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尹晓伟
最近,外资像是约定好了似的,集体唱多
A
股。
华尔街大行高盛近期发布的策略观点称,对股票总体持减持立场,但在亚洲仍坚定对中国超配,对标普
500
指数则持中性态度。它们表示,与海外股票相比,更青睐中国
A
股,因为其相对较少地受到全球宏观经济不利因素的影响。富达国际也表示,当前中国市场拥有大量具有建设性的积极因素。
外资唱多
A
股好不好?唱多总比唱空好,这会让很多国家的投行对中国资本市场保持乐观态度。但外资唱多
A
股,是否意味着
A
股要好转甚至走出波澜壮阔的牛市?这可不一定。
外资唱多做空的把戏并不新鲜,甚至可以说,一点也不高明。
以高盛为例。
2010
年,高盛在
A
股策略报告中唱多
A
股,极度“乐观”地认为沪深
300
指数可上涨到
4300
点。结果,沪深
300
指数在
2010
年非但没能突破
2009
年的高点
3803
点,还跌了
12.51%
。
2011
年,高盛继续唱多,坚持认为沪深
300
指数能涨到
4300
点。结果,
2011
年的沪深
300
指数最高只到了
3380
点,当年跌幅为
25.01%
。
如果仅仅是预测失败,那也罢了,最多只能质疑高盛策略的专业性。可高盛的一波操作,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高盛。
作为海普瑞原始股东的高盛,在
2010
年上市前疯狂炒作,使其发行价高达
148
元
/
股,上市首日上攻至
188.88
元
/
股。到了
2011
年,高盛套现
20
亿元一走了之,留下海普瑞一地鸡毛。
美国《滚石》杂志曾经对高盛有一个著名的比喻
:
“它如一只巨型吸血乌贼,无情地将其触角伸向任何带有金钱气息的地方。”高盛不仅在中国“吸血”,在全球也是如此,比如希腊债务危机中,高盛就坑苦了欧元区。
除了高盛,还有美国银行。同样是
2011
年,美国银行在
8
月减持建设银行
H
股时承诺,
12
个月之内不再减持。然而,仅仅过了
3
个月,美国银行就食言而肥。
11
月
15
日,建设银行公告披露,美国银行在
11
月
11
日和
14
日连续减持,转让了
104
亿股建设银行
H
股。完成交易后,作为曾经的战略投资者,美国银行持有建设银行股份不到
1%
。
以目前中国的经济体量,外资对中国的影响十分有限。截至
2022
年
9
月底,外资持有
A
股流通市值
2.77
万亿元,占总流通市值
4.35%
。虽然我们有计划地对外资持股比例进行放松,并且明确外资适用特定短线交易规则,即允许它们对一家基金公司管理的多只公募基金合并持有同一公司的股份达到或超过
5%
的,并在
6
个月内买卖的,不认定为短线交易,但其整体规模仍在可控范围之内。如此,就算外资同一时间做多或是做空,都不会掀起太大的波澜。
不过,从外资持有行业的集中度来看,截至
2021
年,外资持有工业、日常消费、信息技术、金融、材料、可选消费、医疗保健这六大类行业股份占其持股总市值比重高达
95%
左右,持股占比十分集中。对这六大行业及行业中的股票,还是要多加留意。这种留意不是关注,更不是追随,而是警惕。
(责任编辑:侯皓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