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魏涛非银资讯
专注非银金融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跟着三联行走,我们打卡了多少目的地? ·  14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为什么读古希腊神话?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如何克服“假期综合征”?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魏涛非银资讯

【华西非银周报】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三次提到“金融”,对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和金融风险防范提出要求

魏涛非银资讯  · 公众号  ·  · 2024-07-21 21:12

正文

报告摘要:

本周(2024.7.14-2024.7.20)A股日均交易额6,595亿元,环比减少5.0%,同比减少23.9%。2024年三季度至今日均成交额6,548亿元,较2023年三季度日均交易额减少17.8%。2024年至今日均交易额8,387亿元,较2023年日均交易额减少4.2%。沪港通:本周北向资金净流出193亿元,2024年至今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212亿元。2020/2021/2022/2023年北向净流入分别为2,089/4,322/900/437亿元。两融:截至2024年7月18日,两市两融余额14,459亿元,环比减少1.30%,较2023年日均水平(16,057.97亿元)减少9.96%。两市融券余额295亿元,占两融比例为2.04%。

本周(2024.7.14-2024.7.20)非银金融申万指数上涨2.56%,跑赢沪深300指数0.64个百分点,位列所有一级行业第4名。细分板块来看,证券板块上涨3.35%、保险板块上涨1.70%、多元金融下跌0.33%、互联网金融下跌2.28%、金融科技下跌1.62%。中国太保(+7.26%)、国盛金控(+6.29%)、海通证券(+5.80%)、中信建投(+5.76%)、中信证券(+5.61%)涨幅靠前。ST熊猫(-9.90%)、华金资本(-5.75%)、华铁应急(-5.20%)、海德股份(-3.40%)、仁东控股(-3.38%)跌幅靠前。

券商: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三次提到“金融”,对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和金融风险防范提出要求

全会公报三次提到“金融”,聚焦金融领域改革、统筹发展与安全等问题提出要求 。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并对外发布。根据财联社等媒体,全会公报三次提到“金融”:第一次,提出“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第二次,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三次,强调“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关心和重视,对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和金融风险防范提出要求。 锚定建设金融强国目标,扎实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 。根据人民日报,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对这一目标进行了全面阐述,强调“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即: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 我们认为,未来随着相关监管及改革政策的落地,金融行业将进一步加快高质量发展进程,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

保险: 上半年A股五大险企负债端持续改善

上半年A股五大险企负债端持续改善,保费收入合计同比增长3.03% 。截至7月17日,A股五大险企上半年保费数据全部出炉,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共取得原保险保费收入1.76万亿元,同比增长3.03%。与此同时,7月17日,A股保险板块大幅上涨,个股全面飘红,其中,中国太保当日上涨3.79%,股价创年内新高。从负债端来看,今年1月份、前2个月、前3个月、前4个月、前5个月以及上半年,A股五大险企合计保费收入同比变化分别为-2.58%、-1.38%、0.96%、1.5%、2.19%以及3.03%,负债端持续改善的趋势十分明显。 我们认为目前险企资产端弹性充足,资本市场环境改善有望推动险企业绩和估值同时向好,继续看好寿险板块的投资价值

风险提示
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风险;资本市场剧烈波动;自然灾害风险。

1.非银金融周观点
1.1.市场及板块行情
非银及子板块的指数表现:本周(2024.7.14-2024.7.20)非银金融申万指数上涨2.56%,跑赢沪深300指数0.64个百分点,位列所有一级行业第4名。细分板块来看,证券板块上涨3.35%、保险板块上涨1.70%、多元金融下跌0.33%、互联网金融下跌2.28%、金融科技下跌1.62%。中国太保(+7.26%)、国盛金控(+6.29%)、海通证券(+5.80%)、中信建投(+5.76%)、中信证券(+5.61%)涨幅靠前。ST熊猫(-9.90%)、华金资本(-5.75%)、华铁应急(-5.20%)、海德股份(-3.40%)、仁东控股(-3.38%)跌幅靠前。
1.2. 券商 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三次提到“金融”,对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和金融风险防范提出要求

全会公报三次提到“金融”,聚焦金融领域改革、统筹发展与安全等问题提出要求 。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并对外发布。根据财联社等媒体,全会公报三次提到“金融”:第一次,提出“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第二次,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三次,强调“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关心和重视,对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和金融风险防范提出要求。 锚定建设金融强国目标,扎实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 。根据人民日报,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对这一目标进行了全面阐述,强调“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即: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 我们认为,未来随着相关监管及改革政策的落地,金融行业将进一步加快 高质量发展进程,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

浙商证券“入主”国都证券迎新进展,多宗券商并购案同步推进 。2024年7月16日晚间,浙商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国都证券转发的《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单》。中国证监会已依法受理国都证券变更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申请。证监会官网审批进度公示内容显示,关于国都证券变更主要股东、实控人核准审核速度较快:2024年6月12日接受材料,7月16日获受理,前后历时仅34天。除浙商证券并购国都证券外,行业内共有4起券商并购案在推进中:2023年12月,华创证券收购太平洋证券股份事项获得监管部门反馈;2024年4月,国联证券正式宣布,拟筹划收购民生证券控制权;2024年6月21日,西部证券发布公告,基于自身发展需要,正在筹划以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国融证券控股权事项。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基调,中国证监会2024年3月15日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下称《意见》),明确支持证券行业并购整合。2024年4月,《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提出“支持头部机构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我们认为,在“‘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强监管政策下,证券机构将回归本源、把功能性放在首位,券商业务开展受到限制,将进一步挤压中小机构的生存空间,经营出现困难的小券商有被收购的可能,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1.3.保险: 上半年A股五大险企负债端持续改善

