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际眼科时讯
同步传真国际眼科时讯最新学术进展,为眼科临床、科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及时介绍眼科领域在科研及临床领域中的国际最新进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数据分析与开发  ·  为 DeepSeek 辟谣:五大误解与真相解读 ·  昨天  
麦音乐  ·  我看见许许多多他人的面孔 ·  昨天  
AustinDatabases  ·  ORACLE 最终会把 MySQL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际眼科时讯

古城迎盛会,抗青大业忙——第十二届青光眼学术大会主席王宁利教授专访

国际眼科时讯  · 公众号  ·  · 2018-11-16 17:05

正文

编者按 :初冬之际,美丽的百年老城贵阳迎来了第十二届青光眼学术大会。2018年11月15~17日,全国的青光眼人在年复一年的勤勉耕耘中,再一次欢聚一堂,新朋旧友,共建抗青大业。大会首日,《国际眼科时讯》有幸邀请大会主席、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王宁利教授,为我们介绍此次大会的亮点和盛况,关于十大青光眼眼科中心的评选,关于与腾讯联手AI诊疗项目,关于第一本中国人自己的《中国青光眼临床诊疗手册》等著作,详情如何?且听王教授细细道来。

古城迎盛会,大会亮点多


本次青光眼学术大会在古城贵阳召开,王教授相信这将给贵阳眼科的发展注入一股强劲活力。对于大会设计,王教授表示,本次大会吸取了往届会议的成功经验,同时又征求大家的意见,新增了多个创新性项目。


一是多学科交叉。青光眼专业虽然只是一个相对古老的独立亚专科,但又与眼科其他学科密切相关。本次大会便提倡“整合”概念,设计了许多交叉学科内容,比如与眼外伤、葡萄膜炎、眼底病及神经眼科等的交叉内容,形成了“不只是青光眼医师的青光眼年会,而是眼科医师的青光眼学术大会”的盛况。


二是注重青年医师的培养。本次大会给予青年医师很多自由发言的时间,提供了非常难得的锻炼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三是辩论舞台展风采。对于很多争论性话题,采用辩论赛的形式给予参会学者发表看法的舞台。


四是实际操作的培训。本次大会既安排有最前沿的微创手术培训,也有目前临床上十分重要的常规操作培训。扩大培训范畴,满足不同级别医师的培训需求。


五是微电影展示。眼科医师除了学技术,搞研究,人文生活也不能少。本次大会设有微电影专题和手术视频比赛项目,相信会吸引大家的眼球。


王教授最后总结道,本次大会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力求满足不同层级医师和不同医院医师的需求,相信每一位学者都会度过充实有趣的三天。

青光眼十大眼科中心:评选是形式,目的促发展


本次大会还有另外一大亮点,这也是国内第一次举行“青光眼十大眼科中心”评选活动。王教授谈道,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认为的最好的眼科中心,但实际上对于它好在哪里却并不了解。本次评选活动,将隆重为大家展示,中国的各大青光眼中心都曾做过什么以及正在做些什么,既是对各大眼科中心贡献的展示,也是中国青光眼界水平与成果的集中展示。


本次报名参选的单位共计20家,评选标准包括国际影响力、国内贡献、医疗服务能力、辐射区域、解决疑难病和学术带头的引领性作用等。各单位将用实际数据说话,给予评委定量化的直观比较,将有利于更加公平公正地选出中国眼科医师心目中的十大青光眼眼科中心。


王教授同时指出,评选只是一种展示形式,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激励各大青光眼中心不断向前迈进,最终促进中国青光眼的全面发展。

平台支撑,AI项目隆重登场


近年来关于AI的研究和报道已成各大会议的热点。王教授在最早期就开始了运用AI筛查和诊断青光眼的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王教授认为需要更大的平台支撑,将AI进一步应用于青光眼的管理。而本次大会上便传来一个重磅消息,一直关注青光眼的AI诊断系统的腾讯公司,将联手王教授科研团队,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就现有技术进行全面提升,力求能更快地把AI技术应用于青光眼的筛查、诊断和管理中去。

优秀医师的秘诀:奋斗!


