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传媒研究
传媒圈里圈外,新闻台前幕后,这里大概是离新闻一线最近的地方,给你不一样的视角,新闻从未如此有趣。关注我们~~~因为你除了帅,还有脑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内蒙古自治区邮政管理局  ·  英勇救火显身手,为快递小哥点赞! ·  22 小时前  
内蒙古自治区邮政管理局  ·  英勇救火显身手,为快递小哥点赞! ·  22 小时前  
中国新闻周刊  ·  开工第一天,最意难平的事 ·  2 天前  
新播报  ·  刚刚!大S已“平安到家” ·  2 天前  
新播报  ·  刚刚!大S已“平安到家”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传媒研究

5G来了 | 网络“嵌入”人类生活,万物互联的机遇和隐患——

新京报传媒研究  · 公众号  · 社会  · 2019-08-16 11:45

正文



5G时代,更快、更强势、更低功耗和微不可查的时延,将可能联结万物——从个人、家庭、城市乃至于国度和地球,进一步把数字生活“嵌入”人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如果说1G、2G、3G、4G时代逐渐完成了对人类、信息、娱乐和社交的组网,用有形的终端和无形的网络完成了信息传播和内容分享的通道建设;这是网络世界在人类世界插入的钉子,它们以电影、电视、电脑和手机等媒介为入口逐渐成就了当下信息过剩的物联网。

那么面对已然到来的5G时代,更快、更强势、更低功耗和微不可查的时延,就有可能联结万物——从个人、家庭、城市乃至于国度和地球,进一步把数字生活“嵌入”人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追溯万物互联的发展史,早在1985年Peter T. Lewis就已经提出物联网( IoT ,Internet of things )这个概念;但有据可查的是比尔·盖茨1995年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及的物互联;直至2005年的世界信息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定义“物联网”,指出“物联网”的时代已然来临。


物联网时代有没有来我们不太清楚,但随着电子商务、移动社交、无现金支付,直播和短视频的出现,我们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网络。这些还只是我们能够切身感知的,在我们感知不到的地方:


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装置日新月异;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 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 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的技术越发成熟。


这些从网络世界诞生的硬件和技术,正在逐步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甚至催生出iMac(1998)iPod(2001)iPhone(2007)iPad(2010)这样的“超级物种”;改变了人类的娱乐、社交、工作和生活。


iPhone所代言的“智能机”,更是一度在长达12年的漫长时间阶段成为了人类生活的“主旋律”;它在物联网时代呼风唤雨,也是它第一次让全人类对于智能终端有了新的定义。


不可否认,iPhone是物联网时代硬件和技术的完美结合;而在iPhone之外,我们在材料、硬件和技术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开始在智能终端上跃跃欲试;甚至逐渐出现了小米、阿里云、华为、苹果和谷歌这样的IoT生态雏形。


接下来,5G手机从亮相到敲定来得让人“猝不及防”。但一部手机支撑不起万物互联,我们应该看到5G在手机以及其他智能硬件上的发展契机。那么5G时代,万物互联背后的有哪些机遇与挑战呢?


01
万物互联最大的改变

如果说物联网的发展为万物互联提供了硬件和技术上的骨肉;那么5G网络的到来给万物互联带来的就是打通了任督二脉。

因此我们不妨大胆假设:随着5G技术的迭代发展,万物互联也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 第一阶段:手机体验,手机作为通用媒介会加速5G成熟,并探索各种应用生态;

  • 第二阶段:交互终端,5G应用生态的逐渐成熟,能够反哺重新定义5G硬件形态;

  • 第三阶段:私人助理,应用和硬件完善之后,5G交互终端很可能会和机器人结合。


当然,在这几个阶段也不是说“手机体验、交互终端和私人助理”就会占据绝对的主导,只能说它们代表大势和主流;每个阶段必然有着不同的探索主体和探索方向,甚至上一代终端在下一代终端鼎盛的时候依旧有它存在的价值,而这,就给了用户更多选择的余地。

在5G终端融入万物互联然后独立出来成为中心,最后被赋予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我们将会见证万物互联对现实生活的“全面入侵”。

