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记者获悉,法院已指定海航集团清算组担任公司管理人,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将于2021年4月12日上午通过网络方式召开。
此次获得法院受理的60多家企业,正是1月29日海航集团和旗下三家上市公司海航控股(600221)、海航基础(600515)、供销大集(000564)陆续发布公告宣布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的企业。
据记者了解,这60多家公司的债务,相当于海航集团总体债务的60%左右,如果这些公司的债务问题得到解决,海航集团的整体债务风险就化解了一大半。
按照惯常流程,法院裁定对债务人企业破产重整的当天,债务人企业(海航)的全部债务都将不计算利息,并可以申请公益基金。破产重整期间债务人企业(海航)还可以持续经营,破产重整期间债务人企业(海航)为了持续经营还可以继续借钱,法律上将这种重整期间借的钱定性为“共益债务”。
在法院裁定受理重整后,将通知已知债权人向管理人申报债权,管理人接收债权申报后在海航集团的协助下,结合事实情况和法律依据审查确认债权人的债权金额。同时,企业所欠职工工资、社保、补偿金等职工债权由管理人主动调查并公示。
法院受理重整申请后,管理人即可以着手战略投资人的招募与谈判工作,通过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为公司发展带来新的资金支持,而老股东的权益就将调整清零,这意味着,海航集团的原股东都将失去在海航集团的股权。
而对于将要引进的战略投资者,据记者了解,不管是海航集团层面还是航空板块,都希望在引资后继续保持民营主体,目前也有几家有意向的民营机构在洽谈。
在法院裁定受理重整后,多家海航系上市公司随即发布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告。
其中,海航控股(600221)、海航基础(600515)、供销大集(000564)均表示由于法院裁定受理公司重整,公司股票于2月18日停牌一天,19日复牌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改为*ST海航,*ST基础,*ST大集。
据记者了解,这三家上市公司囊括了海航集团旗下的航空主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商品流通服务三大业务,也是被大股东海航集团资金占用规模较大的三家上市公司。
在此之前,海航控股发布公告称,如重整申请被法院裁定受理,将通过债券转移至股东和关联方海航集团和海航航空集团清偿的方式解决此前披露的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问题,转移的债务金额预计不少于约725亿元。此外,还有预计至少约109亿元不应承担担保责任。
海航基础及供销大集则表示计划通过担保责任认定、资本公积金差异化转增等方式进行重整。
据接近工作组的人士透露,以海航控股为主的海航航空板块,将会整体引进战略投资者,这意味着此前与各地方政府签署了重组框架协议的首都航空,乌鲁木齐航空,北部湾航空,西部航空等海航系下航空公司,都不会落实各自出售给地方政府的协议,以保持海航第四大航空集团的地位,解决海航的长周期发展问题,不被三大国有航空收购。
根据《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自人民法院裁定海航集团重整之日起六个月内,应同时向人民法院和债权人会议提交重整计划草案。如有特殊情形可以延期三个月提交。换言之,管理人或债务人最晚应该在受理重整之日起9个月内提交重整计划草案。超期没有提供的,法院将宣告债务人企业破产清算,相当于重整失败。
知情人士透露,如果破产重整成功,新的战略投资者和不少债权人将成为海航集团的新股东,海航集团将成为一个参股和持股平台,仍在旗下航空等板块公司保留一定的股份(比如降为海航控股的二股东),并在之后的几年继续偿还债权人同意延期清偿的债务,投资者和债权人也将通过在海航集团拥有的股权价值提升获得收益。
此次海航集团对旗下63家企业申请破产重整,成为新中国历史上金额最大的破产重整案例,而在工作组对海航集团摸底的过程中,各种乱象更是触目惊心。
在破产重整公告发布的前夜,联合工作组组长顾刚给海航所有员工发了一封饱含深情的内部信。他在内部信中说:“我知道集团破产重整的公告一发布,全集团都会再一次陷入舆论漩涡,成为焦点,自然也有很多人会很难过、很焦灼。”
顾刚在内部信中坦言,“过去的一年,真的很难。我们很多人从来没有想到过,会有一场百年未遇的疫情如此严重的影响我们。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即便没有这一次疫情,我们也很难再走下去。”
据接近工作组的知情人士称,“刚进驻的时候,联合工作组根本想不到会走到破产重整这一步。因为他们当时被告知的情况并没有这么严重。”
然而,真实的情况远非如此。
据海航集团内部人士称,“在联合工作组进来之前,真的快要崩了。当时联合工作组组长顾刚、副组长任清华进入董事局,也是应股东要求的结果。”
在联合工作组进驻前,没有任何人清楚庞大且错综复杂的海航系真正的资产和负债底数。
联合工作组自2020年2月29日进驻后的一个重要工作是摸底,花费数月时间对海航集团及旗下2000余家企业的资产、负债、关联往来等逐一核查,理清了整个集团的资产底数、管理结构、股权关系和债权关系。
联合工作组副组长任清华发给顾刚全新的完整版的几家上市公司及集团公司的股权关系树状图,每一张都近三米。她说:“组长,看清明上河图。”
海航内部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这是海航历史上第一次摸清了整个集团的资产底数、管理结构、股权关系和债权关系。”
摸底的结果是:严重资不抵债。
“资产和负债的差距巨大,已经不是通过卖资产能解决的问题。”据工作组相关人士透露,经过详细调查摸底的这个债务数据是经过多方认证的数据,也是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数据。
但另一方面,海航具有包括资产价值、品牌价值、服务价值等在内的较高救助价值。
最后各方达成了破产重整的共识。
而破产重整的方案也是建立在联合工作组摸清海航底数的基础上。
海航集团方面表示,随后联合工作组根据海航集团整体债务风险情况着手制定破产重整方案。因海航集团股权、资产、债权债务结构复杂,为最大可能保护各方利益,经多方多轮磋商,形成了海航集团整体风险化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