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分钟推广
三分钟推广是一款数字文化共享平台。通过动画、漫画、影视、趣味图文、互动活动传播正能量,传承优秀文化,展示精品设计案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蒋常识  ·  泰国给妙瓦底断电,我越想越有意思 ·  23 小时前  
参考消息  ·  DeepSeek紧急发文呼吁 ·  昨天  
北京商报  ·  DeepSeek概念股被热捧,科技股投资价值 ... ·  2 天前  
北京商报  ·  DeepSeek概念股被热捧,科技股投资价值 ...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路透社:“特朗普的声明令人震惊”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英法德齐声反对!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分钟推广

原来"三更半夜"一词是这么来的!终于搞懂了!

三分钟推广  · 公众号  ·  · 2017-09-11 17:31

正文

多宝课堂

如今的“三更半夜”一词,是夜已经很深了或时间已经很晚了的意思。但在宋代, “三更半夜”一词却是源于两个人,一个是“陈三更”陈象舆,一个是“董半夜”董俨。 他俩都是宋太宗时的大名人。

《宋史·赵昌言传》:“四人者(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灝)日夕会昌言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



这里是说,宋太宗时期,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灝、赵昌言等人志趣相投,形影不离, 常常相聚在赵昌言的家里谈至深夜,还不忍散去,当时人们就戏称陈象舆为“陈三更”、董俨为“董半夜”。

古人把深夜称为“三更”和“半夜”,还要从古人的计时习惯说起。 古人对白天和黑夜的计时和称呼都不相同,白天说成“钟”,黑成“更”或“鼓”。


这一点,我们从现在古人留下的钟楼鼓楼上也能看得出来。在古代,城镇都设有钟楼鼓楼,晨起要撞钟报时,所以白天都称为“几点钟”。 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除夕夜的“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就是这个意思。


夜晚巡夜人员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所以夜晚时间就称为“更”;有的地方是用击鼓方式报时,所以夜晚的时间还称为“鼓”,所谓的“几更天”或者“几鼓天”都是这个意思。我们常说的 “晨钟暮鼓” 也是源自这里。

《红楼梦》在大观园里过元宵节那一章中说: “天未二鼓,戏演的是《八义》中《观灯》八出;三更时,贾母听罢女先生的《凤求鸾》;四更时,凤姐儿的笑话也讲完了,元宵节终于‘聋子放炮仗——散了’。” 这就是“更”、“鼓”用得最为明显的例子。


古人的一更相当于现在的19点到21点;二更是21点到23点;三更是23点到凌晨1点;四更是1点到3点;五更是3点到5点。 三更为子时,正是半夜时分,也是夜间最为寒冷的时候。


所以贾母这时说“怪道寒浸浸的起来”。贾府的元宵节闹到“四更”,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凌晨三点左右,可见贾府的元宵节是非常热闹的。

“三更半夜”能成为人们的一个常用俗语,还不得不提宋朝的夜生活。


宋朝的夜生活对比前朝各代而言,是相当自由和开放。夜市闹到“三更半夜”在唐朝是根本行不通。因为在唐朝,城市生活是实行宵禁的。


唐朝的《宫卫令》规定,每天晚上衙门的漏刻“昼刻”已尽,就擂响六百下“闭门鼓”;每天早上五更三点后,就擂响四百下“开门鼓”。凡是在“闭门鼓”后、“开门鼓”前在城里大街上无故行走的,就触犯“犯夜”律令,要笞打二十下。

到宋朝初年,这些律令就全部废止了,宵禁也被完全解除,宋人可以通宵达旦地过自己喜欢的夜生活了。 “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这些都为“三更半夜”一词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还有,我们现在把时间说成是“几点钟”的“点”,也是来源于古代的“更”。为了把时间分得更细些, 古人又把一更分为五个“点”,一“点”约等于现在的24分钟。

当然,这个“点”不是“小”的意思,这里的“点”是古代的一种乐器。 形状就像小铜钟,中间凸起,两边有孔,更夫用绳子穿到孔里把“点”系在手上,报时的时候用手打“点”就可以了,时间久了,“点”也就成了一种计时单位。现在说“打点”一词也是来自这里。


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汉语成语的产生,都有其自己的历史背景。没有宋代经济的繁荣,没有宋代夜生活的开放,也就没有“三更半夜”的今天。



了解更多知识

可手机扫码观看《多宝一家人》!


相关阅读


《多宝一家人》动画甘肃卫视首播成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