上半年A股五大险企负债端持续改善,保费收入合计同比增长3.03% 。截至7月17日,A股五大险企上半年保费数据全部出炉,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共取得原保险保费收入1.76万亿元,同比增长3.03%。与此同时,7月17日,A股保险板块大幅上涨,个股全面飘红,其中,中国太保当日上涨3.79%,股价创年内新高。从负债端来看,今年1月份、前2个月、前3个月、前4个月、前5个月以及上半年,A股五大险企合计保费收入同比变化分别为-2.58%、-1.38%、0.96%、1.5%、2.19%以及3.03%,负债端持续改善的趋势十分明显。 我们认为目前险企资产端弹性充足,资本市场环境改善有望推动险企业绩和估值同时向好,继续看好寿险板块的投资价值

2.市场指标

A股成交:本周A股日均交易额6,595亿元,环比减少5.0%,同比减少23.9%。2024年三季度至今日均成交额6,548亿元,较2023年三季度日均交易额减少17.8%。2024年至今日均交易额8,387亿元,较2023年日均交易额减少4.2%。

沪港通:本周北向资金净流出193亿元,2024年至今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212亿元。2020/2021/2022/2023年北向净流入分别为2,089/4,322/900/437亿元。

投行:本周发行新股1只,募集金额8.8亿元;本周无上市新股。2024年至今,A股IPO上市47家,募集金额346.4亿元。2023年,A股IPO上市313家,募集金额3,565亿元。

两融:截至2024年7月18日,两市两融余额14,459亿元,环比减少1.30%,较2023年日均水平(16,057.97亿元)减少9.96%。两市融券余额295亿元,占两融比例为2.04%。

自营业务: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1.92%,中证全债(净价)指数上涨0.06%。上证指数上涨0.37%、创业板指上涨2.49%、科创50上涨4.33%、万得全A上涨0.33%。

股票质押:截至2024年7月19日,市场质押股数3,509亿股,市场质押股数占总股本4.37%,市场质押市值为23,889亿元。

3.行业及公司资讯

【央行: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高债券市场市场化定价能力和市场韧性】

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主持召开党委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举措。会议强调,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重点,强化政策统筹谋划和激励约束,推动建设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形式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强化债券市场制度建设,提高债券市场市场化定价能力和市场韧性,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和监管,持续优化中央银行金融服务体系。(证券时报网)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周汉民: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为创业投资退出提供多元的选择】

7月19日,证券时报社联合21家地方创投协会举办的第十二届创业投资论坛暨全国创投协会联盟走进上海张江活动在上海举行。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原副主席周汉民在论坛上表示,完善生态体系,丰富退出渠道。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为创业投资退出提供多元的选择,为科创企业发展提供直接融资支持。从国际惯例看,股权份额的转让十分重要,2022年,上海股交中心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运行,上海、深圳、北京还先后设立私募股权二级市场投资基金(S基金),在畅通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建议以这些探索为基础,加强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与风险投资的融合创新,形成以股权投资为主、“股贷债保”联动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支持S基金市场创新发展,完善商业模式和运作机制,允许创投机构通过被投企业投资份额转让、协议买卖、并购重组、实物分配股票等方式退出,将更多资源向符合国家战略的科技产业集中。此外,探索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在国有基金份额转让中的估值和合规功能,积极推动政府专项资金等对S基金的注入,简化国有基金份额转让流程,提高转让效率,做大S交易市场,增强市场流动性。(证券时报网)

【我国将制定金融法、反跨境腐败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在7月19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相关部分明确提出了一些重要立法修法任务,包括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金融法、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反跨境腐败法,修改监督法、监察法,编纂生态环境法典。(证券时报网)

【中小金融机构化险、深化金融改革 三中全会会议公报三次提及金融意味着什么?】

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三次提及金融:第一次,提出“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第二次,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三次,强调“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多位专家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公报三次提及“金融”体现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关心和重视,对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和金融风险防范提出要求。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是公报的重点内容,这也是今年金融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此外,公报提及织密社会安全风险防控网,保险业则可以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在防灾减灾方面,和完善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完善社会治理等方面积极贡献力量。(财联社)

【多地全面推行三大主粮两类农业保险】

继今年5月底有关部门部署在全国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后,7月18日,山西、云南在内的多地正全面推行三大粮食作物两种农业保险落地。从我国的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来看,在政策鼓励和财政补贴的双重动力下,承保规模以及保费收入均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但对于推动三大主粮两大类保险而言,仍有需要面对的难点。业内人士表示,从保险公司一端出发,在积极响应政策的同时,也要积极开发设计相应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农户的需要。(北京商报)

【年内12家险企股权被挂牌转让 挂牌价合计超16亿元】

截至7月18日,月内已有3家保险机构股权相继被挂牌转让。据梳理,年内已有12家险企股权在交易所被挂牌转让,转让挂牌价合计超16.29亿元,其中多数险企股权的转让方为国企。(证券日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