本次会议的微电影环节,大会特意为大家奉献了一段五分钟的视频讲述“青光眼医生的一天”。谈到创作初衷,王教授表示,以往的视频大多是展示自己的成就与荣誉,这次的视频则另辟蹊径,主要围绕“成就与荣誉的原因”,探究一名优秀医师鲜花与掌声背后的“秘诀”。


王教授在采访中提前透露,优秀医师的成功没有秘诀,有的只是“奋斗”二字。“秘诀就是,一切都是奋斗的结果,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幸福的奋斗给人正能量,也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

著作首次面世:突出中国特色


本次大会上还将有多本青光眼专著与大家初次见面。其中王教授着重向大家推荐《中国青光眼临床诊疗手册》,在青光眼学组所有专家和众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第一本中国人自己的青光眼诊疗手册终于问世。本次大会的新书发布会上,《手册》样板书将发送给各位作者,进行再次审核校对,正式版将于明年一月正式出版。王教授相信,《手册》的面世将大大促进中国青光眼的诊疗现状。


本次大会还将对《青光眼指南与共识》进行新的修订。本次修订距离上次修订已经时隔五年,在这五年间中国学者做了很多研究,发表了大量文章,本次修订也将凸显“中国问题,中国方案,中国声音”,为中国医师学者奉献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指南共识!

硕果累累:属于团队,值得自豪


王教授作为青光眼领域资深专家,近年来带领团队做出了多项突破性贡献,在多个领域走在了国际前列。


北京同仁医院是最早把导管纤维应用于先天性青光眼小梁切开的单位,对于用导管治疗先天性青光眼及其适应证的确认方面走在了国际前列。目前,王教授所在团队就“先天性青光眼的导管切开手术”已在国际期刊发表了四篇文章,是近几年研究成果最突出的单位。


在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方面,对于小梁切除手术失败的患者,如何实施Schlemm氏管的成形手术以及成形术是否要进行巩膜池的制作等,王教授也在国际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更为重要的贡献,王教授认为是在技术和设备上所做的创新,王教授的团队研发出了微创手术中可用于确定房水阻滞部位的房水造影术,设计了世界上最小的内窥镜式的Schlemm氏管的OCT检测技术,并研发了一套独创的导管系统,相比国外已有的导管系统,该系统拥有许多独特的创新发明。目前该导管系统已经取得了中国国家药监局的批准,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王教授相信,不久的将来该系统便能真正进入临床,帮助患者大大减少医疗费用,促进中国微创青光眼手术的发展。


王教授谦虚表示,成果来自于团队,他有责任带领团队为中国青光眼的发展不断奋斗。


专家简介

王宁利 教授


主任医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主任,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首 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院长,国际眼科学院院士,亚太眼科学会候任主席,中国医师协会 眼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青光眼协会理 事会成员,亚太青光眼协会董事会成员,空间站工程航天医学实验领域专家委员会副主 任委员兼失重生理与防护专家组专家。


王宁利教授从事眼科临床与科研工作 35 年,完成手术约 2 万例,是中央保健会诊 专家。主要工作领域:青少年眼健康及近视眼防控、青光眼发病机制与临床诊治研究。 是眼科学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的学科带头人。主持 863 计划、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重大重点项目等 12 项,共同主持国 家重大防盲工程 2 项。培养博士后 11 名,博士 53 名。


王宁利教授四次入选 Elsevier 高引学者榜;两次被英国眼科医师杂志评为全球最具 影响力百名眼科医生;2014 年入选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在国际上荣获亚太眼科学会高 级成就奖,亚太青光眼学会亚太奖,中美眼科学会金苹果奖、世界青光眼学会高级临床 科学家奖。亚太眼科学会 Auther Lim 奖等。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 奖”2 项,省部级一等奖 4 项。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中国医师奖,周光召“临床医师奖”、谈家桢临床医学奖、吴阶平 - 杨保罗 ? 杨森医学药 学奖,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2013 年首批入选“北京学者”计 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