Helion(天花板)超短距离投影仪

1.随处可见的屏幕

手机屏有可能分形幻变成各种千奇百怪的模样“嵌入”其它设备,在未来你看到的任何一个物体、就算普通的桌椅、单薄的衣衫、简单的代步工具、汽车等复杂系统都有可能是一个带“屏”的控制终端。 再加上全息投影技术的成熟,有没有屏幕、有多大的屏幕,甚至都不受载体限制。

2.无孔不入的交互

视频和直播只是基础,交互视屏、即时演算和远程控制才是主流。 此时此刻,我们的语音、一举一动,甚至是情绪都有可能被周遭世界暗藏的“传感器”采集,然后被某个某几个终端整理学习;愈发成熟的XR设备甚至可以帮助每个人在网络世界创建更真实的“虚拟角色”,最后通过数据模拟反馈完全可以在不同的虚拟世界中体验“第二人生”。

3.触手可及的云端

由于随处可见的屏幕以及无孔不入的交互随时随地产生的庞大数据,这就要求即将到来的5G网络拥有庞大的数据计算和存储系统;恰好,5G具有的高速度、低功耗和低时延等特性就为云端提供了优渥的生存条件;而泛在网也给了云端无处不在的接口。 在这个基础之上,只要一块屏幕终端,又或者是交互设备,一旦它们能够连上云端,我们就能即时体验已然存储在云端的各种庞大数据集:互动视频、即时渲染乃至云游戏。


02

万物互联的实现路径


如果说随处可见的屏幕给传统设备的是一张善解人意的脸,无孔不入的交互给传统设备的是千里眼和顺风耳,那么触手可及的云端给传统设备的就是一个远程的大脑。

屏幕让它们打通四肢百骸有了千变万化的能力,交互让它们可以“理解”主人的举动做出及时反馈,云端让它们拥有了存储、学习和进化的空间。这样“万物皆有灵性”的未来看似遥远,但其实正在一步步实现。

1.智能穿戴

据不完全统计,2015~2019这五年,每一年都有若干智能硬件企业倒闭。 从索尼、博世( Kuri)、Jibo、Anki到暴风,似乎谁都不好过。

YoonJy Earphones耳环耳机

但随着2018年全面屏一统江湖进入沉寂期,再加上折叠屏和5G手机还不够成熟,以及5G时代万物互联的想象力;已经被折叠的屏幕突然有了在其他智能硬件上“扎根”的可能性,智能穿戴作为离人体最近的未来终端,自然是寸土必争。 从衣服、背包到眼镜、腕表,乃至于胭脂、口红……屏幕化、可交互,科技和时尚必将拥有更大的可能性。

2.智能家居

离一个人最近的除了智能穿戴,就只有智能家居了。

它可以无缝嵌入智能穿戴,并为个人打造一个基于现实甚至存在于网络中的“私人空间”; 它可以随时备份读档切换室温甚至是装修风格,它也可以作为网络世界的登录界面随时体验第二人生,它还可以创建虚拟办公室在家和同事一起工作,它甚至可以处理家务模拟不同的季节场景。

由于智能家居本身的空间属性和它的体量、功能性,它拥有比智能穿戴更大的扩展性:它们自身的多样性、多功能,乃至于人为赋予它们的成长属性,再辅以各种投影设备、全息投影以及XR技术,只要接上数据我们就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Vitrine智能电视

3.智慧出行

虽然智能穿戴和智能家居就已经能够满足人类的大多数需求,但世界那么大,不去看看整天生活在虚拟世界岂不暴殄天物?

而这里我们根本就不需要买票又或者是购车,只需要在家里通过终端预约,一款时下最流行的交通工具就会出现在门口;不用花费精力驾驶,它们就能自己驶向预约好的目的地。 这一路无聊的话,可以获取部分驾驶权限,体会一次真实的路面通勤、又或者结合XR技术玩一场冒险游戏……

EXIGEN智能汽车

4.智慧城市

当然,如果遇到更远距离的旅行,很可能无人机和智能汽车就满足不了我们的使用需求;这个时候飞机、又或者超级地铁就很有竞争力。

在这里,飞机和超级地铁里面的乘机体验可能和智慧出行没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公共性区域会拥有更多人性化的辅助、安全体验。 由于各种设备交互连接在一起,整个候车室甚至不需要多少工作人员。

