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企业专利观察
聚焦和分享全球各领域大中小微型企业的知识产权理念、经验与策略,既有战略规划,又有战术应对。有原创,有转载,有海外经验,有中国实践。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独角兽500强……,统统都到碗里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百姓关注  ·  “雪村用棉花代替雪”遭游客吐槽?官方通报 ·  15 小时前  
百姓关注  ·  历史首次!DeepSeek大消息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企业专利观察

重大突破!德国允许人工智能成为“发明人”

企业专利观察  · 公众号  ·  · 2024-07-04 23:59

正文

作者: 黄莺



"Hi,AI,帮我设计一款能够治疗痛风的药"。

当人工智能按照人类的一条指令,开始了对需求和目标的匹配设计后,也许很快,一款目前市面上没有的治疗痛风的药物,就由AI开发出来了。

那么,这个新药的专利到底是属于谁的创造?如果申请专利的话,谁才是合格的发明人?

是人类,还是AI?

在2024年6月11日之前,全世界所有主要国家,包括美国、 英国 德国 中国 、日本、 澳大利亚 新西兰 等司法管辖区的专利局和法院,都一致认为,只有自然人,也就是人类本身,才是专利法意义上合格的发明人。人工智能不能独立于自然人之外,获得发明人的资格,从而获得专利权。

虽然美国后来在行政上, 试图放松这一限制 ,尝试为人工智能参与的发明进行部分放行,也就是要想获得专利发明人的资格,如果是人工智能参与创造的发明,其中的主要贡献必须要是人类才可以。

这种构思下,实际上还是把人工智能当作是人类发明过程中的一种工具,就像人类现在做一些发明创造,也需要一些例如辅助工具的帮助一样,但是在专利上,体现的发明人还是人类本身,而辅助工具并不会要求也署名。

但是这一切的规则,在 德国联邦法院 (BHG)在2024年6月11日做出的一份判决中,实现了重大突破,也就是AI发明的专利,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获得专利的。

随着2024年7月3日,这份判决的公布,迅速引来多方热议。

这一裁决,使得德国一举走在AI发明可专利的全球前列,此举将极大的有利于制药行业。

而这场AI可以获得专利的运动,有一种说法就是背后是制药企业在暗中推动的,其使用了一个名为 DABUS (“device for the autonomous bootstrapping of unified sentience,统一感知的自动引导装置”)的人工智能,用其设计和制造的产品以AI的名义进行专利申请,来试探各国专利法的边界,从而推动AI发明可获得专利的合法性

在此之前,DABUS在全球各国可以说是“屡败屡战”,直到此次德国联邦专利法院首次做出有利于DABUS的决定,可以说一下“扭转乾坤”了。


01

DABUS德国专利的“一波三折”

2018年开始, 英国萨里大学 Ryan Abbott 教授在其DABUS人工智能可专利性问题上开始尝试,他代表美国发明家 斯蒂芬·泰勒 (Stephen Thaler)博士在全球范围内提出了多份据称是人工智能系统DABUS发明的专利申请。


在德国,这件专利是 DE102019128120A1 ,是一种基于分形几何的食品容器,由DABUS设计和制造。

DE102019128120A1

德国专利局在2020年3月24日驳回了这一申请,审查员认为,该项专利的发明人不符合德国专利法第37条和专利条例第7条的规定。由于这项发明是人工智能自行做出的,因此被认为不符合德国法律的要求。
在提出上诉后,2021年 11月11日,德国联邦专利法院做出裁决, 人工智能系统不能被列为发明人,德国专利申请必须指定一个人为发明人。 但补充说,这项发明的概念得到了人工智能系统的帮助
在上诉中,申请人提出了几个辅助请求, 一是 不需要指定发明人, 二是 请求指定 Stephen Thaler为发明人,并在说明中增加:本发明由称为DABUS创建; 三是 申请人表示为: Stephen Thaler,促使人工智能DABUS将发明生成。
也就是说上诉法院认为以上前两点没有依据,第三点并未否认。
于是,此次德国联邦法院对于德国专利局以及德国联邦专利法院的上诉裁决中,承认了一种可以将人工智能列为发明人的形式,其中 发明人的写法 是:
Stephen Thaler博士,他领导的人工智能DABUS生成了这项发明


02

不必突出人类在发明中的贡献

可以看出,德国允许将自然人和人工智能一同列入发明人,从而获得专利权。从这一点来看,德国并非第一个接受这种方式的。在它之前,美国已经在考虑这种方案了。

但是唯一不同的是,美国正在讨论的方案中,要求人类和人工智能对于发明的贡献是有要求的,就是人类要在其中体现出贡献。好比文章开篇那样,人类发出一个指令,是否能够达到美国要求的人类贡献程度,就是一个关键问题。

但是在德国,此次判决中提到的一个观点就是,“人类的贡献不一定是创造性的”,这也就意味着,文章开篇的那种情形,同样是可以获得专利的。

这是德国与美国最大的不同。

对于这一点,Abbott教授也在其媒体中发表了观点,认为这是人工智能发明家的重大胜利。其中提到了 美国的做法是需要人类做出重大贡献 的, 英国则是如果发明是人工智能做出的,则不可以保护


03

制药行业将从中收益

德国与美国之所以出现截然不同的观点,或许与两国的产业结构有关。

但毫无疑问的是,如果承认人工智能的发明人地位,这对于未来依赖于AI进行开发的制药企业,将是非常有利的。

但是美国的知识产权制度是高科技公司和制药公司一通推进的,对于高通、谷歌等科技公司,其观点属于保守派,认为人类的贡献才是最重要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