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meiya
爱生活,爱成长,改变就趁现在,成长从心开始。meiya,畅销书作家,已出版《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 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等书。目前从事心理行业。创立豆瓣小站:鹦鹉螺成长团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短线无名解盘  ·  AI、半导体、锂电池齐发力,市场风云突变,元 ... ·  23 小时前  
短线无名解盘  ·  AI、半导体、锂电池齐发力,市场风云突变,元 ... ·  23 小时前  
看金坛  ·  违规微短剧下架!抖音、快手发布公告 ·  昨天  
看金坛  ·  违规微短剧下架!抖音、快手发布公告 ·  昨天  
幸福成长札记  ·  第68天在闲鱼上卖货,利用DeepSeek为 ... ·  昨天  
幸福成长札记  ·  第68天在闲鱼上卖货,利用DeepSeek为 ... ·  昨天  
南山之路  ·  涨疯了! ·  2 天前  
南山之路  ·  涨疯了! ·  2 天前  
浦东企业政策在线  ·  解读 | 电子税务局App办理纳税申报作废操作指引 ·  3 天前  
浦东企业政策在线  ·  解读 | 电子税务局App办理纳税申报作废操作指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meiya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话对不对?

meiya  · 公众号  ·  · 2018-10-06 15:50

正文

01


最近做了几个咨询都是有关职业发展的。来访者在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就听了父母的安排当了公务员,在党建办、团委、居委会、国企、国有银行、中小学校等地方上班。


她们有的作为基层公务员,工作强度很大,每天加班很累,收入却很低,一个月只有三四千;有的收入高,但是工作无聊单调,重复性高,没有自我价值,没有成长空间;有的收入低,想自己出去兼职赚一点外快,但是有风险,被发现要接受处罚……

她们之所以选择公务员的工作,是因为听了父母的话,觉得抱着铁饭碗,安全安稳福利好,有利于个人婚嫁和怀孕生子。

但是有意思的是,她们中的很多人当了多年公务员,并没有婚嫁顺利,而是一不小心成了大龄单身女性。或者为了怀孕生子之后有产假,选择进了体制,却一直怀孕不顺利。

当初,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她们也曾有一丝不想听从父母安排的念头,但是在父母:“我们都是为了你好”“ 我吃的米比你吃的盐还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些关心、吓唬的话语中,她们最终顺从了父母的安排。

这篇文章重点不是谈公务员工作没前途,也不谈体制内的人如何进行职业发展,而是和大家讨论“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话对不对?

首先,这句话犯了一个错误,它是一个绝对化的表达,陷入单一思维中。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中的“老人”是什么老人?“言”的又是什么内容?如果是智慧老人,说的话又有道理,年轻人当然会听取,如果是愚蠢的老人,说得又是没有道理的话,年轻人当然不应该听,听了这样的老人言,才容易吃亏在眼前。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和“男人都不是好东西。”“考不上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车没房就是人生失败。”这些话的意思差不多,因为他们都是以偏概全的绝对化、单一化的表达。

当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脱离具体情境,什么东西都一刀切,就容易陷入了单一化模式中。

单一思维往往只谈一点,没有对背景、环境、过程等内容的思考。事情的标准变得也只有一个,符合这个标准就是对的,不符合这个标准的就是错的,非常绝对和简单,但是不切现实。

与单一思维对应的是多元思维。 多元思维,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情境,不同的可能。 多元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情景去看待、分析问题。不同的情景,会有不同的结果。有一百种情景,就会有一百种可能。有深度,有弹性,灵活多变,复杂不确定,但与复杂的现实是一致的。

而单一化思维是非常偷懒和糟糕的思维方式。长期用单一思维思考,人就会变得僵化和愚钝。



02


我们现在来具体看看“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在什么情景中是对的,在什么情景中又是错的。

不可否认,很多老人因为年纪大,经历多,他们拥有丰富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值得我们晚辈学习。

在靠经验求生,且一切发展缓慢的年代,不听老人言,吃亏一定在眼前。 比如,在古代,你去一个地方,之前的老人去过了,告诉你要徒步穿越一座高山才能达到那个目的地,所以你需要一双厚实合脚的鞋,一些御寒的衣物,要多备一些干粮。如果你不听,没有准备这些,有可能就饿死在路上了。

