修·艾利森在接受懒熊体育采访时曾说,“我们整个品牌的精神是来自音乐,所有的课程、歌单、教学,都是用来表现音乐。”赵艳洁甚至透露,SpaceCycle在招聘团操课教练时,舞者面试的成功率更高一些,“舞者更能通过音乐来表现自己,从而带动、感染会员。”


近一两年,国内音乐+时尚类、偏夜店风格的健身逐渐兴起,仅北京三里屯、工人体育场附近,就有HITIE、汗水兑换工厂、Muscle Dog等健身房,而动感单车也都是这些健身房的特色项目。




“每家的定位不同,音乐是SpaceCycle的独特优势,课程是唯一的产品。”赵艳洁解释道,SpaceCycle与音乐公司、电影公司和其他公司有战略合作,歌星出新歌或是新专辑时,SpaceCycle可在第一时间拿到音乐版权,然后由教练通过歌曲编制成适合自己课程的歌单,一堂45分钟的团操课可能要播放10首歌。


在赵艳洁看来,SpaceCycle与超级猩猩、HITIE、汗水兑换工厂等并不是竞争对手,“我们之所以将店面设在商业区,就是想传递一个信息,SpaceCycle是生活方式之一,而不太适合专门为减肥、训练目的性很强的人。”而正是有着其他健身房的存在,才说明健身市场培育的相对成熟。


同为团课品类健身的蜂狂运动创始人张康在看到SpaceCycle获得融资后表示,“单店财务模型+用户数据生态闭环+多场景衍生能力”是核心,场馆数本质只是拉新流量,在没有做前期的基本功,就投入场馆扩张,如同纯线上项目投入烧用户一个逻辑,非“胜负手”要素。


互联网健身从2015年进入健身市场就备受质疑,行业“野蛮生长”,如今,经过第一轮行业洗牌,新一波的创业者卷土重来,并一直在培育国内的健身市场,无门槛、随时预约上课,这种互联网健身模式正逐渐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健身生活方式。


作为在台湾创立的企业,SpaceCycle未来的扩张重点仍然选在中国大陆地区。“由于店面大小、成本、选址等因素,我们的扩张速度不会很快,未来5年的目标是在国内开设20家店,但暂时不会考虑加盟模式。”赵艳洁说。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

购买《体育运动业态与商业地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