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关注不了“大公馆”的新朋友,您请抓紧移步 “大公馆2013"(新的公众号:DGG-668)马上保持同步关注。而,因为“你懂的”的原因,旧朋友您一旦取消了对“大公馆”本号的关注,就不可以回来再关注了哟,因此,您的关注,也是一种难得的信息特权了哟。
大公馆2013(新公众号:DGG-668)会在次日清晨发布,内容基本与旧大公馆的保持一致,但或有一点点的改变。那里,是我们的新馆,那里,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与大家继续保持同步交流。谢谢关注!
源自:通货朋仗(ID:zt734922044)
作者:周老板
最
新的北京人口蓝皮书里写到,2017年北京的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实现双降;65岁及以上老人占比超过十分之一;北京的人口生育率维持在千分之十以下的超低水平。
很多人看了这个新闻后,突然觉得就慌了,然后就冒出一连串的问题来,北京的到底还适不适合生存啊?北京未来的潜力是不是不如深圳了?北京的房价会不会跌啊?
其实大家理性想一想,每年是不是都有那么几次被逃离北上广的文章刷屏?每年是不是还有那么几次被逃回北上广的文章刷屏?但是你离开或是归来了吗。
雾霾严重的时候,舆论上又在贩卖焦虑说,北京不适合生活,云南大理,海南三亚等更适合。于是一些人傻乎乎把北京房子卖了,然后去那边买了套房子,准备过朝西的春暖花开的生活。
不瞒各位,我认识的就有一个,前几年把自己方庄的房子卖了,然后跑到云南生活去了。2016年北京房价涨了接近一倍,2017年北京的空气质量几乎全优,那哥们不知道会做何感想。
其实焦虑感这东西,虽然总时不时戳一下人心让人觉得彷徨,但实际上并不是坏事。年轻人往往容易焦虑,这其实代表着他们还是渴望改变,不愿意妥协,年老的人成熟的人一般看得比较淡,这也说明他们没什么活力了。
不过,我们还是应该保持一种好的状态,那就是既让焦虑感存在,同时又要理性地面对生活。
20位
历法专家+
102部
历法经典
每日运程
与
“顺历”APP
数据同步
扫描或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每天相伴,新年圣诞送礼首选...
今天,我们展开讲一下人口与城市的问题,顺便给大家缓解一下焦虑。
北京人口数量在下降
这几年北京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控制人口,从落户情况看,基本上是一年比一年严格。我来北京的时候,落户当年就搞定了,而且相对来说很容易,但是近几年从我身边这帮朋友落户的情况看,比我那时候难多了。
有的是隔一年才能拿到户口,有的是需要等名额,有可能等不上,学历要求也提高了。
未来在北京落户的难度只会越来越高,但是落户的口子肯定会长期开着,这个无需担心。
外来人口方面,统计数据上也在减少。由于外来人口往往是衡量一个城市价值城市吸引力的很重要指标,但是大家不要担心,这种短期性的人口下降并不意味着北京的未来潜力在降低。
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北京的城市规模在扩张,近十年间,北京已经把城市扩张了近一倍还要多,一些大的产业核心区放在五环。城市规模的扩张,毫无疑问只会容纳更多的人口,要知道,没有了人,城市就不能再叫城市了,只能叫城,无法形成市(场)。泛五环区域的产业中心尚未完全活跃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只会吸引更多的人去那里,而不是修完高楼大厦之后就空置起来。
二是,看待人口问题必须结合目前的大背景。北京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一方面是对城区的人口进行疏解,所以我们看到了三环内人口总数在下降,另一方面是对一些相对低端产业进行了清理,在清理低端产业的过程中,势必有很多批发市场等迁出了北京,随之带走了部分人口。
要知道,城市扩张可不仅仅是单向的人口和产业迁移,在这个过程还有一个城市升级的任务。在升级过程中,淘汰部分低端产业(注:这是学术用语),然后吸引更多的所谓高端产业进来,相应的人口质量也会完成一次升级。
在城市扩张的大背景之下,人口质量升级的过程之中,这种短期的人口数量降低就不再难理解。
未来北京的人口数量还会是逐渐上升的趋势。
关于城市人口规划的问题,我在不同场合讲过很多次了。涉及政治问题,我就不提了。
20位
历法专家+
102部
历法经典
送礼
别出心裁
,
让她每天可以想起你
扫描或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开启有深度有刻度有温度的每一天
老龄化的问题
城市的人口老龄化,国家的人口老龄化,这是不可避免的。过去我写过城市生命体,这个话题可以延伸到国家生命体中去。
生命体变老是常态,不变老反而会是变态。
纵观国内各城市,北京绝对不是老龄化最严重的地方,甚至可以说,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其实老龄化程度都是相对较低的,这么多年的人口涌入,而且都是外地的年轻人,早就拉低了大城市的老龄化程度。
老龄化最严重的地方往往是一些凋敝的乡村,次之是县城,再次之是地级市,以此类推。
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经常被人诟病老龄化的问题,这个并不难理解,因为全国只有这么一个首都,全国人民都关心。包括雾霾和交通的问题也是这样,北京的空气质量及交通状况往往不是最差的,更确切地说,往往还是相对比较好的,但是经常被人调侃为“首堵”等。
老龄化的话题,还会持续很多年。这就跟人到了30岁以后总说自己老了一样,时不时犯焦虑很正常。人们都渴望年轻,但所有的年轻都是相对的,在人的整个中年时期,其实都是很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城市也是这样。北京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大。
20位
历法专家+
102部
历法经典
送礼首选
,
让TA每天都想到你
扫描或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每天每时每刻感受你的深情厚谊
低生育率
如果我们把场景放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会发现那个时候的老百姓都愿意多生几个,即使生活条件差,养起来困难,但也无法阻挡那个时候人们的生育热情,在那时的人看来,如果穿越到2018年,过上天天洗澡🛀的生活,他们的想法肯定是,生活条件好了,肯定要多生几个啊。
可现实却往往不是这样的。前几天看了马云一个视频,马云讲自己的公司还小的时候,他总是觉得很累,困难很多,希望有一天公司能变大了,自己可以轻松一点,每天坐在椅子上签签字就行了,但是真到了公司变大的时候,发现困难比过去多多了,根本不是自己想象的那种状态。
我相信很多中国人前几年还是那种“中国人能生的观念”,但事情发展到今天,我们会发现,生育率低下就是一种状态,任何的国家发展到这个阶段都会遇到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