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国际通讯卫星奠基人阿瑟·克拉克,曾在其创作当中总结了三条有趣又发人深省的经验,人们称之为“克拉克定律”。
定律一:如果一个德高望重的杰出科学家说,某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他可能是正确的;但如果他说,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他也许是非常错误的;
定律二:要发现某件事情是否可能的界限,唯一的途径是跨越这个界限,从不可能跑到可能中去;
定律三:
任何非常先进的技术,初看都与魔法无异。
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就跟第三条定律有关。
上图中是一本使用了超过30年的字典,字典的使用者希望能把它留给自己的女儿,继续使用。
如何把一本就字典修补如新,这个难题,交到了信雄岡野的手上。
之所以找到信雄岡野,是因为没有人比他更懂得如何修旧如新。
因为三十多年来,他只做了这么一件事:
修复残破老旧的书籍
。
在别人看来,修补书籍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类似图中的折角要一页一页用熨斗烫平。但对信雄岡野而言,他却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可光复如新,就像施了魔法。
连册页上写着当年暗恋女孩的姓名首字母,都能被巧妙地修补掉。
最终,这本字典以全新的方式回到了使用者手中。
其实,在各个领域,这样的工匠都不在少数,他们可能以最笨拙的方式,从事着最平凡的工作,以最普通的姿态做着最不起眼的事情。
但凭借着
“如果让品质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那就是自己的耻辱”
这样的心情,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坚守品质,坚守初心,这就是匠人精神。
在耗材领域,也有一个企业有着同样的坚守,它就是惠普,为了达到最佳的打印效果,他们花了三十年的时间,研制出了一个“球”。
02
我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经常为了一个项目的顺利推进而加班加点熬夜赶工。在按下电脑打印键时,疲惫感和成就感几乎同时袭来。疲惫地靠在椅子上,听着打印机规律的声音沉沉进入梦乡。醒来时却发现,文件中有
虚掉的数字
,和
不清晰的表格
。
无奈之下不得不重打一遍,
一边打印,一边祈祷这次千万不要出问题
。几经折腾下来,差不多算是身心俱疲。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一般我们都会怪打印机,但其引发问题的元凶,是质量不佳的非原装硒鼓。
小小的硒鼓,承载着激光打印机70%以上的科技,关键性地影响着使用者的体验和工作效率。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很少有人真的注意到硒鼓的重要性。我们都以为,买了一台好打印机,随便配一个“划算的”硒鼓,就大功告成了,殊不知,这为今后的工作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03
这几年,我自己也在做品牌,常常会观察其他品牌背后的逻辑。
从中,我发现了一个小规律,但凡短时间内爆红,做得格外热闹的品牌,都不具备成为百年品牌的生命力,反而是那些默默打磨一项技术、一种产品的企业,能缓慢而持久地生长。
惠普花了三十年时间,打磨硒鼓的核心技术,只为了做一个完美的球体,正印证了我的判断。
这个完美的小球,肉眼是看不到的。上图中是放大了千万倍的碳粉颗粒,也就是硒鼓中的组成部分。
左边圆润的是惠普研究了三十年制作而成的碳粉小球,右边是非原装山寨硒鼓的碳粉颗粒。
不同形状,会对打印产生什么影响呢?
这要从激光打印的原理说起。
简单来说,激光打印就是让这些碳粉颗粒,在电荷的作用下,有序地排列成打印图案,在加热、加压作用下,固定到纸张纤维当中,成为打印文稿。
这些碳粉颗粒越规律,打印的效果就越稳定。
想象你有一包巧克力豆,如果它们是不规则的形状,难免在摩擦碰撞中会产生许多残破碎片,它们不仅无法附着在纸张上,还会额外产生许多粉尘。这就是为什么都市白领容易患上尘肺病的原因。
惠普制作的碳粉球,有着结实的外壳,可以避免柔软的内核随着碰撞而碎裂,打印时能够精准地附着在纸上,显影更为清晰锐利,图像过渡更为自然。字体不会出现毛刺和毛边,体验极致流畅。
这个耗时三十年做出的“小球”,在我看来,已经不仅仅是技术,更可称之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