Aerochk自动安检扶梯


当然,这只是城市交通的一个方面,万物互联时代无人货架、人脸支付、无人机快递等将会进一步普及,我们甚至能够直接在虚拟网络中通过游戏冒险等模式完成各种物资交易。 智慧城市的各种设备会极大增强人类的出行效率。


Life Knight移动医院

5.智慧医疗

在未来人手一本的电子病历将成为主流,从出生到死亡,这期间所有的健康问题都会被归类汇总,随时随地都能够被相关人士查验。

有可能的话,家长还可以从孩子、个人还可以从饮食习惯中采集部分关键数据;帮助他们从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上调理个人的健康问题。如果人体发生病变,我们能够及时通过各种终端预警;并且还有可能通过数字模拟出相应器官完成替换。

03

万物互联的超现实想象力


从智能穿戴、智能家居到智慧出行、智慧城市、智慧医疗;当然,万物互联的未来不会只有这几个领域,但它们就已经把万物互联的本质——屏幕+交互+云端玩得淋漓尽致。 当然,这些只是硬件方面即将实现和有可能实现的硬件,而在技术方面我们还有更大的拓展空间。

1.XR技术

虽然我们一直对XR寄予厚望,但当下的XR设备,从Facebook的Oculus VR、谷歌Project Glass到微软HoloLens、以及依旧还在路上的苹果VR,真的,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它们和我们想象中的差距太多。

那VR设备到底能不能给人带来逼真体验呢?自然是可以的。 毕竟,XR主打的就是沉浸式体验,让用户直接通过感官消费内容成为了可能。


2.脑机接口

如果说XR技术还只是人类接入虚拟世界的一种解决方式,那么脑机接口就是直接把人脑和计算机连接的一条捷径。


一旦这个技术成熟,人类就有可能只通过一条数据线和网络世界连接,上传和下载各种数据集。它和XR技术的最大不同是减少了人机交互之间的媒介,如果再加上一条输液管,这就和缸中之脑没什么区别。


3.人脑模拟

如果说马斯克还只是有点激进,那么马克拉姆妄图用计算机模拟人类大脑的想法就十分疯狂。


虽然他的十年试验没有成功,但他跳过人工智能直接面对HBP人脑计划的勇气却是相当令人钦佩的;而一旦他们破解了大脑的运行机制,就能够通过化学物质直接产生不可思议的生物反应。 实现这一步的话,人类世界现有的规则可能都将不复存在。

04

万物互联的尽头: 重写秩序

如果说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慧出行、智慧城市和智慧医疗的影响还只是存在于现实世界,它们不会改变人类原有的认知,只是通过数据模拟向人类打开了数字世界的一扇门。 它们把万事万物连接在一起,可以给人超越物质之上的使用体验。

那么XR技术、脑机接口和人脑模拟就是在把人体感官、人脑直接和网络世界连接;人脑的运行机制更是打算直接破解物质和生物连接的密码。 它们直面人类存在的本身——感官、知觉和意识,人类,似乎也没那么特别。

但不管哪一种,它们对于现实社会的运行规则都是颠覆性的,只是影响力的大小而已。

而更大的问题是我们无法拒绝,甚至会主动推动万物互联的发展进程,就像我们无法拒绝人工智能一样;哪怕它们有着太大的不确定性,但作为人类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只能顺其自然。

但万物互联或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 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未来你要么选择打造爆款,要么就只能看着平庸的产品被大企业驱逐;
  • 对于传统服务业来说,越来越多的岗位必然会被取代,创意在算力的冲击之下不再是绝对优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内蒙古自治区邮政管理局  ·  英勇救火显身手,为快递小哥点赞!
22 小时前
内蒙古自治区邮政管理局  ·  英勇救火显身手,为快递小哥点赞!
22 小时前
中国新闻周刊  ·  开工第一天,最意难平的事
2 天前
新播报  ·  刚刚!大S已“平安到家”
2 天前
新播报  ·  刚刚!大S已“平安到家”
2 天前
国际法促进中心  ·  CIIL日报——2017年6月6日
7 年前
笑点研究所  ·  千万不要跟机器开玩笑!
7 年前
表哥有话讲  ·  我有一个梦想——成为数据分析师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