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光远看经济
光远看经济官方订阅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有限次重复博弈  ·  #生活手记#没事干去试驾去?把国产车都试一遍 ... ·  20 小时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刚刚!小米“王炸”!雷军发声 ·  20 小时前  
央视财经  ·  普京重要表态!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光远看经济

故宫推出《清明上河图》立体书,国宝背后的秘密,都在这里

光远看经济  · 公众号  · 财经  · 2020-12-18 07:00

正文

在中国数千年绘画史上,有一幅不可忽视的传奇画作,那就是《清明上河图》。

它五次进宫,五次出宫,前后辗转在多位私人收藏家手中,又曾在300多年内不知去向,历经无数坎坷,被奇迹般地保存下来。


《清明上河图》局部
几百个人物,近百头牲畜,还有各色房舍、轿子、舟船……尽数被刻画在 纵24.8厘米,横528厘米的画卷上。
广泛而细致地描写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形象和民俗风貌,从绘画艺术价值或从历史价值而言,皆堪称国之瑰宝。

如今,这幅长达5.28米的绢画,被安静收藏在故宫博物院。
出于保护文物的必要,《清明上河图》真迹每展出一次,就需要沉睡10年才能重现。许多人此生都不一定有机会一睹它的真面目。

2020年,是紫禁城落成600周年,也是《清明上河图》重新发现70周年。
为了让更多人欣赏到它的震撼之美,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历史,故宫出版社想了个妙招儿:

他们耗时6年,把《清明上河图》做成立体书,让千年前的北宋街头众生相,在你手中“活”了起来!


参照故宫院藏高清底本,高清还原了原作的每一处细节。

制作了僧、医、商、农等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等数以千计的小零件。


这些小零件组装还原出了房屋、桥梁、城楼、商队、医馆、酒馆等各种场景,使宋代的社会风貌与市井百态跃然于纸上。


再现虹桥、市井、城门楼三大主景,以及酒楼、肉铺、医馆等六幅画中细节。

大街小巷,百肆杂陈,被设计得井然有序,透视感强。 立体书的每一处细节,都可以看出作者对原著的尊重。


在立体书的扉页,还夹着一张百分百还原原作的《清明上河图》长画卷,这张折页讲解了《清明上河图》中100多个细节。


配有精细的图标和图说。

你可以对着画作细细欣赏,就像把千年名作搬回家一样,非常长知识。


除了给你视觉震撼的立体书,还精心制作做了一本《清明上河图面面观》。

书内分别从十五个不同的观察面,解读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流传变迁、文化和艺术价值等等。


张择端究竟是谁?这幅画创作于何时?它画的是“太平盛世”还是“触目警心”?画了些什么风俗?《清明上河图》是怎么去金国的?又是如何流传至今?

如果你也对这幅传世名画背后的故事好奇,翻开书,都能找到权威的解答。


这还不算完,他们还设计了一款超震撼的《清明上河图》拼图。


动动手,就能看着活色生香的北宋街头,在你手中一点点拼凑完成。
也适合有孩子的家庭,孩子玩拼图、摆弄立体书,大人给孩子讲述背后的故事,学习历史和中国传统艺术的知识,寓教于乐。

点击视频,可细细品读。

《清明上河图》立体书,一条生活馆有售

限时特惠价 ¥288 (图书定价 ¥702)
一套3件,含:
立体书×1、拼图×1、《清明上河图面面观》解读书×1
12月22日23:59特惠结束

故宫出的《清明上河图》立体书,神还原!


关于《清明上河图》的二次创作作品,市面上已经很多了。 但在图书和纸艺领域,这套《大宋风华:立体》依然做到了超高清水准的神还原!
究竟有多还原?看看下面对比图你就知道。

原画里,一间酒肆菜单上的“圈圈点点”,都得以还原。

还有这个算命摊,广告招牌、算命先生的络腮胡子都清清楚楚。

在创作立体书时,为了做到符合史实的还原,有许多小故事。
书中有一幕牛车进城的画面,原画车上有一处不是很明晰。

立体书作者王伟老师曾推测是车上的货物,但经向多位专家请教后,确定车头堆放的不是货物,而是一道宋制车门,并将这一细节立体还原了出来。


如果我告诉你,宋朝就有外卖小哥了,你敢信不?

看,图中这位小哥,左手端着两碗,右手拎着用以保温的小炉子,其专业程度,不亚于今天外卖小哥的小电驴和保温箱。


还有坐轿子来酒店吃饭的妇人、行脚僧、路边“美容男子”等多个角色,市井众生相反映了整个时代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全卷800多个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职业,甚至表现出他们的喜怒哀乐,非常值得考证和赏玩。


传世名画背后,有更多值得了解的知识


作为一套献礼《清明上河图》重新发现70周年的立体书,又是故宫出版社花了6年多筹备的,绝不是仅仅把画作变成立体书就完事儿了。

套装里的这本《清明上河图面面观》的分量,不亚于立体书。


该书由著名学者余辉先生著,堪称一本殿堂级的、含金量极高的揭秘读本。

在书里,余辉从作者考证、创作时间考证、考古发掘、北宋风俗、战争史、绘画艺术等15个角度,带你来一场地道的“穿越之旅”。


比如《清明上河图》里的“上河”,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是什么意思。

其实这个词我们现在也在用,“上车”、“上船”等,这个“上”实际是一个动词。

所以“清明上河图”就是在说清明时节,大家上河,到河的堤岸上、到桥上去,看看春天的景致。

北宋中后期的开封城,是当时世界上的超大型城市,新旧城共8厢120坊,人口达十万户,百姓拆除了街与街之间的栅栏,打通墙壁成店铺,使开封成为“坊市合一”。

这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带来了娱乐、服务业、文学艺术的新发展,也使得北宋时的汴京一跃成为世界上超富庶的大都市。

这一热闹景象,就被张择端描绘在《清明上河图》中。



商业开发也带来民风民俗的人性化。
你知道北宋的社会环境对“社恐患者”有多友好吗?
如果在街上遇见不想打招呼的熟人,就用扇子挡住自己的脸,此种行为被称为“便面”。
一则,避免双方打照面时那种尴尬的情形; 二则,也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这在当时不仅不是无礼的行为,反而是礼貌之举。

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河道》所载:“从东水门外七里曰虹桥,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雘,宛如飞虹。”
书里这座人山人海的桥,就是汴河虹桥。

它与赵州桥、广济桥、洛阳桥并称“中国 四大古桥”,可见该桥艺术成分足有三层楼那么高。细细品味该桥结构,科技感足以笑傲桥梁界。


还有这幅众人趴桥边儿唠嗑图。
左边这几位依在桥栏杆上,百无聊赖,姿势生动。
后面三位白衣书生,想在桥上消消停停看鱼也没戏,被小乞丐缠住了,有一个不胜其烦,扭身给了一点小钱以求脱身。看来天桥上要钱、乞讨抱大腿自古有之。

这也是张择端作画的可贵之处。
他没有为了讨好君王,一味展现汴京的繁华热闹;而是以“画谏”的形式,将百姓生活的苦与乐,真实展现在画卷上。
于时人,可以一窥国家与社会的真实模样;对后人来说,是了解真实历史,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读本。

《清明上河图》立体书,一条生活馆有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