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摄影报
《中国摄影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是中国摄影界的权威动态信息刊物,是中国发行周期最短、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摄影类专业报纸。新浪官方微博地址:http://e.weibo.com/cppclub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发布  ·  送打车优惠券!这波交通福利快来接住! ·  3 天前  
深圳发布  ·  深圳发布 x 荣耀终端,送限量哪吒周边!! ·  3 天前  
深圳大件事  ·  突发!张兰、汪小菲,被无限期封禁!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摄影报

巴义尔作品:地坛 | 游 园:一隅自然 释怀之所

中国摄影报  · 公众号  ·  · 2024-07-01 17:20

正文



北京的和平里地区和新中国的发展近乎同步,上世纪 50 年代,亚太区域和平会议召开,正开始大规模建设的和平里地区得以命名。新老北京人在这里生活、奋斗,也包括我这个出生在和平里的蒙古族人。


地坛公园就在这个区域之内,与天坛对应,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天地、祈求五谷丰登的官方祭拜场所。新中国成立后地坛辟为公园,改革开放后,政府对地坛进行全面修葺,木匠、石匠天天在里面干活。人们经常在此唱戏、锻炼、散步,很是放松。




地坛文化庙会的糖葫芦摊。1985年

地坛公园里练习集体舞。1984年


地坛公园里读书。1983年

地坛公园古迹修葺中。1981年

地坛公园里的票友。1981年

地坛公园里上活动课的孩子们。1981年

策展语/李晶晶
游 园:一隅自然 释怀之所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几天,上海徐汇滨江一块长条形的阶梯草坪火了,一排排人以各种姿势“躺平”在这个“人体工学草坪”上,草坪秒变上海打工人的人气午休宝地。

随着各大城市公共空间、休闲绿地的开放和整体打造升级,环卫设计理念的不断提升,“破墙透绿”“串珠成链”式的设计改造,城市可供人们放松休闲的户外场所也越来越多,露营装备帐篷、天幕、折叠椅、小拖车都成为热销品。大部分人最容易接触到的自然环境——公园,早已打破原有吹拉弹唱夕阳红似的狭义概念,街心花园、口袋公园、写字楼下的绿地,居民区的绿道等等,都成为“公园”的有机体,很多城市公园也已开始实行24小时免费开放。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被钢筋水泥、玻璃幕墙包裹的城市空间,唯公园最易成为方便的去处——在这里,人们能短暂地回归自然,舒展身心,卸下面具,缓解疲惫,补充能量,松弛而鲜活地展现城市生活下的平淡自如,给生活留白。

最近还流行起“公园20分钟效应”的说法。低时间成本,零金钱成本,无论你有多忙,心里有多少负面情绪,只需要找一处公园,在里面散个步、发会儿呆,哪怕什么也不做地待上20分钟,晒晒日光浴,看看绿地、树木、花鸟、水面、天空,就能给自己带来一种更好的状态。公园如现实世界的缓冲地带,哪怕是一块普通的阶梯草坪,都能成为打工人放松神经的快充方案,公园也成为健身人群每天养成锻炼习惯的最佳场所。

巴义尔上世纪80年代拍摄的北京地坛公园,让人联想起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紧邻北二环的地坛公园是老北京的地标之一,承载着这座城市丰富的历史。能时常享受到地坛公园里的时光与天光,看人来人往,草木荣枯,再有史铁生那般的观察力和对生命的思考力,该是件多么令人心生向往的事。摄影是门讲究时间性的艺术,“时间”二字给了这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人、事、物以应有的社会价值。这些穿越了40年时光的黑白影像唤起了人们对遥远年代的记忆,所见所感尽是回不去的美好。

叠山理水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倪黎祥拍得别具气质,也被影友誉为“梦境与现实的悠然之地”。他的《谜园》系列取自苏州大大小小的江南园林,以其对空间以及心理和文化层面的“静观”视角,呈现出“微缩”景观与当代游客和历史记忆之间的迷思。“园林是镶嵌在当下图景中的动态存在”,从这样的画面中看得出作者更注重主观表达,使每一幅画面都似有一种弦外之音。

孙一冰的《在公园》是他对一个特定群体的社会观察。他镜头里的老北京健身大爷和大妈,荷尔蒙在公园里得到彻底释放。闪光灯勾勒出他们饱满健硕的生命状态和精神状态,“个个都跟体操王子似的”,鲜活生命的感染力又蕴含着一丝诙谐与荒诞,在让年轻人自叹弗如的同时,是否也会升起一种积极正向的生命能量?

许海峰用一台老式禄来拍摄的公园,多与他生活的城市上海有关,方画幅构图带来一种均衡、稳定、不急不躁的视觉感受。这与他在媒体供职的忙碌日常形成了鲜明对比,也使他把公园当作寻求片刻喘息,释放精神压力的场所之一。“看着夕阳从树梢后落下,一天的光阴在公园里虚度掉。”这种日子确实蛮好。画面中的他或她是在虚度光阴吗?现代城市人的生态状态和心理状态,除了家里,或许只有在公园里才能获得更为真切的放松与展现。

公园里的多样性总是丰富到你意想不到之处。所以复旦大学的顾铮教授才说,“如此看来,公园,城市里的公园,仍然是摄影家们的一块福地与宝地”。“多去公园这个展示人性、民情甚至是世情的公共剧场与舞台,通过摄影的观看,去与城市人进行交流,为他们留存一些纪实影像,也为城市保留一份记忆。”

那就多去去公园吧,不仅仅是为了拍照或留影,也为在城市一隅的自然之中尊享片刻,体感美好,释怀所有。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4年·第45 期· 5、8版




声明:本文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取得授权

《中国摄影报》邮发代号1-126
对开每周两期
24个版全彩印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