但在科技、生活方式快速变化的今天,老人的很多经验已经不符合现实的情况了,那些经验有时反而成了一种限制和束缚。 就像前文讲到的那些希望子女进体制求安稳的父母,他们大多生活在五六十年代,在他们那个年代,社会动荡,物资匮乏,什么东西都必须凭票购买,人常常吃不饱饭,有饥饿的恐惧。 他们经历了自然灾害,经历了文革,所以他们对生活的要求就是“永远不愁没饭吃,生活安稳”,因此有一份铁饭碗的工作不仅人人羡慕,自己的生活和内心也都充满了安全感。

而他们的子女往往出生在改革开放,物质充裕的80、90年代,又成长于中国经济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年代,一切新的科技与运用,都比父母早接触又上手快,他们受教育水平也比父母更高,他们拥有的知识往往比父母辈的人还要多,所以, 他们成年后对职业的要求就不仅仅是吃饱饭的问题,而是要与个人兴趣爱好,自我价值的实现相关。

所以,父母关于择业的建议并不一定就适合子女。


当然,那些经验丰富,自己还在不断学习,不断跟上时代发展,年纪虽老,内心还对世界有好奇有热望的老人在我看来就是智慧老人,他们的建议常常很有价值,但是他们往往谦逊低调,不会轻易对年轻人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

韩寒早年驳斥老人对他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时,这样回答:“我一天吃三碗饭不撑,你一天吃两碗盐不咸吗? 这世界经验管用,但勇敢也可贵,我只希望自己以后不要随口对后辈说出这句话,毕竟资历是用来做事的,不是用来压人的。

现在看起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经验可能都不管用了。比如现在的年轻人流行从事自由职业、自媒体工作,争当斜杠青年,或者当微商在朋友圈里买东西,亦或者女人30岁选择不结婚,单身独居,这些都是父母们想都没想过的事情呢,更别说什么无人驾驶,人工智能这些更高科技的东西了。



03


我最近重读《瓦尔登湖》,发现在170多年前,梭罗就讲了一段话,非常好地反驳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无论如何古老的思想和行为,除非有确证,便不可以轻信。在今天人人附和或以为默认的真理,很可能在明天变成虚无缥缈的氤氲,但是还会有人认为是乌云,可以将一阵甘霖洒落在大地上来。把老头子认为办不到的事来试办一下,你往往办成功了。老人有旧的一套,新人有新的一套……


老年人,虽然年纪一把,未必能把年轻的一代指导得更好,甚至他们未必够得上资格来指导:因为他们虽有不少收获,却也已大有损失。 我们可以这样怀疑,即使最聪明的人,活了一世,他又能懂得多少生活的绝对价值呢。 实际上,老年人是不会有什么极其重要的忠告给与年轻人的。他们的经验是这样地支离破碎,他们的生活已经是这样地惨痛的失败过了,他们必须知道大错都是自己铸成的;也许,他们还保留若干信心,这与他们的经验是不相符合的,却可惜他们已经不够年轻了。我在这星球上生活了三十来年,还没有听到过老长辈们一个字,可谓有价值的,堪称热忱的忠告的。他们什么也没告诉过我,也许他们是不能告诉我什么中肯的意见的。 这里就是生命,一个试验,它的极大部份我都没用体验过;老年人体验过了,但却于我无用 。如果我得到了我认为有用的任何经验,我一定会这样想的,这个经验嘛,我的老师长们可是提都没有提起过的呢。”

如果下一次,还有人对你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便可以甩这段话过去,让他看看。


人生是体验的集合。即便老人的经验是对的,可能对我们个体来说也是没有用的,因为我们自己没有这样的体验。 一个人,不试错,不摔跟头,不碰壁,怎能练出钢筋铁骨,又怎能明白和长大? 像现在有人告诉我,外面冷,你出去要穿件外套,但我看到窗外阳光明媚,所以没穿外套就出去了,最后,我被冷风吹了,明天我会选择穿上外套再出门,但我也得到了被冷风吹的体验。

每个人走的路都是不同的,感受也完全不同,经历过和道听途说往往差距很大。


人生有的时候并不是仅仅为了“正确”,而是为了“我想要”。我想要,我选择,我存在,我的人生我说得算,就算错了也是我自己的人生。


基于前面的阐述,如果你是个年轻人,我的这篇文章你也不能全信,毕竟我说的也是“老人言”。



注:图片来自网络  引文选自译文经典 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


近期热门文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